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第721章 秦国关中必为天府之国

第721章 秦国关中必为天府之国

  郑国的汇报,意味着主渠无所渗漏。
  那水往高处流的特殊安置,更是没有问题,主渠无错,这才让所有的人放下了心中的石头,主渠虽然只有四百余里,但是整个毛渠,干渠的水源皆是来自于这里。
  主渠出了差错,那各地的渠就会成为泡影。
  到时,轻则渠毁,重则千里泽国,嬴政听道郑国的汇报,脸上的潮红终于退下了下去。
  暗暗道:‘天佑秦国。’
  接下来,就是各干渠,毛渠,支渠,曹门的汇报了。
  百姓们和嬴政,还有秦国的满朝文武,都祈盼的看着远方,等候着水家驻守在千余条支渠泥工们的到来!
  午时末刻。
  查水查渠之各方人物陆陆续续的到来,李焕同样揣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听从各方水工的汇报,此时,最后一个人抵达,其汇报的结果是全线无断无漏无裂无渗,所有的支渠,毛渠都顺利井水,各县无一故障。
  李焕颤颤巍巍的杵着拐杖,来到礼台下,颤声激动的道:“启禀大王!”
  所有的人都看向李焕。
  嬴政迫切的问道:“老兄请说。”
  李焕说道:“泾水河渠四百六十三里主渠,三千七百里支渠和毛渠亦是全线坚实通畅,入田顺当,泾水渠成!”
  所有人连同嬴政在内,一片哗然,纷纷都长舒一口气,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了。
  半响之后,嬴政终于开口问道:“李焕老兄,你报个大帐,以你水家之谏,郑国渠究竟灌田几多?”
  嬴政的话,无疑是百官和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
  因为,在修建郑国渠以前。
  苏劫便在朝野中说过,此渠一成,便可亩产一钟!
  泾阳所在的十五县,皆是在于黄河流域的上游。
  黄河流域的中游,一般,亩产是一石五斛,陇西是一石八斛,而原本的关中这一段,亩产只有一石一斛,连黄河流域的平均水平都达不到,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全年有收的情况之下。
  若是一旦大旱,可谓是半点收成都没有。
  嬴政的问话,齐国,燕国,楚国的使臣也都不由骇然的竖起了耳朵,楚国,最肥沃的淮地,郢地,最多亩产两石,那已远非列国可以企及,否则楚国岂能拥有天下最广阔的土地,和最多的百姓?
  楚国使臣额头冒汗,身边的齐国使臣问道;“楚使以为关中日后亩产多少?”
  楚使吞了吞唾沫,道:“这,于淮地相差无几!”
  两石,这也就是黄河流域最高的亩产了。
  用后世的话说,差不多也就是五十到六十斤。
  于关中原本亩产三十斤想比已然是天壤之别。
  而水家,作为和水共事的人,对水田,无疑是最为了解的。
  为什么秦国可以凭借郑国渠,独霸天下,亩产夸张,那便是因为泾水的缘故,后世学者都知道,泾水有一种称呼,一瓢三斗泥!
  而且是那种碱性泥。
  你用泾水灌田,是什么概念呢,哪怕就是以前非常干枯的凶土,你灌了泾水特有的碱性泥水,不用多久,立刻变成沃土。
  而楚国人水工自然清楚这个道理。
  哪怕就是用手捧一戳泾水,都能分辨那泥是什么泥,然而事实却是,这肥沃的碱性泥水是比整个楚国所有的河流都要丰腴的。
  李焕百褶手指头,良久才高声说道:“郑国渠,直接受益者二十三县,间接受益者全部秦川,关中缺水的旱田四百六十余万亩,可成旱涝保收之沃野良田,另有二百余万亩盐碱滩,这二百余万亩盐碱地最多两年便又可成为良田!不算本有的四百六十余万亩,这二百多万后续即将出现的良田可容纳八万余户之多,如此,秦国腹地在两年后仍然可增加最少六十万人!”
  嬴政和百官都吸一口冷气。
  秦国的一户是按七到八人算的。
  而且,这还是凭空多得的两百万多亩沃野良田。
  只要通过泾水的碱性泥,便可实现,等于天赐佳土,以泽秦民。
  李焕继续说道:“大王,寻常年景之下,二十三县的丰腴沃土可亩产一钟,为天下所无,每年国库至少可积粟一百二十万石,五六年后,关中之富,甲于天下。”
  李焕的话,无疑让原本平静的山川再次喧哗,无论如何都无法遏制。
  要知道,李焕说的是国库积粟。
  意思就是说,用完了之后的。
  也就是说,秦国根本就是吃不完的。
  李焕的答案,和当初苏劫告诉嬴政的几乎是一样的。
  此时,嬴政不由都惊愕的后退,王绾,李斯等人,难掩惊愕和激动。
  所有人都依稀记得,当初武侯说,郑国渠一年剩余的粮食,能让秦国六十万大军用两年,一百二十万大军用一年。
  然而,粮食不可能用光,要储备,防患灾害。
  所以,通常都会用六十万大军来说,一年用两年,两年用四年,五六年下去,天下哪个国家可以相提并论。
  嬴政道:“于太傅所言,如出一辙,郑国渠乃天赐,奇也,奇也!”
  一钟。
  换算成后世单位,也就是一百一十斤。
  比之楚国的亩产都要多出不知多少。
  李斯笑道:“大王,佳水灌枯木而已,何奇之有,此乃秦国六世先王之宏愿于大王今夕而成!”
  “臣等恭喜大王。”
  嬴政感叹道:“你们都还记得当初太傅所言吗?”
  群臣相互看去,他们如何会不记得。
  关中是出了名的穷困。
  一钟,那是要远超南方土地的亩产,秦人大多一生都没有出过关中,如何可能相信呢,这是他们难以想象的数字,可以说天下所无。
  嬴政看到众臣的阳光,说道:“太傅何以先知?”
  群臣哑然。
  关中将会成为天下最为富饶,最为安全的国土。
  楚国的使者顿时吓得面目苍白,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怎么办。
  顿时走了过来,顾不得秦王当面,骇然不已的对着郑国问道:“大田令,旱涝保收,根基何在?”
  旱涝保收的意思就是说,哪怕天公不赐雨,你们还能保证收成,凭什么?
  这也是嬴政的疑问。
  关中的大旱,让老秦人是吃尽了苦头,为什么关中时长会有人逃荒,逃向陇西,作为中枢之地的咸阳人口反而没有陇西多!
  一旦关中的百姓举族迁移到了陇西,巴蜀。
  对秦国关中意味着灾难,即便是征兵,也是万般艰难。
  郑国自豪的说道:“关中此旱涝保收,根基在于泾水河渠不仅仅是一条渠,而是三千多条支渠毛渠织成的水网,水网之力,在于将关中平川之大多河流连接沟通,旱天水源丰富,渠不断水,涝天排水通畅,水无滞留,此所谓旱灌涝排之渠网,秦法严整,若能再立得一套管水用水之法度,秦国八百里秦川无疑天府之国。”
  李焕接口说道:“还有上灌下排!”
  亦有人接着说道:“还有独对盐碱地之法,甚至可以在修排手沟渠,当然,这以无需多少人力。”
  楚国使臣双眸瞪大。
  终于泱泱退去。
  无法想象,关中的旱地,将会因为这眼前的大渠,变成天府之国。
  楚国五千里,哪个敢说是天府之国。
  楚国虽然丰腴,但是楚国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水患。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可谓水患无穷。
  历史上,多少国家,原本国富民强,因为治理水患,而顷刻坍塌。
  但关中就不同,他不存在什么水旱,只有大旱,大旱解决了,何来水患。
  两千年后,长安之地,何曾听闻过水患,但南方不同,动不动就哪里被淹了。
  嬴政哈哈大笑,拍案道:“好,说的好,若是有所法度,秦国关中必为天府之国。”
  嬴政看向郑国,道:“既然此渠叫郑国渠,那河渠管用之法,便由你来草拟,如何?”
  郑国稽首道:“臣,绝不负大王所令。”
  举国欢腾!
  嬴政带着文武百官来到了盐碱地。
  百姓们也都跟着。
  不远不近的跟着嬴政所在的队伍。
  行营南下,一行车马下了洛水山源,西行四十余力,也就是盐碱地的所在。
  眼前,一条条支渠毛渠伸入到了白茫茫的一片异样的土地之中。
  清清之水汨汨浇灌着一片片白森森的盐碱,一群农人,正在努力挖掘着一道道小小的沟渠,想要将水灌溉进来。
  嬴政笑着说道:“都说,盐碱地水咸,寡人到是想尝尝。”
  一个白发老人笑道:“大王,这水不是盐碱地的水,是泾水!”
  “泾水?原来如此,泾水可以让这盐碱地变成沃田么。”
  “上冲下排,几年后这盐碱地就变成肥田啦,那时候,喝的水就是甜的。”
  嬴政忽然对着百姓们说道:“寡人想将这盐碱地的沃田给山东移民,你们愿意吗?”
  嬴政的话让百官和百姓们顿时一愣。
  李斯都没想到嬴政忽然说出这么一句话。
  然而。
  百姓们顿时都明白了秦王的意思。
  百官也是一样。
  四百多万亩的土地,关中的百姓根本就用不完,这盐碱地一旦变成沃土,又要多出两百万亩来,到时,哪来这么多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