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明末巨盗> 明末巨盗_分卷阅读_15

明末巨盗_分卷阅读_15

  “这个就容易了。咱们舅爷在松江地面还是有些名声的。咱们只要报出舅爷的名,说现在暂时手头有点紧,等到了地头,再会船钱,那是绝对没问题的。就算再赊上几两,船家也断不会为难。”
  俞仁点点头,不由的伸手拍了拍曹安的肩膀。“不错。难得你这么小小年纪,做事便考虑的如此细密。”俞仁鼓励的道。
  曹安听了俞仁的夸奖,虽然心里欢喜,脸上却不由的红了起来。他跟俞仁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受他的夸奖,这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也有些不太习惯。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着天。前面突然听到有人大喊,“走水啦!走水啦!”
  俞仁一时没反映过来,“什么走水?”
  “就是着火了啊!我的公子。”曹安说着,便要转身向客栈跑。
  “干嘛去?”俞仁不解。
  “去拿行李啊!万一要是这火烧到客栈,那咱们的行李不就完了!”曹安急道。
  “噢!那你去吧!我过去看看火势。”
  曹安不再多话,赶紧回客栈收拾行李,也不管他的公子看热闹了。
  俞仁顺着人声向前走过了一条街,果然看到前面的几间屋子上冒起了浓烟,再走近些,便看到木质的屋子已燃起了熊熊大火。着火的房子是临街的商铺,这一片民房很多,也都是紧紧相连的。要是控制不好,只怕会牵连上百户人家。
  虽然已有不少人开始提着水桶脸盆之类的四处找水救火。但是火势很大,一时却救不下来。
  俞仁看了几分钟,便看出了些门道。这火虽然下面被水暂时浇灭了。可是上头还着着,不一刻便把下面又烧起来了。所以,虽然不少人提着桶往火上倒,却也仅仅是勉强的控制着火势不会烧的太快,想要彻底扑灭大火,却不能够。而且上面的火向着两边的屋子蔓延的很快。
  火烧的越大,火势便越难控制。俞仁很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乘着现在火势还没有蔓延太广,先把它控制下来,等火势再大些,便没法可救了。
  俞仁看出问题,不由分说,便冲了上去。他接过一人手中的水桶,向他道,“这样子不行。你去找个梯子来,需从屋顶上往下倒水,才能控制住火势。”
  那人显然没什么主见。听俞仁这样说,便四处去找梯子,不一会儿,果然扛来一把长梯。俞仁把木梯往墙上一靠,提着水桶便上了屋顶。
  此时,俞仁所上的这间屋顶也已经开始着火了。俞仁站在屋檐,把手里的水桶往下一倒,果然效果比下面倒水好的多。可是,光他一个人,这作用还是不大。俞仁下了梯子,一面又拿过一桶水,一面让那人再拿几把梯子来。
  那人见这方法有效,不等俞仁吩咐便赶紧的去了。不一会儿他便又拿来了几把梯子,可是却没人愿意跟着俞仁一样爬上梯子救火。必竟,这样的救法虽然有效,却也很危险。
  便在这时候,人群中传出一阵喧哗,一个穿着官服的人匆匆赶了过来。在他身后还跟着几十名官差。这些人也有不少手里提着水桶。
  那穿官服的男人大约三十几岁的样子。他一来到火场,只上下扫了一眼,便毫不犹豫的提起一个手下的水桶,冲上了梯子。
  得了这人的相助,俞仁不用再上下跑动,救火的效果果然好了不少。在那位官员的带动下,下面马上又有七八人冒险爬上了梯子,有几个还直接上了屋顶。
  那官员一面递水桶,一面指挥手下;让他们再搬几把梯子,从火场的另一面屋顶倒水。这样一来,在两面夹攻之下,火势很快便得到了控制。
  经过众人的一翻努力。最后,大火终于被扑灭。俞仁这才大大的松了口气,不过,还是烧掉了七八户人家。
  大家从屋顶上下来。周围的住户都跑过来,先向那名官员道谢,然后又向俞仁道谢。
  俞仁这才知道,这位身穿官服的男人,正是本县的县太爷袁知县。
  身为本县的县太爷,能够亲自带人上屋救火,俞仁倒是没有想到。
  那位袁知县似乎也没想到俞仁这样的一个过路的书生,居然也能如此热心、见义勇为。他有心想要好好奖励奖励俞仁,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一会儿到我家去吃饭。”
  俞仁正要推辞,一抬头看到袁知县的脸,话还没讲,便忍不住先笑了起来。袁知县见俞仁这模样,赶忙拿过一桶水来对着一照。原来,自己的脸上此时早已抹上道道的黑灰,成了大花脸。
  袁知县看着水桶里的一张脏脸,不由的也笑起来。
  然后,他便就着水桶,随便的洗了几下,又向俞仁叮嘱一句,“记得一会儿一定要来啊!我还有公事要处理,就先走了。”说完,袁知县又对着旁边的一名捕快道,“孙捕头,一会儿,你带这位公子到我家去。”
  那捕头答应着,一面指挥手下处理火场的清理善后,一面上来与俞仁简单的打了招呼。
  周围的众人见俞仁不过是救了一场火,便居然得到县太爷的赏识,请他去吃饭,都不由的大是羡慕。俞仁倒没什么,他所在意的是,不知道一会儿,这位知县大人会不会赏自己几两银子。
  据说大明后期的官员向来都是很富的,为官乃是生财最佳的一条途径。如果你不相信,看看前几天在连江遇到的陈元亮便知道了。
  俞仁现在手头拮据,做什么事便都想着钱。
  那位孙捕头处理好了火场,上前来与俞仁互通了姓名,然后带着俞仁去见那位袁知县。
  俞仁跟在孙捕头身后,走过了两条街,便看到一个破旧的县衙。这让俞仁稍稍有些意外,在他的印象里,一向以为这古代的官衙必然也如后世的政府大楼一样,修的富丽堂皇。
  而且听说,古代的官员有些也是住在官衙内的,那就更应该要好好修修了。可是,眼前的这一切都显的那样的反常。到底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够呢?还是眼前的这位袁大人,是个特例?俞仁一时也找不到答案。
  俞仁跟在孙捕头后面,进了衙门的大门。穿过前院,绕过正堂来到后院。这儿的屋子比前面看到的还要更破些。
  午后的阳光下,俞仁见到一位穿着半旧便服的中年男人,正趴在一张大纸上看着什么。
  俞仁扫视了一眼四周,院子里布置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不要说没有什么装饰的假山、花草之类,便连正经的桌椅也没有一个。只有两把旧凳,其中一把还坏了一条腿,用一根木棍绑着。再有,就是院中心的一张石桌和四个石凳了。那个男人正是将那张大纸铺在石桌上,神情专注的看着。
  第三十二章 初识崇焕
  看到眼前的情景,俞仁的心早已凉了。从他所见的眼前的一切判断,他知道,这位知县大人并不像他事先所料的那样,是位有钱人。看来,这赏银的事是没什么指望了。
  俞仁正垂头丧气的想着,孙捕头已向那正低头看纸的中年人走了过去。“太爷,小人把俞相公带来了。”
  那人这才抬起头,俞仁也看清了,此人正是方才在街上遇到的,第一个冲上去给他提水的袁知县。俞仁虽然没有了来时的热情,但还是赶紧抱拳行礼。
  这位袁大人显然是个不太在意礼节的人,他一见到俞仁,便站了起来,很高兴的让下人给俞仁搬凳子。
  俞仁是个不知古礼的现代人,他本就不懂那么些东东,于是毫不客气的便坐下了。袁大人招呼老家人给俞仁搬了凳子,便又低头继续看他那张摊在桌上的纸去了。俞仁向桌上瞄了一眼,那是一张地图。
  一旁的孙捕头看着俞仁大刺刺的坐着,怕他失礼,惹太爷不高兴。于是小声的提醒俞仁,让他站起来。
  俞仁这才想起,古人这样子在比自己身份高的多的人面前坐着,似乎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于是,他只能不情愿的又站了起来。
  袁知县本来已经又低头去看桌上的地图了,他似乎对这份地图十分痴迷。可是俞仁这时重又站起来,袁知县便又把头从地图上抬了起来,“怎么?”他以为俞仁有事。
  俞仁自然不好说,是孙捕头让他站起来的。于是他向袁知县桌上摊的那张地图瞄了一眼,便道,“小人也很想看看大人桌上的这张东北地图,不知道是否可以。”
  其实,俞仁对明史还真是不甚了了。但是他从那张地图上看到了“朝鲜、女真”几个字。于是,他便判断,这张地图应该是一张当时的东北地图。
  果然,袁知县显的有些意外。“你是说这张辽东地图吗?不知这位小相公是哪里人啊?”袁知县一面说,一面却拿眼去看他的手下孙捕头。
  孙捕头却只好拿眼去看俞仁,因为他方才也忘了问俞仁这个问题。
  “在下俞仁,祖籍泉州,现随父寄居南京。这次是游学到此。”俞仁答道。他总算是记住了自己的籍贯,这几句话还算是说的清楚。
  袁知县点了点头,继续问,“俞相公既是泉州人,又住在南京,却为何会对一份辽东地图感兴趣呢?”
  俞仁想起前些天遇到的,那个从辽东逃难来的曹文诏一家,又粗略的推算了一下当下的年份,知道这时候应该正是努尔哈赤在辽东得意的时候。他于是道,“噢!在下也是前些天遇到几个从辽东逃难来的人,听他们讲起辽东女真人攻下了抚顺,说女真人很利害。
  有人说,只怕咱们大明的辽东,不久便要尽数落入女真人的手中。我在想,以咱们大明的国力,怎么可能还会对付不了这么个小小的女真。所以看到您看的这份地图,我也很想看看,看看这辽东的女真人到底有多大。”
  袁知县显然没想到俞仁还有这样的一段阅历,不由的对他更加的看重。于是便向他招招手。“你过来看吧!”
  俞仁于是凑了上去。他也不客气,对着那份古代辽东地图一点点的仔细的研究起来。虽然其实他只是装装样子,目的不过是要跟这位袁知县找个共同话题,但他表现的还是很认真。
  这张地图画的并不很详细,只是在上面大致的标出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地方,比如:沈阳、辽阳、广宁、山海关等。而在抚顺与清河这两个名字上,分别划了一个朱红的圆圈。
  俞仁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不由的指那两个名字问了一句,“这是……”
  袁知县叹了口气,“就是你方才所说的,这两个地方现在已经属于女真人的了。我这阵子也遇到过几个从辽东逃过来的灾民,他们说,女真人攻抚顺城,那几乎是兵不血刃。
  因此,我在担心。”
  “大人担心什么?”俞仁问了一句。
  “我担心,朝廷这次派出的进剿女真的军队,不见得会那么顺利啊!女真人如此的勇悍,绝非那些西南的匪寇可比啊!想要斩除女真这个大患,还需从长计议。急功近利,那是不行的。!”
  俞仁突然想起明末历史上有名的一场战役:萨尔浒大战。他仔细的在这张地图上找寻着,果然,就在那两个被圈的红点之间,他看到了那熟悉的“萨尔浒”三个字。俞仁一下子明白了袁知县的担心。
  “只怕不仅仅是不顺利那么简单吧!如果运气不好,也很可能会全军覆灭!”
  袁知县听到这话,浑身轻抖了一下。他定定的看了俞仁好一会儿,才低沉的说了一句,“那可是我大明最精税的十三万大军啊!你说会他们全军覆灭?”
  袁知县问了这一句,不由的摇了摇头,跟着又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不可能,不可能。这事我都打听过了。咱们皇上这次调派给辽东经略杨大人的,仍是四名我们大明当下最有名的悍将。他们都是久经战场的老将,就算是剿灭女真不利,也断不会全军覆灭。”
  但是,袁知县又似乎对自己的这个论断不太有信心。终于,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俞仁一句,“你说他们可能会全军覆灭,理由是什么?”
  俞仁哪知道什么理由,他只知道,上初中历史课时,似乎有那么一课,讲到过萨尔浒大战。应该老师当时在课堂上是有分析,这萨尔浒大战,明军失败的原因的,可是他现在是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来了。
  于是,俞仁只好自己乱扯,“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臆断。我主要还是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分析的。辽东这个地方,向来是女真人居多,我听他们说,这抚顺、清河一带,更是女真人的长居地。那么,他们便必然对这一带的地形也十分了解。
  这样,他们便占了地利、人和这战场上最重要的两项。如果我军盲目冒进,也不是没有可能会被全歼的。”
  袁知县对俞仁的分析听的很认真,但是他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你讲的固然有道理。但是,我军装备精良,虽然有这地利、人和之失,既便不胜,至少全身而退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吧!”
  俞仁轻摇了摇头,“袁大人难道没听过,兵败如山倒吗?自古又有几位将军在兵败后还可以带队全身而退的呢?”
  袁知县被俞仁这几句话讲的一时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不由的神情黯然。
  这时,一旁的孙捕头,见他的上司一时说不出话,为免让他尴尬,赶紧插上一句,“管他胜也好、败也罢。反正都不与我们相干。咱们身在福建,就算再有主意,也是于事无补。我劝大人与俞相公,还是莫要白费这份神了。不如坐下来,好好喝上两杯。”
  袁知县摇了摇头,“孙捕头你这话不对。你虽然仅为一县之吏,岂不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我等作为读书人,更应当以天下为先。无锡的东林书院的那副对联,我们需常念自省啊!”
  孙捕头被袁知县这么一说,脸上不由的红起来。他虽然在心里不并不认同这位上司的观点,但口头上却不敢与他辩驳。只能点头受教。
  反到是俞仁,他听这袁知县突然提到什么对联,便随口追问了一句:“什么对联?”
  袁知县微微有些诧异的看了俞仁一眼,“俞相公作为读书人,怎么能连这么有名的一副对联也不知道呢?如果俞相公真的没有听说,那我劝俞相公还是放下游学的事儿,先到无锡东林书院去看一看的好。游学固然是好事,广见闻、致经济。可要是不明白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那就算有再好的本事,也是于家于国无益吧!”
  说完,袁知县轻轻的念了起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乐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袁崇焕未有一日忘之啊!”
  第三十三章 事事关心
  俞仁听袁知县念出这副对联,自然知道。这副对联在后世流传很广,他也是听说过的,虽然并不知道这副对子的出处,意思也还是知道的。但更让他吃惊的,是他接下来听到的那个名字“袁崇焕”。
  俞仁有些迫切的追问了一句,“什么,您说您叫什么?”
  俞仁这话一出口,一旁的孙捕头马上又瞪了他一眼。因为,他的这种问话,在这个时代,那实在是太无礼了。
  可是,这位袁知县却似乎并不太在意。他只是抬眼看了俞仁一眼,对于面前的这个行为有些鲁莽、独特,又不时语出惊人的年轻人,他一时也看不透。
  “在下姓袁,名崇焕,草字元素。”袁知县说着,向俞仁拱了拱手。
  俞仁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有一股热血正在流动。“你是袁崇焕?你真是袁崇焕?”
  俞仁的表现反倒把袁崇焕自己给吓了一跳。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对东林党那些天下皆知的人和事似乎一无所知,却对自己这个汲汲无名的小小县令,好像闻名已久了的样子。
  袁崇焕自然不知道,他将在不久之后的东北战场上,与大明最强大的敌人——女真人,进行长达近十年的对峙与征战,并在宁远城下用大炮将女真领袖努尔哈赤打成重伤。他也因此得以青史留名。
  袁知县想不通俞仁为何会如此的反常,只好向他再拱拱手,“不错,在下正是袁崇焕。看俞相公的样子,好像听过在下的名字。”
  俞仁这才发现自己的失态,他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他的大名,于是赶紧收束心神,向袁崇焕深施一礼。“真是对不起。我方才太失礼了。大人的名字我也是在福州时听人说起的。福州有不少的百姓私下里都讲,说大人是难得的好官,爱民如子,又不贪财。如果哪天大人可以到福州任职,那他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即便是像袁崇焕这样聪明的人,被俞仁这几句马屁一拍,也不由的有些飘飘然起来。于是便拉起俞仁的手,两人一同来到里屋坐下。
  袁家的老仆早已把酒菜备好了。袁崇焕在此任职,家人却仍在老家。这儿只有一名老仆跟在他身边,照料他的日常起居。
  见这儿没外人,俞仁倒也不客气。在得知站在面前的人是袁崇焕后,俞仁便更加的放心了。因为,他知道,袁崇焕绝对不是那种因为一点礼节上的小事,便故意为难自己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