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重生之民国元帅> 第六十节不给马儿草还让马儿跑

第六十节不给马儿草还让马儿跑

  听到这个话,西多夫将军首先就开始鄙视了,要是老子手里也有飞行部队和装甲部队的话,何至于失败成现在这个样子?你这个家伙不是外面所说的虎将吗?难道也只能靠着武器来取胜吗?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并不是什么名将啊,也是要靠着武器来获胜的,这算什么本事?如果给一个傻子配足了武器,估计也能打赢胜仗吧,这就是西多夫将军心里想的。
  斯大林阁下这个时候也皱起了眉头,远东地区十分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仅仅是重要在嘴上就是了,虽然所有的人都说远东地区十分重要,可如果让斯大林阁下来分配那些武器的话,远东地区还是跟原来的时候一样,被排在最后一位,那些从美国运来的先进武器,首先要供应的就是莫斯科军区,其次要供应的就是斯大林格勒那边,最后要供应的是列宁格勒那边,反正远东军区怎么排也不可能排到前面来,现在张嘴就要一支数量不少的空军和装甲部队,斯大林阁下知道,如果没有这两支部队的话,他们过去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但是现在也不要求他们打胜仗,只是要求他们过去拖住保安团。
  “这一次在出发的军队当中并没有这个想法,虽然说我们现在跟德国人的战线已经是稳定住了,但是我们每天的损失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在前方战场上,我们每天都要损失大约300架飞机,至于火炮方面的损失那就更加严重,如果是我们在把这些全部都调往远东地区的话,德国人肯定会趁机反击的,我让你们两个去远东地区,也不是要你们把华夏人赶回去,当然了,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也不要放弃,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拖住华夏人,拖住他们半年左右的时间,只要是给我们半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重新组建军队,重新跟美国人谈支援,那个时候你们想要多少的重型装备,我就可以给你们多少的重型装备。”斯大林的话让基普洛夫将军可以说是失望万分,当初告诉自己要去远东的时候,说是给自己准备好了重型装甲部队,现在别说重型装甲部队了,来一支轻型装甲部队也可以啊,不能让我带着一批步兵就要去远东地区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不去呢,过去也是给人家送死的,空军部队就更加重要了,现在远东军区的制空权在华夏人的手上,华夏人想什么时候空袭你们就什么时候空袭你们,连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这凭什么打胜仗呢?
  别说是基普洛夫将军心里不满意了,就是站在旁边的西多夫将军心里也是不满意,虽然这场仗打赢了,跟他没什么关系,但是毕竟自己也要到远东军区去的,华夏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事力量?没有人比自己更加的清楚了,当华夏人的坦克开始冲锋的时候,整个大地都在颤抖,一眼望不到边的灰尘和浓烟全部都是华夏人的坦克释放出来的,那一刻,如果你站在华夏人坦克冲击的正前方,甚至连怎么反抗都有可能忘记,这一切都是事实,绝对没有任何的夸张,上千辆坦克同时冲锋的局面,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除了拥有同等重量的坦克之外,西多夫将军相信,没有其他的兵力可以阻挡他们,就算是十倍的步兵也不行。
  斯大林刚才给他们说的这番话,其实就是画了一个大饼给他们,美国人的支援天天都来,只不过这些资源全部都留在欧洲战场上了,口口声声说亚洲战场十分重要,口口声声说华夏人的战斗力比德国人还强悍,可是到最后分配武器的时候,哪里见你们有一点倾斜呢?还不是全部都扔在欧洲战场上了,亚洲战场上什么都没有,靠着士兵的血肉之躯去阻挡华夏人的钢铁洪流,这怎么可能呢?虽然苏联士兵的性命不值钱,可这个死法早晚会要失去民心的,看看当地那么多的苏联雇佣兵就知道了,他们宁愿帮助华夏人,打自己的国家,也不愿意参加自己国家的军队,谁让自己国家军队的死亡率那么高呢?
  “我们的战士是这个世界上最英勇的战士,别看敌人的各种武器比我们先进,可是我们的战士有坚强不屈的意志,有大无畏奉献的精神,他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破这些华夏侵略者,只要是到了前线,你把我的这番话告诉他们,我相信他们会爆发出120%的战斗力,就算是华夏人的钢铁洪流再厉害,也能从中给它们截断。”对于斯大林阁下的这一番豪言壮语,不要说基普洛夫将军了,就连西多夫将军感觉都有些多余,有什么用呢?这些东西还不如多来,两门火炮呢,这些话告诉了前线的士兵,忽悠他们还可以可用的着来忽悠我们两个高级军官吗?
  基普洛夫和西多夫将军,他们两个没有感觉出来,事实上现在他们两个是在一条战线上,当斯大林阁下说出刚才的那番话的时候,他们两个心里想的都是一个事儿,那就是这老家伙实在是太过分了,不但不给他们武器装备,竟然是还用这些话来搪塞他们。
  斯大林阁下自己说完后,可能也感觉自己说的有些过分了,让士兵的血肉之躯去对抗钢铁洪流,的确是有些过分,但是自己的手里真的没有东西给他们,如果是真的有的话,何至于如此结局呢?美国人最近对苏联的资源虽然是还是很强,可是华夏人在海中的潜艇可不是吃干饭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华夏人已经是击沉了超过40万吨的美国商船,这些美国商船上面可是携带了将近60万吨的各种物资的,这也直接导致了苏联人的补给不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