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狐说魃道> 狐说魃道 第273节

狐说魃道 第273节

  那个将我原本稍微平静下来的生活再次打破的人。
  说实话,最初我完全没有注意到他,因为那时生意清闲,所以我正一边理着收银柜里的钱一边看着电视。
  电视里在播着午间新闻。
  原本挺无聊的内容,但当‘河北惠陵’四个字出现时,不由立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为我没想到时隔多天后它又会在新闻里被提起,而被提起的原因是,连日的挖掘之后,那些考古学家在它下方三十米深的地方竟然又挖出了一个新的地宫。
  这算是连日来最大的收获了吧。
  这个最新发掘出来的地宫,它被埋得如此之深,所以内部的保存相比上面那个震裂出来的墓穴,自然是要完好得多。探照灯光线所能触及的范围,可以清楚看到那些精心描绘在地宫墙壁上的壁画,它们分布在地宫的九间石室内,色彩很新,按照新闻播讲员的说法,几乎是跟当初刚描绘上去时一样的新。
  但令人遗憾的是,纵然被埋得如此之深,它仍未逃过盗墓贼的手。这个地宫同它上方那层墓室一样,徒留四壁和一些盗墓贼看不上眼的铜器或者瓷器,零零散散摆放在各处,毫不起眼。所以相比它的规模面积,未免显得极为寒碜。
  唯一有价值的是人们在它里面找到了九口棺材。
  九口金丝楠木制的棺材,恐怕是这座墓穴里最值钱的东西了。它们分别被停放在这座地宫的九间石室里,但没有钉上棺盖,并且棺材里是空的。
  现场专家说,这一发现极具价值,因为随着它们被发现,连带浮现了许多谜题将留给他们要去解答:这座坟墓到底是谁的?为什么坟墓里会设有地宫下的地宫?为什么地宫里会埋着九口棺材?棺材里分别葬着些什么人?棺材为什么都空着?是被盗墓贼将尸体毁去了,还是原本就没在哪里埋葬过任何人……
  种种疑问,一旦揭晓,无意是相当有趣的。但可惜的是,也许时间有限,所以新闻里没有将那九间石室的内部一一拍摄出来,只拍了它们的入口。
  不过对我来说也无所谓。
  一座已被盗墓贼盗窃一空的坟墓,无论它带着怎样多的历史谜题,对我们这种非专业的凡人俗子来说,就不再具备太多的吸引力。终归是俗人,我感兴趣的是一座藏满了宝藏的坟墓,而不是一个除了谜题外什么都没有的泥坑。
  于是继续专心整理着收银柜里的钞票。
  一摞钱点完后,发觉有人在看着我,当即敏感地抬起头,就看到一个人像道影子似的站在我面前。
  说他像影子,因为他特别安静,静得进店时几乎让人完全没有察觉。
  我记得他原先是坐在靠窗那张桌子边的,看起来至多二十出头,却穿了件五六十年代流行的那种军大衣,土到掉渣,点了杯奶茶一个人在那儿静静坐了很久,久到让人早已忘了他的存在。
  本以为他早应该已经走了,谁知这会儿却不声不响地站在了我边上,低头看着我,好像在看着某样令他十分感兴趣的东西。
  黑幽幽一双眼神情专注,这叫我立时有点不安。
  忙将抽屉用力锁上,见状他朝我笑了笑,轻轻将目光转到一边,似是在打量着我的店,随后又似自言自语般轻轻问了声:“碧先生在么?”
  “碧先生?”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怔怔看了他一会儿,见他低头从衣袋里取出张照片推到我面前,我才意识到他指的是狐狸。
  这张发黄开裂的黑白照,显然拍摄年代久远,远得摸在手里时让我莫名其妙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照片上的狐狸也是。
  他穿着件黑色的长衫和浅色的马褂,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乌黑的长发整整齐齐扎在脑后,或许因着色调和光线的缘故,令他那张妖冶妩媚的脸在相片里看起来有种诡异的感觉。
  这种感觉令我不由自主对着照片看了很久。
  我不晓得他是在几时拍的这张照,也想不出拥有这张照片的人同狐狸会是怎样一种关系,因而在短暂的沉默过后,我摇了摇头回答:“他出去了。”
  “几时回来?”
  “快了吧,请问你是?”
  “他的一个故交,我叫载方。”
  姓载?
  心说这姓还真是少见。
  正想这么对他说的时候,发觉他注意力已从我脸上转到了我身旁的电视屏幕上,对着里头仍在播放着的古墓画面看了一阵,随后笑了笑,问我:“你也对它感兴趣么,老板娘。”
  我点点头:“还成吧,前几天关注了一阵,看网上说它是同治的隐墓来着。”
  “同治的隐墓……”不知为什么这句话让他再度笑了笑。
  “你笑什么?”于是我问他。
  “既然尸身都已经葬在惠陵里了,为什么还要特意给自己造个隐墓?”
  “也许是他妃子的墓。”我想起那九口棺材。
  “如果是妃子的墓,那惠陵还要设什么妃园?”
  “这个么……”我愣了愣。
  又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为什么要问我这样的问题。没等我将这句话说出口,忽见他目光微微一凝,转身朝店门方向望了过去。
  与此同时店门上铃铛轻轻一响,门开,狐狸带着一身冰冷的风和雪从外头走了进来。
  一边走一边拍着肩上的雪,似乎全然没感觉到有人在望着他。
  所以我不得不提醒了他一声:“狐狸,有人找你。”
  但也不知是我说得太轻还是怎的,他对我的话全无反应,只仔细收拢了伞朝里走了进来,到我跟前将伞搁到收银台边上,给自己倒了杯热气腾腾的牛奶,送到嘴旁一边吹着气,一边慢慢喝了两口。
  随后将牛奶杯放到桌上抹了抹嘴,这时才仿佛刚刚意识到载方的目光,眉梢一扬,抬眼朝他微微一笑:“贝勒爷,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碧先生。”
  “怎么好端端的突然离开遵化了?”
  “好端端……”这句话不知怎的令载方目光忽闪了下,随后笑笑,朝他欠了欠身:“是为了来接先生回去。”
  “接我?”
  “是的。”
  载方言行间对狐狸的恭敬让我有些看不太明白。
  说是故交,倒更像是上下属,因为我从未见狐狸对谁态度这样倨傲过,倨傲得几近无礼。
  而就在我这么疑惑地望着眼前这二人的时候,载方又一次朝狐狸欠了欠身,道:“原本该是老爷子亲自来上海,但这些年,总归是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太好,行动不方便,所以只能让我代替他过来,还望先生不要介意。”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接我去遵化?”
  第二次听他轻描淡写用到‘好端端’三个字,载方的面色终于沉了沉。
  为此他沉默了一阵,随后轻吸了口气,缓缓道:“先生这是真的不知,还是刻意装傻。”
  “怎么说?”狐狸依旧微笑着,微笑且倨傲。
  “当年人是您选的,事情是您关照的,怎的百年一过,非但从此不闻不问音讯皆无,连现今蟠龙九鼎现世这样天大的事情,先生都装作视若无睹了?”
  “呵呵……当年我怎么说来着,它现世是迟早的事,你们只需静观其变,给我守在那个地方就好。”
  “先生的话我们自然是不会忘记,若不是近来发生了实在让人感到棘手的事情,我们也不敢贸然就过来打搅先生。”
  “怎么个棘手法?”
  “先生想必已经听说了,怡亲王的殉葬墓里九口棺材都是空的。”
  “是的,我知道。”
  “那先生可知,当年正蓝旗殉道使入棺前所说的血路,在双山峪地震发生之前曾经出现过。”
  “是么。”
  “血路出则凶神出,碧先生,正像老爷子当年所担心的那样,喑守村恐怕时日不多了,望先生尽快跟载方回去,在一切还不算太迟之前,助我等一臂之力。否则……”
  “否则怎样。”
  “否则,只怕时辰一到,它将血洗北京城。”
  “血洗北京城?它哪儿来那样大的能力。”
  “先生不信,可随我回去看看喑守村的现状。”
  “喑守村怎么了。”
  “实不相瞒,先生,喑守村三百八十二口人,自双山峪地震之后,现今老老小小,只剩下不到十人了。”
  第303章 蟠龙
  喑守村位于遵化东陵景区十八公里外一座名叫喑平山的山坳里,是个人口不足四百的小村。
  地图上没有它的标记,也许因为车到山前就没了路,从山外到山内村庄所在地,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全是要靠两条腿走进去的。况且村子本身又小得微不足道,所以历来是个记录盲点。
  载方说那地方原先并没有什么村子。
  载方不姓载,姓爱新觉罗。
  清朝嘉庆皇帝登基前,那座山原本叫泰安山,一度曾是皇家陵园修建地的备选之一。后来因风水上有缺陷,而且地势崎岖不平通行困难,所以到嘉庆称帝后,就被相度大臣从备选册上正式勾除。但既然是被皇家选中过的地方,自然不会等闲处置白白便宜了平民百姓,所以常年来一直都留着人在那儿看守着,有时会作为有罪皇族子嗣的幽禁之地,并因此将其改名叫喑平山。
  之后,直到光绪年初,才因发生了某些事,而令这个地方有了人住,并形成了一个村落。
  那会儿同治帝刚死,年幼的光绪帝刚刚登基,为同治所选的惠陵还刚刚开始修建。突然有一天,慈禧一道密旨下,令那些在惠陵建墓的人在惠陵外头按照天罡八卦的布局建起九支石柱样的东西。那东西的图样是随密旨一起下来的,没人知道它们究竟代表着什么,为什么而建造在惠陵外围,只知是某种祭祀用途,有人猜是制成“九星面圣”之势,用以为当时的朝廷风水改运,也有人猜测是为了压制将跟同治葬在一起的阿鲁特氏的亡魂,因为据说她死后宫里一直都不太安生,而那九根石柱的样子又着实像是钉棺盖的顶子。
  九根石柱建成后不久,朝廷突兀派下几名爱新觉罗家的人来到惠陵。
  明为监督惠陵施工,实则整日守着那九根石柱,并随身带来一直工匠队,连日在那九根石柱下开挖建造出一个巨大的地宫。次年十月,在慈禧又一道密旨下达后,那九根石柱莫名被埋入了新开挖的地宫之中,并将地宫上方填土封存。
  那几名爱新觉罗家的人也就此不告而别。
  因为一切行事都极为隐秘的关系,当时很多人都以为那九根石柱是凭空失踪的,监督并在惠陵外兴建了新地宫的那几名爱新觉罗家的人也是。
  殊不知他们其实就在离惠陵十八公里外的那座野山里居住着,并由此建成了一个村落,此后世世代代居住在里面。
  这村子百多年来一直都很封闭。
  虽然喑平山不高,但山脉很长很深,天然而成的崎岖地势令它交通极其不方便,因而这村子几乎是与世隔绝的。而居住在里头的人,或许是因为常年孤独在里头习惯了,不仅跟外界的人没什么往来,也几乎很少有人出山,百年来就靠在山里耕地为生,所以直到现在,即便是遵化当地人,知晓这村子存在的人也为数寥寥,也所以迄今为止那边都还没有通电,更不要说修建进出通行的道路。
  话虽如此,在没到达喑守村之前,我仍觉得一个拥有数百人的村在这个时代竟然能如此闭塞,是十分不可思议的。即便再偏远的地方都不至于连根电线杆子都架不进去,何况这是在遵化。
  但直到傍晚,当我跟着狐狸和载方在经过整整一天的行程后终于到达了喑守村,我才明白,这一切并非夸张。
  这里实在是个很容易被人遗忘的地方。
  山叠着山,层层叠叠起伏不定的山峦,一道一道将它的所在隔绝于世,光是看着都觉得异样辽阔,因而分外孤寂和苍凉,想区区数百人,投入其间更无异于沧海一粟,寻觅他们踪迹尚且困难,何况把电线绕过层层障碍架到他们居住地。
  而那会儿我亦已经走得精疲力尽。
  其实坐黑车到达喑平山的时候,也不过才下午三点光景,那时虽然赶了大半天的路已经有些累了,但看看这座高不过四百多米的山,算算它的范围,心说也不过如此。
  谁知进山才发觉它的利害之处。
  将近两小时的山路,比平常在风景区爬山可要累得多,因为是座野山,很难找到一条像样的路,所以走起来极其吃力。况且这天还刚刚下过一场雪,雪掩盖了一切可行和不可行的地方,令这地方不仅寸步难行而且奇冷无比,身在其间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要不是载方在前头带着道,要不是狐狸一步步在前面拽着我的胳膊拖着我,我觉得光凭我一个人的话能活生生被这地方给吞吃了。
  纵然如此,还是花了比平时多一倍的地方才走到那座村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