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我那造反的未婚夫> 我那造反的未婚夫_分卷阅读_12

我那造反的未婚夫_分卷阅读_12

  于是在这临近年节的关头,就多出了这么一场专捕仙鹿的围猎来。
  祝大老爷不过是个翰林编修,日常负责些典籍书画,不善骑射,本怎么也轮不着随行。却因得了太子的喜爱,阴差阳错被划到了随行官员的行伍里。
  更不巧的是,刺客来袭时,他正好在天子近侧。
  替圣上挡了足足五刀三箭,血浸湿整件衣衫,景象之壮烈,确实值得赤胆忠心这四个字。
  卫珩静静听完,忽然明白了他这爹初回来时,眼睛里头的喜意从何而来。
  祝老太爷统共就四个儿子,除却四老爷是姨娘所出,前头三个都是嫡子。
  而这三个儿子中,又数祝二老爷最有出息,科举进士出身,被点为传胪,封了工部屯田司的郎中,如今已经做到了侍郎。
  虽说背后免不了有祝老太爷这个吏部尚书的推助,但也是很了不得的。
  与二老爷相比,祝大老爷虽也是进士出身,却因脾性公秉执拗,不善交际,至今不过只是翰林院内的一个小小编修,祝三老爷外放了滇省,祝四老爷更是只在职方司捐了个芝麻小官,年俸还不及府上分派的月例银子,成日里寻账房支账。
  略略一算,大老爷在时,还占了个嫡长的名头。
  祝大老爷去后,老太爷身上的爵位,九成九得落到祝二老爷身上。
  虽说按宣朝的制度,侯府的爵位并非世袭罔替,传到祝二老爷头上时,便降了一等。
  但平白无故捞个伯爵,也是难得的好事。
  对于卫成肃来说,一旦祝二老爷继承了这爵位,祝七姑娘的地位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正如卫珩之前在听见这消息时首先想到的——
  祝二老爷的嫡次女,和祝伯爷的嫡次女,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卫珩抬起眸,瞅了眼喜不自禁的他爹,远没有他这般乐观。
  既然祝二老爷的嫡次女,和祝伯爷的嫡次女,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那对于本就心不甘情不愿的祝二太太来说,成为伯爵夫人后,又凭什么忍气吞声地继续忍下卫家这在她眼里穷酸的不行的亲家?
  这桩婚事的未来,注定了不会太平顺。
  北风又起,带着凛冽的攻势扑面而来,树梢抖落下一片雪,在这寂静的夜里哗哗作响,也在人身上拂起阵阵寒意。
  卫珩把手里的点心糕子递给观言,什么话也未讲,就面色冷淡地回了屋。
  啧。
  其实有点儿可惜了。
  祝宜臻那个小崽子,还是稍微有点顺眼的。
  又好骗又伶俐,教起来才格外有成就感啊。
  ......
  又好骗又伶俐的祝宜臻小崽子这段时日过的很不好。
  祝大老爷走的突然,且又正值年节,府上本就一大堆事儿,现下更是叫人忙不过来。
  可老太太无心管事,大太太又病病歪歪,每日都是强撑着才能起来给丈夫守灵,是以,内院的年节和丧葬事宜都只能交由祝二太太来打点。
  虽说出了这桩子事,来往人情亲戚们都能体谅些,可祝府到底是这样的规矩门第,绝不能因此就失了礼数。
  丧葬这段时日,祝二太太天不亮便起了身,忙的脚不沾地,根本无暇顾及年幼的一双龙凤胎。
  丧葬和年节凑到了一块,府上日日都有客,报了丧来祭拜的,听闻消息来探望的,远方亲戚来打秋风的,来往匆匆,只怕出了事来不及救。
  唯一稳妥的办法便是拘着。
  宜臻就这样,被禁足了整整半月。
  除了被奶娘带着给大伯父哭灵,送棺材出殡,烧了头七,后头便一直被长姐严厉叮嘱不许偷偷溜出门,否则要打断了她的腿,再不许她吃一块枣泥糕。
  宜臻蔫蔫儿地点了头。
  她虽年幼无知,但府内这么大动静,心里也模糊地明白事情应当很是严重。
  奶娘和长姐都告诉她,大伯父没了,去了阴司地府,以后便是阴阳两隔,只盼转世还能投到祝府家里。
  宜臻懵懵懂懂:“去了阴司地府后什么时候回来呢?”
  “再也不回来了。”
  “那大大大大大大后日也不回来吗?”
  “再不回来了。”
  小姑娘愣在那里,手原本还摸着脑袋上的白花,此刻也放下了,睁着湿漉漉的大眼睛问:“那四姐姐怎么办呢?”
  奶娘叹了口气:“四姑娘被圣上封了郡主,食邑千户,过了年后,太后娘娘便要接了她去亲教养,倚托大的很,日后怕是比府上姑娘都尊贵些,倒也算因祸得福了。”
  祝宜臻没有说话。
  小手又摸了摸发髻上的白花,垂眸瞅着自己碟里的枣泥糕,片刻后才道:“可是四姐姐就没了爹爹呢。”
  才三岁多点儿的奶娃娃,嗓音稚嫩,还带着奶气。
  一句话小小声的,被香炉里浮起的暖烟吹散,氤氲在空气里,平白多了几分老成的惆怅和迷茫。
  这时候的宜臻,总想着自己要快些长大,大一些再大一些,像大姐姐一样大,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溜出门去,寻珩哥儿玩,去街面上买金乳酥吃,还可以管着亭钰,让他乖乖听话。
  但往后过的日子越长,她竟越发想念起曾经懵懂天真的孩提年岁。
  乱世里从未有过安稳,越富贵越像踩着刀锋儿。
  从花团锦簇到颠沛流离,她见过京城皑皑的大雪,也听过烟雨江南里的吴侬软语。
  最后是漠北烈马卷起的满目沙土,少年身披银甲,面容坚毅,俯身朝她伸出手来,道:“慌什么,总要有个人带你回家。”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12章
  这个年节过的格外冷清。
  老太太身子不好,祝大太太卧病在床,大年夜里摆了个席面后,囫囵吃两口,各房就回了院去,算是全了团圆饭这形式。
  如卫家这样的寄居客,便自在院子里摆了小席,也不敢怎么伸张,匆匆过了年节,酒更是只将就着吃了半壶。
  祝大老爷出殡那日,连天都微微放了晴,圣上特地赐了追封和悲赋来,京兆尹专派了人守在道路两侧,宫中大太监引路,出殡的声势浩大,恨不能让全天下人都得知天子对其恩宠。
  这条富贵巷里大半儿都被尚书府占了,一条长巷白了一半,悲泣声不绝,在这寒冬腊月里竟分外应景,把呼啸着的北风衬的更凛冽了些。
  祝大老爷生前默默无言,不过是翰林院内不起眼的一名小编修,死后却享到了难得的哀荣,用平头百姓的话说,祝翰林下了阴司,见了孟婆投个好胎,这辈子也算是为来世铺了路。
  值当了。
  而正如卫珩所料,祝大老爷去后,他未来岳母对他这个女婿的不满,已经攒到了极点。
  只不过白日里忙的昏天暗地,又正值大哥的丧葬,有些话头只能憋在心底。
  直到大老爷头七过了,手头上的事儿稍微松快些,这日夜间,祝二太太终是没忍住,朝着丈夫抱怨道:“老太爷究竟是个什么念头?这么久了连个消息也不露,如今府里头这般模样,难不成他竟还想着你那成日里花天酒地没个本事的四弟不成?”
  祝二老爷烫了脚,正捧着条节礼单子细细看着,闻言眉风不动,语气平淡:“父亲总有他的考量罢,左右咱们家的爵位也不是祖上传下来,是父亲自己挣的,他爱给谁给谁,连族中长老都干涉不得,更遑论咱们。”
  “不是,这话又是怎么说的。老太爷统共就那么三个儿子,三弟远不及你,早前不是也给你来了信,道自己没那个心思,四弟一个庶子,更是不成,除了你,这府里头他还能想着谁?”
  “府里没有,不代表府外头没有。成王的爵位,不就给了个外室子。”
  祝二太太霎时愣住了,露出几分不可置信来:“你是说,老太爷他......”
  “我说个玩笑话罢了。”
  二老爷抬了脚,微微叹了口气,“你放心罢,今日早朝下后,父亲已与我提过了,说是等来年开春便上奏,大哥如今在圣上心里是挂了号的,这事儿宜晚不宜早。其实再怎么,不过一个伯爵的爵位,你也少惦记着些,否则惹了圣上不快,整个祝府都讨不了好果子吃。”
  祝二太太得了消息,也就有了定心石,心里头一下松快许多。
  但既然这消息定了,她想到其他事,不免就更愁起来:“倘若你日后承了爵,夕夕的那桩婚事,未免也太过荒唐了些。便是连四弟妹那样的人家,都给宜嘉定了祭酒家的公子,偏偏咱们夕夕......真是作孽了!”
  祝二老爷就没说话了。
  好半晌,等到盆中的水都彻底凉透了,他才缓缓开口:“卫家清贫却也清净,卫珩祖母更是独峰书院严院长的独女,他外祖学识渊博,教出过不少中第士子,嫁进这样的人家,未尝是件坏事。”
  “怎么不是坏事?你告诉我,从哪儿能瞧出丁点儿好来?”
  “这桩婚事到底是父亲定下的,人家舍命相救,父亲不得已才给了儿女亲事的承诺,总不能让天下人戳着祝府的脊梁骨骂吧?”
  “可是祝府里这么多姑娘,怎的偏偏要我的宜臻去顶祝府的脊骨?他一介县令之子,寻常里连见踏入尚书府一步都算是走了大运,如何就配娶我的女儿!”
  “宜臻也是尚书府的女儿,她既生在了这府上,享了这府上的富贵,就要担起祝府给她的责任。”
  “你这叫什么话!”
  二太太气都不顺了,胸脯上下起伏着,颤抖着手指,“祝明晞,我当初嫁与你,算是低嫁,哪怕夕夕不是尚书府的姑娘,也是晋安林氏的表小姐,我晋安林氏一朝九知州,难道就只得配一个七品县令的破落户儿!”
  ......
  主院一下陷入了极端的寂静。
  祝二太太捂着心口,嘴唇气的发白,只差没把手里的茶盏给狠狠砸了。
  她出身于晋安林氏,家族里最鼎盛之时,便是一朝九知州,晋安清河畔,一条岸被林氏宗族占满,连天子都要亲降来求娶林家女。
  如今却没料到,自己拼了命生下的幼女,竟要被祝家这样糟践!
  良久,祝二老爷沉沉地叹了口气,语气艰涩:“你瞧不清如今的局势,倘若一遭风云有变,莫说是个伯爷,便是连侯府,连圣上......总之,这事莫要再论了,臻臻也是我的女儿,我不会害她。”
  这满京城,由佯装出来的花团锦簇铺盖,纸醉金迷中,明白人已剩的不多,祝二老爷算一个。
  他瞧的太清楚了。
  如今的大宣,天灾人祸不断,不是北面儿闹了粮灾,就是南面儿发了大水,关于流民山匪的奏折三两旬就出现一封,未免太繁了些。
  户部前年就下了令,京城周边的粮田,产粮不许销往其余各省,专派了督察使护送入京,饶是这样,京内的粮价也还是年年高升。
  据卫成肃所言,越州前几年风调雨顺,粮产很高,可仍然免不了流民侵扰,知州千挑百选只派了卫成肃进京,却并不是因为霁民乱最重,而是因为霁县四面围山,受扰最轻。
  哪怕如实上奏了情况,也不至于引起圣上大怒,还能保得住头上这顶乌纱帽。
  这还仅仅是内乱,北边儿越发嚣张的鞑子,南疆拥兵自立的酆王,样样都是引而未发的天洪,只待有一日地动,到那时,半个大宣都要覆灭在这巨洪之中。
  霁县地处偏僻,四面环山,寻常动乱不至于波及太过,且卫家身份也清白,位置不起眼,乱世之中最是安全。
  倘若......倘若大宣日后真免不了要大乱,也总还有条后路可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