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都市>红楼之甄费奋起> 红楼之甄费奋起_分卷阅读_42

红楼之甄费奋起_分卷阅读_42

  是的,是弟弟,在这即将临产的时候,林家已经确认了,这林太太肚子里的就是林家期待已久的,几代单传之后第一个嫡次子。为了这个消息,林侯爷高兴的,在祠堂里连着上了三天的香不说,还专门派人去了苏州,给祖坟上香,好告知地下的父母祖宗,甚至还另外捐了一笔钱,重修苏州祖宗祠堂,给未出世的孩子积福,祈求这个孩子顺利出生,平安长大。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72章
  在太子之位确定之后,整个京城的朝堂真的是平静了很多,也是,没有了这么多皇子掐架,这些臣子们可不是日子舒坦多了吗,谁也不像没事儿找事儿不是。当然他么按也没有犯傻,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一天新皇没有登基,那么就一天有发生变数的可能。只是这变化的可能性被降低了而已。有些性子急的臣子们,已经开始逐渐的往太子方向靠拢,以求将来能得一个从龙之功,唯有老狐狸们依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姿态。
  甄回细细的从不惹人注意的角度,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着这些官员的变化,对于这一点他看得很是清楚,也相当的理解,毕竟如今皇帝还在位,和太子亲近,未免有些喜新厌旧只限,也显得太过刻意和无情,一个不好,很可能惹来皇帝的不满,甚至是厌弃,就是太子谁知道如今高兴接纳他们的这个新主,会不会也感觉这些人缺乏忠诚之心?
  在这样的观察中,甄回慢慢的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比如现在,他已经十一岁,虚岁已经十二,他决定就在今年返回苏州,缘由很简单,他想要参加明年年初县衙的县试,准备开启属于自己的科举之路。
  不是他自我感觉良好,好像觉得自己学问高,觉得目前已经足够水平参与到这千军万马一般的乡试,会试中去,而是想要慢慢的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人脉,还有就是为将来的路做一定的准备。
  在他看来,就目前的状态来说,即使皇帝三五年内不至于立马翘辫子,可是时间也不会太长了,毕竟年纪在这里摆着,这个时代高寿的人毕竟不多,高寿的皇帝更加稀罕,几乎不可能,所以这老皇帝能支撑五年以上,那绝对是属于惊喜的结果了,若是这样,那么也就是说,在甄回二十岁之前,估计这新帝就该登基了。
  新帝登基,朝廷的官员必定会在一段时间内又一次新旧交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帝初年的进士,很可能就将会成为未来朝廷的中坚力量,被重用这是肯定的。而甄回想要博取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作为自己能更快的晋升的一个途径。只是这样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细节上的区分。
  比如,若是在新帝继位之时,老臣不配合,甚至有老臣想要来个什么权倾天下,一言而决,架空皇帝,那么那些所谓的新帝的天子门生,最大的用处就是和这些老臣对掐,而新来的进士,刚刚进入朝政,经验能有多少?人脉又能有多少?甚至是官职,也微末的很,如此一来,必定损伤严重,最终能有几个搏杀出来,还真是不好说。要是遇到这皇帝本身能力也差点的话,很可能连着两届进士都不可能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要是这样的话,甄回觉得,这进士不考也罢,免得给自己找麻烦。可是要是新帝人品好,能力好,老臣又配合,那么不用说了,只要是新帝之初上位的进士,必定能有所作为,哪怕是为了给朝廷换一换新血,让这个朝廷烙印上新帝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延续先帝的痕迹,那么这新一代的进士们,也会得到新帝很好的培养,得到更多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心在这个时候去苏州,开始他的科举之路,按照他自己的规划,用一两年的时间,把这秀才的身份搞定,然后争取在老皇帝最后的时间里把举人也考出来。如此一来,他就能安心的等待最佳的会试机会,看准了朝廷动向之后,再看什么时候最合适再往上爬。
  这样的一个安排,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感觉这小子很自大,把科举看的实在是太简单了些,甚至连甄老爷这里也不能这么说,不然铁定就是一顿的训斥,说他大言不惭,说他自是太高什么的。
  可是真要说起来,对于科举,甄回虽然还没有考过,可是他却还算是有信心,这个信心不是说他知识比别人多多少,而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或者说是现代这回带来的遗产,从小学开始,我们国家的孩子们那就是基本在考试中长大的,对于考试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一样的反应,即使不是学霸,也多半都能称得上一声考霸了。在归纳考题上更是很有点砖家叫兽的级别。懂得太多的让自己提升成绩的办法,不管是笨蛋法子,还是巧妙的偷懒的法子,全都多的是。
  而甄回想到的能让他在科考中脱颖而出的方法也绝对是很可行的。秀才之内,他都不用多费心,就凭着自家的书籍,自家的教育环境,他就能很肯定的表示没有压力,更不用说,他家毕竟是官宦之家,回到苏州,好歹也是属于县令需要照顾的那一类人,所以在一开始考试的时候,只要他不是太差劲,没有不通过的道理,这一点即使到了州府,也一样的道理,只要不是太差经,录取了之后容易让人非议,那么这些官宦子弟其实比寻常的士子更容易得到通过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特权吧,只是这更多是属于一种潜规则,是官员们对于官宦之家中的子弟自己求上进的一种隐性的鼓励。毕竟谁家也不想都出二世祖,纨绔子弟不是!能有这上进的心思,要是一不小心受到打击颓废了,那可真是太让人遗憾了。
  这一点甄回很清楚,而这个清楚不是他一开始就知道的。毕竟前世他就是个小老百姓出身,哪里知道这么多官场潜规则,就是那些什么小说里也没有啊!这却是甄老爷告诉他的,甄老爷自己就曾经是受益者,自然明白这里头的关窍,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对于儿子将来秀才的功名那是基本不担心的,就自家儿子这读书的劲头,没有优待都能考上,更不用说还有这么一个缘故的情况下了。
  唯一能让他有点挠头,不太能确定的,说起来也就是那乡试了,因为这绝对是个大大的分水岭,不仅仅是在待遇和社会地位上,在官府的眼中也是一样的,若是说前头的科举,这所谓的潜规则朝廷什么都不知道,这也绝对不可能,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毕竟作为秀才,也不过是能见官不跪,没什么别的好处,当成隐形福利也不是不行。毕竟人家皇家其实从大局来看也觉得鼓励官宦富豪之家的孩子努力进学是有利于整体的社会稳定的,最起码能少一些为虎作伥的恶少!社会治安也能得到一些缓解。所以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而到了举人,又是免税,又是能当官的,这绝对就是属于英才一类的人了,是朝廷最底层官员的标准,也算是能代表朝廷脸面的一类人,哪怕是为了不至于出来什么不学无术,让人耻笑的官吏,也绝对不是能随便糊弄的。
  也正是以为这个缘故,朝廷对于这一级别的选择很是严格,封卷不说,就是人数也做了规定,三年一次的考试,简直就是处处谨慎,处处严格,为了避免当地官员被收买,还特意另外派遣朝中值得信赖的官员去监考,做阅卷官,甚至为了监督和掌控,一旦有人上报有任何的舞弊行为,那么朝廷必定追查,甚至是严办,追究其责任人的程度,可以说是都能赶上连坐制度了。从这一系列中就能看出,朝廷的掌控意图。
  所以,当年甄老爷那么多的同窗好友,才会一次次的失利,一次次的重考,竞争太激烈,惨不忍睹啊!要不是甄老爷当年运气确实不错,顺利考中,或许他也会是其中一员,从中也就能看出这考试的残酷性,简直和高考有的一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甄回为了这一个乡试也做了规划和准备,他都想好了,到了秀才之后,他就准备开启题海模式,搜集近二十年所有的乡试会试的题目,然后开始不断的写,不断的做,直到看到就立马能反应该怎么回答为止,第二步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他老爹那可是国子监的人,那绝对属于翰林院的关系户,从翰林院找一些经典的考卷,进行模仿做题什么的,还是可以的。这就进一步能提高他的水平了,能被收录到翰林院的卷子,那绝对都是属于博士级别的考卷,是全国历朝历代,最最优秀的人写出来的,这样的范文只要是能学到一半的本事,也足够他在乡试的考场上无往不利了。
  到了第三步更加利索,那就是看人,看哪一个官员会成为这乡试的考官,然后寻找这个考官原本的考卷,进行学习,尽量的摸索出他的喜好来,用这样的方式保证自己将来的考卷不至于成为不喜的哪一类。这虽然很有些取巧,可是不得不说却是个很实用的主意,想想要是遇上个喜欢朴实无华的考官,你写的花团锦簇的,那么即使写的再好,那不选中的可能性也还是很高的,这对于学子是不是很不公平?没法子,这世道本就是这样,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的。
  有了这么多的举措和准备,在这样的三步走之后,要是甄回还不能成为举人,那只能说不是他水平太差,就是运气实在倒霉到姥姥家了。甄回自己觉得,他好像还不至于这样的悲催,既然不悲催,那么只要他能坚持自己的这些规划,中个举人,还能难倒他?
  至于最后的进士!老实说,其实甄回倒是真心没有多少把握,或者说,这会儿他真心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实力,不过这个评估要到他考完举人之后,才能给出最准确的答案,既然这不是眼前的问题,那么自然甄回也就先放下了,先把这能办的事儿办了才是正经。
  对于甄回要回苏州科考的事儿,甄老爷很赞赏,他自己就是十来岁就开始参加考试的,自然知道这个岁数去参加考试的好处,一来能验证一下水平,二来若是顺利的话,也好给后面的科考多一些时间上的余地,像是他参加个会试就是连着好几次,那要不是他很早就考上了举人,能有这么从容不迫?(明明是自己倒霉到了家了,还能这么说,可见这甄老爷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倒是甄吉,对于自家大哥要去苏州很是不舍,若不是他实在太小,不满六岁,家人必定不舍他跟着到处走,他是铁定就要跟去的。
  “大哥,你怎么就不带我呢!上次去打猎也不带我,这一次去苏州也不带我,你都不和我好了,是不是有了别的弟弟了?”
  孩子有时候那真是不讲理,看看,这年头的事儿,到了如今他居然还能白扯出来当理由讲,可见他对于上一次甄回打猎,还得了兔子,野猪的事儿,有多怨念了。
  “我是去考试的,又不是去玩,怎么可能带你?还有啊,上一次打猎的事儿,不是和你解释过很多次了嘛,你年纪太小了,人家家中七岁一下的就没有一个去的,你说说我怎么能破了规矩,带你去?可不能在说了,再说,那就成了唠叨婆子了。”
  甄回看着在一边坐着就是不走,存心打扰他看书的弟弟,那真是头疼的紧,可是这毕竟是自己从小贴身养大的孩子,他还真是说不出什么重话来,只能好声好气的继续解释。
  “可是你要去很久的,我都问过了,说是县试,府试,再加上院试,怎么也要到明年七八月才能结束,大哥如今还没有入冬就去,要到明年入冬前才回来,那可是整整一年呢。”
  甄吉撅着嘴,很是不满,他打小就没有和甄回分开过这么久,所以这大哥刚说要出门去苏州,还是去一年,他就感觉好像是浑身就不自在了,甚至觉得好像没有了主心骨一样,若不是这样,他怎么可能这样的折腾?他可是当叔叔的人呢,贾珍不说,如今还有了贾瑚,他还是很注意自己长辈的形象的。
  六岁的娃当长辈,还当的像模像样的或许也就甄吉这么一个奇葩了,好在大家也算是见惯了,倒是如今这个样子,现在越发的少见,引得甄回忍不住有些心软,想了一想,索性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准备好好的和这个弟弟说说话。
  “大哥也不想这样,毕竟都无法在家中过年了,只是你也是大人了,自然知道这到了冬日,运河水路实在难走,到时候若是结冰,岂不是要改了马车去苏州?不说这官道上一路行去要多耗费多少时间,单单是这坐着,只怕都要让大哥做的晕过去了,这可怎么是好?所以只能是趁着河水尚未结冰之前走了。至于为什么不是结冰前走,那更是为了安全,你也不是不知道,每每到了年下,这水路最是繁忙,若是挤在那个时间走,中间还不知道要耽搁多久,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被堵在途中。”
  话说道这里,算是吧自己为什么这个时间走都说完了,随即甄回又说起了这科考的事儿:
  “一年回来,虽然听着时间长,可是真要说起来,大哥若是真的在苏州呆上一年,反而是好事儿,这说明大哥科考很是顺利,从县试开始,一路顺畅,要是到了一半回来,看着倒是利索了,能早回家了,可是没能顺利成为秀才,岂不是说,下一次大哥还要在去一次?那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
  听到甄回这么说,甄吉立马挺起了胸膛,仰着脑袋,很是认真的说道:
  “大哥最是厉害,什么都懂,怎么可能不顺利?必定是能考上秀才的。”
  他对于自家大哥那真的是很信任的,这就像是当儿子的天性中就崇拜父亲一般,他和甄回一处坐卧,由甄回养大,教导,那长兄如父是实打实的感情,所以对着甄回真的是太有信心了,甚至在他的眼里,周围那么多哥哥,哪一个都没有自家的大哥厉害。
  “好,承你吉言,大哥必定顺利,如此你知道大哥为什么这会儿就去了吧!知道为什么要去这些时日了吧!大哥早去也是好事儿,最起码能早些和那苏州的学子们相互交流一二,毕竟两地相距较远,很多学问上的事儿,说不得有些差异,去听听,看看,对于考试也是有好处的,再说了咱们一家子到京城也有好些年了,父亲公务在身,不得回家祭祖,这一次大哥回去,正好也能给家中列祖列宗上香扫墓,算是尽了孝道。还有家中的那些田产,也需要大哥去看一看,好知道些详细,不至于让那里的管事佃户们忘了主家。琐事儿多的很。”
  甄回对于甄吉的教育,从来都不是有什么说什么,从不因为他年纪小,就有意回避或者含含糊糊的。所以即使甄吉才六岁不到,也已经通晓了一些家中生计之类的事儿,不然当年这娃也不至于说出那什么省一顿饭要甄回给钱的笑话来。当甄回一说这家中产业的事儿,这娃立马就开始点头。
  “这倒是大事儿,我听珍儿说起,贾家大伯去年又收拾了一个庄头,说是那庄头私自给佃户加租,弄得佃户托了好些人年初来上告了。果然主家不看着就是不成的,这些管事贪心太过了些。”
  甄吉的小道消息从来都很多,就因为这娃给林家带了一个孩子出来,他在各家的妇人中那是相当的受欢迎,既然受欢迎了,那么做客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从而和各家的孩子交往也频繁了很多,如今早就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有了人脉自然消息就来了,大人总是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很多事儿也就没有刻意避开孩子说,从而让这些孩子在无意中掌握了很多的消息,虽然有些断断续续,或者不成样子,可是消息就是消息,即使是小道消息,也是一种资源,所以即使是甄回,有时候也会从甄吉这里得到一些有用的情报。
  这一次这个甄回听了也是眉头一挑,他对于这一点也很是重视,这一次去也有心好生的查探一二,免得距离远了,掌控不利之下,倒是让这些管事们败坏了甄家的名头。
  “你说的是,大哥就是要去好生看看呢,那里毕竟是咱们祖地,若是让他们这些小人坏了咱们积攒了数十年的好名声,大哥想想都觉得亏。对了,别忘了大哥告诉你的话,自家的事儿别和外人说,外头听来的,也别随意去说出口,免得祸从口出。”
  虽然他总是从甄吉这里弄点小道消息,可是他却从不让甄吉对别人说这些,这倒不是他想要隐瞒什么家中的消息,说的直白一些,甄家在京城那地位绝对不高,能有什么让人注意的?只是想要养成自家弟弟口风紧的习惯。这年头谁都不喜欢那些大喇叭之类的人,以后当官,皇帝也不喜欢大嘴巴的官员,不然那个‘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张廷玉也不至于这么受雍正的看中了。
  所以说,甄回对于这个弟弟,那真的是培养的煞费苦心了,也怪不得甄吉如此依恋这个哥哥。
  “知道了大哥,我只和你说的,别人我理都不理。再说了他们能知道什么?不是吃就是喝的,一点都没有担心家计艰难的样子呢!”
  傲娇的甄吉对于大哥不信任自己的守信品质,那是相当的不满意,只是转头一想大哥即将离家远行,这所谓的不满意又都不见了,只是垂着脑袋,很是沮丧的说道:
  “大哥,那,那,那你可要早些回来呢。”
  “不用这样,等你到了大哥的年纪,也免不得走上这么一趟,咱们都是父亲的孩子,想要维护甄家的荣誉,那么必然不能懈怠,总要积极进取才是。你也不想将来被人嘲笑是个没用的纨绔吧!”
  摸一摸这个娃娃的脑袋,甄回感觉自己也很是不舍,只是嘴上却怎么也不肯说出软话来,只是用激励来劝慰这个弟弟。没有几天就要远行了,甄回心下忍不住酸酸的。
  “今儿你就在我这里歇着吧,大哥给你说故事。”
  都不记得有多久没有个这个弟弟讲故事了,好像有块一年了吧,自打他开始关心朝政之后,因为作息有了一些变化,为了不影响弟弟的睡觉时间,兄弟两都有些生分了呢。看看这个已经又长大了好些的弟弟,他都有些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感慨了。
  “哦,太好了,大哥,你走之前我都住在这里好不好?好不好啊!讲故事啊,太好了,我最喜欢了。”
  眼睛闪闪亮的甄吉,那简直萌到了极点,在屋子里奔奔跳跳的,有些兴奋的过头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刚才那个沉稳的小大人一样的孩子,或者说直接就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看着这样活泼的弟弟,甄回这会儿却是有些后悔了,盯着甄吉的腿,忍不住摸着脑袋,想到:这算是给自己挖坑吗?他没记错的话,这孩子睡觉喜欢踢人的毛病好像还没有改呢!那自己明天会不会受伤起不来?
  ☆、第73章
  在入冬前从北往南走,按照气温高低来看,怎么也该是越走越暖和才对,周四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身体感觉有问题,甄回总是觉得这骨头里面有些发冷。坐在船上忍不住突然就想到了后世往上的一些话,说是分割中华神圣土地的福利之一就是北方的暖气。明明南方水汽更重,更阴冷,却没有办法享受同等的待遇。甄回如今也算是常年呆在北方了,他也亲身感受了北方的冬日是个什么样子,确实冷是冷,可这都是干冷,雪看着厚实,可是却松散,像是树木上的那些雪花,只要抖一抖就能全下来了,可是南方呢?他记得在苏州自家院子里的树木上,那全是冰溜子。
  也许是在京城住的世间长了,他已经有些适应了这北方的冬日,猛地一下子又回到了南方,倒是反而有些不适应了。紧一紧身上的衣裳,甄回没有再去看那些书本,只是冷冷的看着外头的江水。
  这个时候,船舱外头传来了声响,甄回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林家的下人在收拾东西,再有一天的时间就能到苏州了,这会儿开始收拾正是时候,是的,是林家的下人,这一次甄回不是一个人会苏州,一同来的还有林洵,他今年已经十五岁了,确实是到了可以开始考试的时候,本就准备这两年内会苏州参加科考,在知道甄回要回去的时候,自然是结了伴。免得一个人走冷冷清清的。
  倒是林海也有心一起来,和兄弟们一起来个什么佳话,让林侯爷给阻止了,毕竟不过是十岁,虚岁不足十一,年岁实在是笑了些,再说了林家在京城已经定居了几代人,这会儿要个恩典,在京城考试也是可以的,没有必要在往苏州走一遭,林海的身体可不比甄回。即使是调养多年,有跟着甄回他们总是在外头走动,运动不少,可是因为先天的缘由,这底子还是太差了些。能避免些不必要的折腾还是要尽力避免的。
  起身,走到门外敲了敲隔壁林洵房间的门,随即就毫不客气的直接推门而入,他们都是打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礼仪规矩什么的,做个样子就成,有个敲门声招呼一下,告知自己过来了,那就成了,没有必要还等人来请。反正里头也没有什么可以顾忌避讳的事儿。(还是两个小屁孩,又不是已经成婚的男人,所以大大咧咧一些也是常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