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灵异>蜜儿> 贪鱼(2)

贪鱼(2)

  张府客堂墙上一副孔夫子画像,画像下紫檀雕螭案上,摆着只金狻猊香炉,炉子里将将燃过香,淡淡的沉香混着墨味儿,倒是清雅。堂内不过再有两排十六章张楠木太师椅,客座灰褐色的茶槛,看似简洁却是洋漆所制,造价不菲。
  不过一晃,小兵便伺候了茶水上来。一一送去了张大人和自家都督手上。
  紫袍方淡淡然与坐上张岐山道,“这是程大将军从北疆送回来的茶,说是从暹罗来的。不知大人可会喜欢。”
  张岐山遂端起碗来,尝了一口味儿,未敢品鉴。放下茶碗又观望了一眼紫袍面色,思忖起来这明煜与程将军府里私交深厚,他那幺女又犯了两条人命,今日怕真不会被轻易放过了。只是他尚且还有官位在身,便就打算一口咬定人不在,等风头过了,再让幺女逃出京城去,也能保下她一条小命。
  明煜撩着茶面儿上的浮叶儿,却也不紧不慢。见得矮台上的罗汉松,便说起今年秋日里常浅居山房里拍出的天价盆景;又见得墙上前朝名家字画,便论起重阳节的时候圣上新得来的花鸟卷轴。
  如此小半日的光景过去,张岐山一一陪着话,心中早就迟疑。这明煜倒像是来与他闲话家常,不像是来捉人…被明煜提起冬日里宫中梅花宴上,他曾在圣上面前临场献诗,得赏了一樽景德镇的青花山水瓶,张岐山还难为笑了两声。
  便就这时,客堂外头却忽的传来女子哭喊。
  张岐山不稍仔细听,便分辨得来这声音正是他那小女儿张欣兰的…他面上笑容顿时收敛,这才想起,方才一进来客堂,便不见了明远。张岐山忧心忡忡,起了身直往外去寻,还未行出两步,便见明远果真提着小女儿入来了客堂。
  “你们…”张岐山看看那跪在地上的张欣兰狼狈不堪,又回身看了看明煜,“你们如何寻得她的?”
  却是明远笑着答话,“自然是在大人藏在花园假山中的私银库里。”
  “……”张岐山脚下一个踉跄,险些跌落去了地上,那银库里的东西见不得人,他素来藏得极好,自想着让张欣兰躲在里头,便不能被人发现。怎料得到…
  “张大人莫非以为,陛下不知道你那些腌臜事?”明煜撂下了茶碗,清淡笑着与张岐山道,“今日本不过奉皇后娘娘懿旨来拿人,若方才入门的时候,张大人便将人交了出来,该也牵连不到张大人身上。果真,张大人还是爱女心切…”
  张欣兰摸爬着来抱起父亲的脚踝,“阿爹,阿爹替我跟陛下求求情吧,我…我不是故意要害姐姐的。全是她,她自己怀了孩子,还要去高处,失足摔倒了才难产,怎么能怪我呢?”
  张岐山冷笑了两声,失了魂儿似的,眼下保不住的,岂止小女儿一个…那些见不得人的银两,该得将整个张府送上断头台…
  明远一旁提着张欣兰的衣领子回来,又温声劝了劝,“小小姐莫怕。不过是敬王妃想要见见你。与我们去一趟便好。”
  张欣兰摇着头,泣不成声,“我不去。郡主死了,孩子也死了。敬王妃定不会放过我的。你们等着,等将军从北疆赶回来,定会护我。”
  明远笑着,“就怕是将军军务繁忙,赶不回来了。”说罢了,便也没再与她废话,对明煜一揖,便将人押走了。
  张欣兰的喊声还在门外,张岐山早已醒觉过来回天乏术,理不得她了,等人出去了,方对明煜拜了一拜,声音沙哑着央求,“张某自知有罪。只是夫人还卧病在床,每日三餐须得按时服用,张某想求明都督,临行去镇抚司前,赏府上家眷最后一口好饭吃…”
  **
  时近中午,小厨房里正忙碌,烧水的烧水,炖汤的炖汤。张府奴仆正为张家家眷张罗最后的午膳。一旁紧盯着的禁卫军小议着:
  “都是要入镇抚司的人了,还想着吃好的,真是好心情。”
  “吃惯了好的,怕入了狱享不起口福了。”
  小统领胡顺边督促着家奴们“将菜护着好了,别凉”等话;边搭着一旁同僚的小议,“既是张大人开口求的,都督方才交代照办,说是文人多爱惜体面,张大人位居一品,也该得送他一程。”
  话正说着,吴尧从外头回来,绕来胡顺身边笑道,“顺哥,张夫人爱吃的汤粉条儿,刚去巷子口上寻了档口过来。”说着正指了指身后跟着的两个推车的小丫头。
  胡顺正忙着,直吩咐道,“行了。你便带她们先去偏堂里送食罢。”
  吴尧笑着,“顺哥,方才我尝了这汤粉条儿味道不错。那一堂的人也吃不完,兄弟们还饿着,不如与大家伙儿一道儿用作午膳了。”
  胡顺笑了声,“你倒是周全。一会儿先与都督和同知大人也送两碗去。”
  “得!”吴尧应声,客气地一揖,便就领着人往偏堂里去了。
  **
  张家大堂里清冷了几分,只剩得一人高坐,接着品茶。不时有禁卫军入来回报。
  “都督,方才那些尸首已经打点好了。”
  “都督,张府家眷已都请去了偏堂里用膳。”
  明煜拨着茶水,淡淡,“看着他们好生享用。”
  明远办好了将张欣兰送去敬王府上的差事,折返回来大堂,便又一揖,“兄长,那假山银库中都清点妥当,共是三万二千两。兄长看看如何处置。”
  座上那人简单几个字,“照老规矩办。”
  明远暗自一笑,“是。”老规矩,便是上皇帝六成,明家四成,再拿出些来犒赏禁卫军等兄弟。此回下来,明家入账一万二千两。明远心中还在盘算着数目,却忽的听得大堂门外兵士们嘈杂。忙又请了明煜,他出去看看是什么事端。
  行来大堂门外,明远只见雪地旁停着架小车,车上还烧着炉子,水滚了正腾着热气儿。一干禁卫军兵士围着炉子旁,搓手取暖,嘈杂便是从那儿处来的。
  人群正中,女娃儿不过十三四岁模样,一对杏子眸微垂,羽睫漆黑扑腾在粉面儿上。着一件略陈旧的粉红绣梅花小袄,卷起袖口,正立在炉前张罗着吃食。唯独耳鬓旁簪了一朵白花,似身上戴着孝。
  明远看踟蹰了几分,醒觉回来,喊了一旁吴尧来问,“这女娃儿怎在这儿?”
  吴尧便将方才都督让人做饭,为张大人送行一程的事情与明远说了。罢了,又多解释了句,“张夫人病着没什么胃口,唯独想着甜水巷口这家粉条儿。都督便吩咐小的去张罗了来。”
  明远微微颔首,“张夫人要的吃食送进去了么?”
  吴尧:“去了,方才另个小丫头送进去了。”
  明远吩咐,“兄长不喜人多,办完了差赶紧叫她们走。”
  “是。”吴尧应声,又行去了女娃儿那儿端了碗粉条儿来,“同知大人午膳也还未用,尝一碗吧。”
  明远摆摆手,“你先送进去与都督用上。”
  吴尧“诶”了声,方端着那碗吃食入了大堂,却见自家都督正起了身往外头去。吴尧忙笑着问,“都督可是饿了?小的与您送吃食来了。”都督目色却只从他手中汤碗扫过,“不必放下了,我不用。”话毕,便又行出了门口去,问起“何事嘈杂?”
  吴尧一时不知如何答话,只好跟着又出来。
  明煜行来门前,只见堂前兵士们正问那女娃儿讨碗粉条儿吃,女娃儿年岁尚浅,还未长开,一张小脸却生得讨巧。便就有兵士故意逗她说话:“这粉条儿怎和平日里见的不同?什么做的?”
  女娃儿答,“山芋做的,自是和白米做的不一样。官爷觉着味道可好?”
  另一人抢了话去,“好,好绝了。那,这酸汤儿怎这么鲜。”
  女娃儿笑道,“自家酸坛子腌的冬菜,新鲜的牛骨,熬了整夜了。”
  又有人问起,“这酱牛肉嫩得慌,可也是你自己做的?”
  女娃儿扇了扇眼睫:“嗯!我们李家的卤水儿,别处可都寻不着。”
  几个兵士嬉笑起来,“人也一样。嫩着!”
  女娃儿这才听了明白,不是什么好话,一瘪嘴便不出声儿了,兀自又涮了两碗粉条儿,浇上一勺酸汤,再扑三五牛肉薄片,撒上葱花儿。将碗搁在地板上,便收拾要走了。
  多有人还不依不饶,“可别急着走,还没饱呢,再来两碗!”
  “没有了,给你看,桶子里都空空的了。”女娃儿掀开了装粉条儿桶子上的白布,果真空空的。
  吴尧跟了过来,赔笑着与兵士们道,“这都卖完了,都督让我来送人走了。”吴尧说着指了指身后立在大堂前的明煜明远,一干兵士们便如老鼠见了猫,顿时静如呆兔。
  巧逢着送食的丫头从偏堂里出来,端着几个用完的大碗,送去了小车上。吴尧方领着二人一道儿往外头去,行出来了拱门,从怀里掏出三枚银元宝,“小娘子们辛苦了,这是都督打赏的。”
  “多谢了,官爷!”伸手接银子的是方才去偏堂送食的丫头,倒也生得白净圆润,可眼珠子转得勤,吴尧觉是个心眼儿多的,却问起煮粉儿的姑娘,“小娘子平日里可都在那巷子口上摆摊儿?我明日去,可还能遇上?”
  “下雨下雪的不在,天晴都在的。”蜜儿想了想,又道,“官爷明儿再来,我那儿还有别的好吃的。”
  吴尧一把年岁单汉子一个,办差勤快,见得女子却少。此下竟是腼腆起来,嘿嘿笑着,“成…成…”
  蜜儿又问,“这里头出了什么事儿,官爷可能说否,不能便罢了,我们便当是来玩儿了一趟,什么也没看见。”
  吴尧笑着,“没什么不能说的。我家都督捉着了个腌臜的官儿,皇帝下了口谕来拿,抄了家都得充公。”
  “那可是好事儿。”话正说着,蜜儿推着小车已经迈出了偏门,便就与吴尧道了别。又与银荷一道儿,往甜水巷里回去。
  方行出来几步,银荷便就耐不住了,与蜜儿说道起来,“一品大官儿的园子,果真是好大,屋子里还好多的古董呢。偏偏那整整两桌子的人,明是团圆饭,却吃得哭哭啼啼的…”
  “还有还有,你可见着那活阎王的面相了?”
  蜜儿迟疑着,“活阎王,是谁?”
  “就是那禁卫军的明都督呀,我听着别人背地里都这么喊他。”银荷抬手比划着,“方才就立着你对面好久,我可看见了。不过又不敢多看,那张脸生得可好看了,偏偏名声不好听。”
  蜜儿方才忙着手中活计,自是没见得什么活阎王,听银荷这么说方提醒着,“什么天王阎罗的,日后也都见不着。你莫嘴上开罪了,得被捉去打板子的。”
  银荷吓得一惊,忙一把捂了嘴,方紧了紧脚下的步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