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绝代宦爷> 第二百五十六章逃遁、出洋?(二十)

第二百五十六章逃遁、出洋?(二十)

  第二百五十六章 逃遁、出洋?(二十)
  刘赐此时听得黄锦这话,他在宫里头这几个月,对于朝廷的财税状况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他知道黄锦说的困难,他想了想,说道:“黄大人倒是言重了,这民间有钱也是那些豪强有钱,大多数百姓可是穷苦得很。”
  此时他们已经爬上第五层,清照楼中间那个镂空的巨大空间在第四层就结束了,第四层的楼顶封上了厚实的用砂浆黏合的硕大木板,形成一片颇宽阔的天花板。
  这漫长的长梯在天花板的中央伸入第五层。
  黄锦在踏上第五层前,不禁低头回望这清照楼下面四层那喧哗热闹的景象,叹道:“如果说百姓穷苦,这些人就更不该这么有钱。”
  那华服掌柜自然是听不懂黄锦这话的,他只是觉得奇怪,这富户人家的管家担心别人家有钱干嘛?莫非是嫉妒?
  琳娘和沈春浅母女也是没法明白黄锦此时说的话的意思,她们只觉得黄锦是朝廷的一个官,大概有点忧国忧民,有点担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意思吧。
  只有刘赐和婉儿能听懂黄锦的意思,黄锦代表的是皇权,他说这话代表的是皇帝的立场,皇帝真正担心的才不是平民百姓的生死,皇帝只会觉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财也莫非王财,这些富家大户占据了这么多的财富,这让他这天下之主、大明的皇帝情何以堪?
  婉儿始终是个女孩,无法切身的体会权力的可怕,刘赐则是能够体会的。
  刘赐听着黄锦这句话,只觉得有点头皮发麻。
  他不禁也回头望了望这清照楼里头“醉生梦死”的这许多富家大户,他是见识了嘉靖皇帝的厉害,以及嘉靖皇帝手下的司礼监,以及以严党为首的管理天下的文官集团的厉害,以大明皇帝如此强悍的集权能力,难道夺取不了这些富家大户的财富?
  刘赐感到片刻的迷惑,他又想到,或许皇帝真的夺取不了这些富家大户们的财富呢?因为这些富家大户可能是既又钱又有权的权贵阶层,那所谓以严党为代表的管理天下的文官集团其实也是权贵阶层的代表,这样的话,这些权贵阶层把持了国家,皇帝还能拿他们怎么样?
  毕竟皇帝只是一个人,哦不,皇帝是一个人加上司礼监这帮没了根的、死心塌地跟着他的奴才,但权贵阶层是高官,是富商,是大地主,他们是内阁阁员,是六部官员,是各直隶的总督,是各地方的布政使,是各个衙门的官老爷,是把持各领域商业贸易的富商,是各个地方的士绅地主,这些人如果共同分享利益,联合起来把持了国家,皇帝和司礼监又拿他们有什么办法?
  但此刻刘赐没法想通这个问题,但他仍是不免想着,如何能打破这个局面?
  他对整个帝国的认识仍是欠深入的,自然还无法想通这个问题,但此时已经有一个词从他的脑海里闪出来,就是:“土地”。
  因为他想到,这些权贵,这些大官员,大富商,大士绅,他们把持权力最重要的武器是什么?
  恐怕不是权力本身,而是土地。
  只有夺取他们的土地,才能从根本上瓦解他们的权力,只有重新分配土地,才能从根本上调整这个国家的阶层。
  “变法”。
  这个词又从刘赐的脑海里蹦了出来,他不禁想起五百年前北宋的荆国公王安石,他背过王安石著的《三经新义》,也读过王荆公的多部书籍,他对王安石是极仰慕的。
  王安石名垂千古的事迹莫过于他推动的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尽管这个变法最终失败了,但仍是让北宋国力大增,呈现出百年未有的繁荣景象。
  刘赐想起王安石变法里头的种种举措,想起那著名的“均输法”、“青苗法”等变革举措,他有点恍然大悟的意味,骤然想明白,这些变法举措其实都是冲着改革土地去的,王安石变法的种种举措都重在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限制大地主和富商对人民的剥削。
  但王安石的变法始终没能在根本上动摇权贵们对土地的把持,这也是王安石变法最后失败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或许只有改变土地的分配,才能真正改变这个国家。
  “土地改革”,一个莫名的,惊心动魄的词语在刘赐的脑海中闪现出来。
  【这里触及到故事第二卷要展现的核心内容,和各位亲们解释下:
  故事第一卷通过刘赐深入紫禁城,深入大明朝最高统治阶层的内部,展现了这个帝国最高统治阶层的风貌,即以皇帝为核心的“家天下”式的中央集权统治,展现了极权政治的黑暗,也展现了帝国最高统治阶层的权力博弈。
  这个最高统治阶层的权力博弈大致体现为三个派系,即“司礼监”、“严党”和“裕王府”。
  各位亲们都看到了,“司礼监”是皇帝的奴才,是皇帝统治国家最直接的武器,忠实地代表皇权的利益;“严党”是把持外朝的文官利益集团,天下的治理依靠这批官僚知识分子,他们贪腐,但也维持着大明这套统治机器的运转,这套机器锈迹斑斑,各种卡顿,但好歹没有停机;“裕王府”是太子党,是未来可能统治帝国的新鲜大脑和新鲜血液,新陈代谢素来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太子党上台可能是风气一新,也可能迅速腐化,变成另一套锈迹斑斑的机器。
  总而言之,第一卷展现的是帝国的上层统治阶级,第二卷将展现帝国的中层阶级。
  这个中层阶级是大明经过二百年发展形成的、一个固化的所谓“权贵阶层”,这个阶层把持了帝国各个方面、各个地方、各个角落的利益,他们把持利益最显而易见的方式就是土地兼并,比如前面写到的郑家,这个农家大族占有了沧州大片的土地,大家是否想到,这大片土地上原来的主人去了哪里?这些农民自然是沦为大家族的佃农,那些悲惨的,食不果腹的人甚至可以称作农奴。
  郑家也是既得利益阶层的一员,当然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权贵”,但这种“权贵”大都以氏族的组织形式遍布帝国的各地,把持着每个角落的利益。
  国人对于土地的迷恋是有根深蒂固的、历史漫长的心理基础的。
  这个帝国的中层阶级尽管难以晋升统治阶层,但他们会在帝国的地方把持巨大的土地和商业贸易利益,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这些地方势力的坐大反映在中央统治上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税赋收不上来,国库亏空,中央政府没钱,这就导致中央政府在抵御南方的倭寇,北方的蒙古,遏制东北的女真人等国家对外战略问题上捉襟见肘。
  已经有很多亲们问我会不会写到张居正改革,当然要写张居正改革,不然写这段历史干嘛。
  写这段历史一则因为有“隆庆开海”,能够写大明朝开放海禁,加入大航海时代,二则因为有“张居正改革”,这是华夏最后一次起到显著成效的改革。
  或许可以把“隆庆开海”和“张居正改革”结合起来看,大明隆庆年间到万历初年,是华夏帝国开放海禁,拥抱世界,主动地自我变革,维持世界先进国家的实力和地位的最好机会。
  张居正改革之后下一次国家整体配套体制改革是三百年后的洋务运动,那是一次被动的改革,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写了这么多备注,还是必须万分感谢各位亲们的支持,今天小捷看到这本书已经上了订阅榜,其他上榜的书基本都是上百万字了,这本书才57万字,上架才半个月,能上榜实属不易。
  有了大家的支持,小捷才大着胆子写了这些心里想表达的东西。
  万分感谢大家……万分感谢大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