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大明天启> 第313章 专利第一案(二)

第313章 专利第一案(二)

  张惟贤大喜过望,正要开口谢恩,朱由校又开口道:“可是不罚你吧,那朕的圣旨又会有谁听呢?”
  刚刚漫起的狂喜如同被浇了一盆冰水,消失得无影无踪。张惟贤明白,皇帝还是要惩罚自己,以便给天下人做个样子。他心中恼恨,却不得不说道:“陛下,本来就是老臣的错,请陛下重重责罚,以儆效尤。”
  朱由校点点头道:“按律令,违反专利法最高可以流放。国公一直忠心体国,朕就网开一面,听说英国公府在保定府有三千顷地,是吗?”
  张惟贤不敢否认:“臣下在保定府有三千顷地,愿意献给陛下。”这话说出来,心里在滴血。
  朱由校摇了摇头:“朕并不想要卿家的地,只是保定府的那三千顷地朝廷想要按照市价收回来,然后分卖给当地农家,这是一件有利于百姓的好事,朕相信张卿家不会拒绝吧。”
  张惟贤连忙说道:“此事利国利民,臣下自然是愿意的。”
  朱由校道:“朕就知道英国公心系朝廷,不过你要放心,朕以后会补偿你的。”
  张惟贤道:“陛下,臣的一切都是陛下所赐,臣不需要陛下补偿。”
  朱由校点了点头:“那就这样,先要委屈英国公,罚款和收地之事都会有报纸上登出,其它的事以后再说吧。”
  张惟贤又叩头谢恩后退出。出了兵器局大门上了马车后,他恨恨地一拍座椅,心里一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他吩咐随从道:“让人去见北直隶巡查使,绝好时间,我亲自出京城和他见一面。”
  几天后的周报上,刊登了第一宗专利案的整个过程。英国公府如何购买有专利权的机器,然后如何仿制,朝廷如何将罚款交还一部分给专利持有者,都写得清清楚楚,宛如一篇话本。让读者看得津津有味。
  而在这篇报道的下面,又有英国公府感念朝廷减租的诚意,有意襄助,将其位于保定府的三千顷地无偿捐献给朝廷,以便分给无地贫民耕种。朝廷不忍要英国公府做出如此大的牺牲,用市价购买了英国公府的土地,将之发卖给保定府的无地少地贫民。
  明眼人很容易就看出,英国公府仅仅因为仿制了三台机器,不但交了三万块钱的罚款,而且还被迫交出了保定府的三千顷地。而因为别人的仿制,印刷机的专利持有者就收到了专利局交给他们的一万五千块钱。
  这下天下人都明白了,朝廷所说的这个专利法是确实要来真的,这天下能比英国公府更厉害的就只有皇室了。原来观望的人有许多立即蜂涌入京,只想尽快将自己的独立秘技申请专利,然后转变成实实在在的钱财。
  专利局一时人满为患,特别是有些人去申请专利时,发现自己以为的独门秘技竟然已经由别人先申请了。这条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后,让一些还在衿持以为反正是自己的,终究跑不掉的人也慌了神。
  专利局人手不够,只好向皇帝申请调派人手。朱由校将国文院的学生都派到了专利局,让他们去进行专利登记。而专利登记规定必须用清晰明白的白话,让国文院的学生倒一时不大适应,但慢慢地倒是觉得白话比文言在表达方面更加严谨,更加详实。
  发生在天启五年的专利登记事件,被认为是大明之所以会出现科技大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不大好的习惯,那就是留一手,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是这种习惯的具体体现。而现在有了专利法,那一些拥有别家没有的技术,器物的人恨不得让天下人都学会自己掌握的技术,制造自己的器物,因为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专利费。
  而且这也使得人们对以前嗤之以鼻的奇技淫巧趋之若鹜,叶向高也是见机,趁着这大好形势,开始在报纸上发文要求重新定义奇技淫巧这个词,认为奇技淫巧原来是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而实际上一件物品,一门技艺被制造或者创造出来,总会有它的用处,就是用来欣赏也是好的,所以他认为,以后奇技淫巧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改变,可以用来表示出奇的技艺,极端的精巧,但不能再加上无用或者使人沉迷之类的意思。
  这种观点很快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当然也有人认为应该改为奇技异巧,没有了这个淫字,这样应该会更好一些。这两种观点倒是没有统一,有的用奇技淫巧,有的用奇技异巧,但是两个字的意思倒都变得差不多了。
  这次的专利登记,使得朱由校发现,原来明朝的科技水平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落后。象火爆法采矿技术竟然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与蒸汽机相关的比如飞轮,齿轮都早就有人开始制造了。
  而竟然有人开始制造铁壳船,虽然笨重而难以操纵,但这种想法已经非常不错了。
  朱由校发现,除了祖传技艺外,自己有所发明的,一般都是家有余财的。不过也很容易想明白,饭都吃不饱,如何去进行发明创造。只有衣食足后,才会有时间,有精力去进行思考,才会有新的知识产生。
  这更进一步坚定了朱由校想要减租和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动力,只要大明人都能够不再为衣食之事而终日忙碌,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产生。
  而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政治方面,在经济方面,在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还有很多的势力需要进行说服和安抚,使得社会不至于出现大的动荡。
  虽然大多数专利在朱由校看来,其实并不是科技进步的方向,但这件事是重点在于对大家发明创造的肯定,朱由校知道就凭自己的书面知识是很难让大明的科技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的,最多只能起到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但如果大明有很多人都参与进来,不断地完善理论,那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