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重生之民国元帅> 第五百九十七节反战

第五百九十七节反战

  就在华夏方面进行审查的时候,美国国内也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在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外面,700多人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机会,这已经是第四天了,这700多人都是阵亡军人的家属,他们要求政府结束这场战争,让所有的美国军人回到美国,不要为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让我们的小伙子死在外面,这也是他们这次机会的一个中心点,他们这些人都认为美国做错了,如果说南美洲是我们的利益的话,那非洲和欧洲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我们要到那边去战斗呢?孤立主义在美国还是有自己的市场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老老实实的做生意赚钱呢。
  白宫发言人已经安抚了这些人两天了,希望他们可以就此散去,但是这些人还是在白宫前面坐着,而且围观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很多人听了他们的演讲之后,都认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美国原来都是奉行孤立政策的,根本不会大规模的参与世界战争,就算是要参与进去的话,那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种模式,当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们是出去抢钱呢,我们可不是真的出去打仗的,但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们竟然变成了主力,欧洲的那些国家都变成了附属,这样的战争我们能够承受得起吗?每天都有大量的资源运出美国,每天都有大量的尸体运回美国。
  在罗斯福总统上台之前,美国一个劲的就是在鼓吹孤立主义的,不管欧洲方面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管希特勒的扩张多么的迅速,都跟我们美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多么美好,老百姓那个时候的生活是非常美的,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人在旅游,而且吃的喝的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可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战争让他们进入了战时机制,每个人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放松了,虽然战火没有打到美国本土来,但是瘟疫和其他的动乱也到了美国,也让他们无法好好的过下去。
  其实整体情况就是这样,如果战争能够快速的胜利,而且还对美国有很大的好处的话,那么老百姓肯定会支持美国政府的做法,但现在美国参战已经将近两年了,别说是胜利的结果了,甚至连一个胜利的希望都没有,他们每天听到的都是什么呢?都是前线什么地方又进攻受挫了,都是哪个城市又要进行征兵了?都是谁家的小儿子死在了前线,全部都是这样的负面新闻,这些新闻让美国人民感觉到疲惫,他们此刻也有着一丝的想法,我们之前的决定是不是错了呢?我们是不是过分的拥戴罗斯福了呢?我们是不是被这个家伙给蛊惑了呢?
  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想到了珍珠港时期,当日本鬼子偷袭珍珠港的时候,美国人的确损失了很多,但是美国国内流传着一个消息,那就是珍珠港是被计划的,并不是日本偷袭的,其实美国人故意引诱日本人偷袭,这样罗斯福总统才能够让美国参战,才能够说服国会当中的大部分议员,很多老百姓当时不觉得怎么样,现在仔细回想一下的话,这个消息真的是很有市场的,当初珍珠港内的情况他们也了解,看似损失非常强悍,其实那些都是一些破旧的军舰,真正的好军舰全部都撤出来了,这难道不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圈套吗?日本人正好碰见来而已。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整个美国好像被抽了一鞭子一样,全国上下都开始进入战时机制,小伙子们疯狂的涌入到征兵站那里,希望可以为自己的同胞报仇,但是当初的那件事情是真的吗?美国人民也都是有脑子的,其实这个消息是华夏放出来的,当这个消息放出来的时候,美国人都觉得华夏人是故意挑拨他们,美国政府怎么可能为了这样的事情牺牲那么多呢?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恢复了理智,他们开始仔细的回想这个事情,之前,的确是没有参战的可能性,因为国会当中80%都在拒绝,这些人都在疯狂的反对,认为现在是赚钱的好时候,绝对不能够随便的参与任何一方。
  可是当珍珠港事变之后呢,这些国会议员谁也不敢站出来反对了,因为罗斯福总统把这个事情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全国各地都是一片哀悼,都在怀念那些珍珠港的官兵,如果国会议员还在说孤立主义的话,恐怕下面的人就会把这个家伙给揍死了,这样的人是不会成为国会议员的。
  人在疯狂的时候是没有理智的,就好像那个时候的美国人民一样,他们扔下了自己手里的农具,全部拉帮结伙的走进了军队,让美国军队的扩张速度排在了世界第一,就算是华夏全盛时期也赶不上,美国的大量工厂开始生产军械产品,这些士兵被快速的武装起来了,美国人用他们的轮船把它们运到世界各地。
  当时老百姓的想法也是好的,他们希望把日本鬼子给胖揍一顿,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然后让日本人知道美国的厉害,以后太平洋当中只有我们最大,当美国人出兵的时候,日本人的确是非常害怕的,美国人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打败了日本,而且还取得了东南亚地区的驻军权,但是后面的发展情况出乎他们的意料,华夏人竟然也参与进来了,等到一年之后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白出兵了,现在还是龟缩在菲律宾,还不如原来的时候呢,如果要说他们的收获的话,那就是在全国各地多了上百个烈士陵园,这就是他们的收获了,还在全国多了那么多的孤儿家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