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重生一九零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退出的安排

第一百一十九章 退出的安排

  人性到底是丑恶的,还是善良的,这个从古代讨论到今天,都没有结果。如果人性本来之初都是丑恶的,那么世界上是不是都没有善良了?
  陈文强曾冥思苦想寻得了自己的答案:如果道德在可以约束的情况下,道德是强大的,可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但社会如果陷入混乱状态,约束大家的社会道德不复存在时,人性中的丑恶面就会无情的暴露出来。生活中的不满,妒忌、贪婪、暴戾,在这个时候就象放大镜一样被乘以倍数的放大,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无所谓善良,那只是相对的,只是未被煽动,未被激发出来的状态。人人心中都有野兽,而每次动乱则给了人们释放人性中丑恶、残忍、野蛮的机会。
  虽然陈文强亲自坐镇,用铁腕压制义军中的宵小之徒,用杀戮维持着所占城镇的社会秩序。但他看到了很多,亲眼所见令他对革命的破坏性和对人性的放纵有了很深的警惧,对梁启超的担心也相当钦佩。
  梁启超在《开明专制论》、《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这几篇最重要的论战文章中,明确指出,革命难免杀人流血,终究是不祥之事,是国家和人民的“大不幸”;在国内,革命易生内乱而酿分裂之患,对国外,易招干涉惹瓜分之祸;又“革命复产革命”。
  而大乱之后易生恶政,人民最终只能将自由奉于一人或一党之手以苟全性命与财产,“此则民主专制政体所由生也”;且破坏之后建设不易,革命的成本代价不可能一笔勾销,终必由子孙后代加倍偿还。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言革命。
  反观同盟会中革命党的论点,则显得过于想当然。他们认为革命军只排满不排外,不扰“外人物业”,不改对外条约,列强不仅不会干涉,反而会同情中国革命。在对内方面,他们认为革命军不会重蹈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群雄割据的覆辙,因为共和革命无帝位之争,没有内乱的理由,中国革命也将吸取法国革命恐怖专政的教训,所以,革命将皆大欢喜,并无任何外患内忧。
  而纵观历史,革命建国之后不久,手创共和的革命党即愤怒指证民国陷入了“假共和”,然后是独夫专政、帝制复辟,然后是地方割据、南北分裂,然后是大乱来临、革命蜂起……“革命复产革命”,这正是梁启超当年所一再警告、而革命党所一再否认的革命内乱之后果。而外蒙古终究是真独立了(虽然最初是假独立、真附俄),西藏、新疆也几几乎“被独立”……
  梁启超的不幸言中,虽然并不能证明革命是错的,保皇立宪是对的,但他具有历史穿透力的眼光,却可以让陈文强认真思考革命道路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目前义军的收编或改造。
  退出所占地盘,长途作战,既是避开清军锋芒,诱其分兵或使其疲惫;同时,对义军也是一次荡涤、重整,对沿途百姓也是一次教育、宣传。而靠近五指山,义军也可依据山峦、丛林与清军周旋,长期坚持,使复兴会大旗立而不倒,持续发挥着影响力和号召力。
  陈文强在马上已经能坐得很稳,这是一匹不错的好马,但想要很好地驾驭,还要费点时间。而他的马夫也换了新人,名字叫付长锁,可人们却叫他“刀斧手”,他也很愿意被这么叫。因为,他的腰上老是别着把斧子,并曾用这把斧子劈碎过几个清兵的的脑袋。
  “跑的时候把缰绳抓得短些,在纵马跳跃时不要拉得太紧,否则马嚼子会勒进马嘴而把人摔下来。”陈文强会骑马,在前世,在上海的马术俱乐部,他都曾学习过,现在,他在点拔着付长锁。
  “是的,大人。”付长锁跳下马,恭谨地答道。
  “你喜欢军队生活?”陈文强随意地问道。
  “是的,大人。”
  “你将来想指挥一支部队吗?”
  “也许……”刀斧手犹豫了一下,“是的。”
  陈文强笑了笑,伸手说道:“把你的斧子给我看看。”
  付长锁迟疑着把斧子摘下来,递过去。陈文强接过来仔细看着:长长的木柄插在斧子的槽孔里,抡起来非常带劲儿。
  “你看这支军队怎么样?”陈文强把斧子扔给了付长锁,想从这个家伙口中得到最中肯的评价。
  “嗯,很好,大人。”付长锁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谁要是糟蹋女人,就砍谁的头;谁要是抢老百姓,就砍谁的头。这很好。”
  很朴实,也很有那么一股子劲儿,陈文强赞赏地点了点头。在老百姓眼里,这就是好军队,很简单。
  “知道革命是怎么回事吗?”陈文强开口问道:“你为什么参加革命军?”
  付长锁眨巴着眼睛,有些迷茫,半晌才回答道:“清兵不是好东西,那些大官也很坏,打他们、杀他们的自然是好的。而且,赋税少了……”
  陈文强笑了,付长锁回答得很有意思,但这正是他心中所想。革命不应该只是有知识的人的专利,而要使百姓也参与其中,似乎需要更浅显的口号,更易懂的号召。
  “告诉我,你想得到什么?”陈文强做了个手势,又解释道:“你参加革命军,以后想得到怎样的生活?”
  付长锁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道:“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有房住,不受欺负,还有……”
  忧国忧民那是知识分子的想法,老百姓最切身的要求呢,算不算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只是推翻朝廷,换个政体,是否就意味着革命成功?
  陈文强呵呵一笑,用力拍了拍付长锁的臂膀,翻身上马,缓缓而行。
  ……………
  陵水县城外。
  吴禄贞带队与徐春山所部会合后,打着义军的旗号连下陵水、保亭,仗打得轻松,从上到下,也就弥漫起一股轻敌、乐观的情绪。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从琼州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胜利是完全可能的。
  “诱敌深入,伏击巡防营?”吴禄贞在帐篷内看着陈文强的密信,沉思着望了信使一眼,估计也问不出什么,便继续看信。
  在陈文强的设想中,吴禄贞这路人马也要向琼中靠拢,或者伏击巡防营,或者视情况再作打算。因为时间紧,陈文强给自己定的时间是一个半月,他要从义军中脱身,便要尽快安排好之后的事情。
  相当复杂!吴禄贞看着陈文强的设想,紧张地思索着,到底是选择简单易行的,还是选复杂多变的,到底不是那么好取舍。
  而万宁起义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也确实到了一个分界点,是偃旗息鼓,还是长期坚持,这其中的利弊着实不好判断。
  好半晌,吴禄贞才抬起头,盯着阿猫沉声问道:“你能保证干掉郑鸿名吗?”
  “应该没问题。”阿猫比较有信心,停顿了一下,又提醒道:“大哥说要你们派人配合,才会不让人怀疑。”
  “我明白。”吴禄贞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时间很紧啊,我这就派一队人跟着你去琼中,还要穿上巡防营的衣服。”
  “人不用太多,最好是能跑的,信得过的,别被人抓住,那可露馅儿了。”阿猫不忘提醒道。
  “那是自然。”吴禄贞知道事关重大,要完全掌握义军的指挥权,郑鸿名是必须除掉的,而且不能露出马脚,假手于巡防营是个不错的办法,关键还要看行动。
  “那我就到外面等着了。”阿猫属于陈文强的亲信,与吴禄贞并不熟悉,说话也缺了点恭敬。
  吴禄贞点了点头,看着阿猫出了帐篷,叫过两个复兴会骨干,大概把密信的内容转述一遍,征求着他们的意见。
  “变数太多,不好掌握。”张继紧皱着眉头,陈述着自己的意见,“来一个巡防营可以全歼,多了又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最后还要看广东官府方面的态度,才能决定计划的成败。如此复杂,成功的希望不大,老陈有点太想当然了。”
  “我看不管来几个巡防营,就算全来也不过一千多人,咱们就做好彻底击败他们的准备。”陈自新思索着说道:“老陈是不能暴露,可咱们无所谓。若是广东清军也被调动,大不了咱们进入五指山与敌长期周旋。有崖州掌握在老陈和老万手里,咱们的人员和物资应该是不会缺乏的。”
  “要打就尽全力,我也是这个意思。”吴禄贞作为军事将领,自然希望一展所长,而要象陈文强所说的那样计算着打击清军的力道,也确实很难掌握,“当然,老陈的想法也很好,能使咱们复兴会在琼州切实控制的地盘大幅增加。我看就按简单易行的策略行动,老陈那边呢,尽量按着他的设想来,成不成功,咱们也没办法。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对呀,老陈想得再好,清廷官府不配合,也没有办法。”张继表示赞同,说道:“不过,绶卿的身份暂时不要暴露,如果事态真向着老陈设想的那样发展,也有转圜的余地。”
  “把徐春山顶上去,我看他还是信得过的。”陈自新说道:“郑鸿名一死,由他控制义军,也不是办不到的事情。”
  “那就这么定了。”吴禄贞终于拍板决定。
  ……………
  奋斗就会成功,梦想总会成真。在陈文强看来,那是哄小孩子的话,尽管很多大人也以此为激励。
  因为上天只给了每个人活着的幸运,并未给每个人一条大鱼的承诺。任何一个地方或者工作,只是你在当下运行的一个轨道,却并不注定是你能飞翔的天空。
  现在便是如此,虽然他化名“吴广”,号称“吴帅”,但指挥千军万马,成为叱诧战场的名将,陈文强自问不是那块材料。还是他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专业不同,不能瞎干。
  为了尽快退出现在的角色,陈文强就必须干掉郑鸿名,以免自己离开后,无人能够压制并控制他。而替代郑鸿名的人选不仅仅有徐青山,还有李家俊,甚至是吴禄贞也可以由暗转明。
  义军的旗帜不能倒,退入山林继续坚持,似乎更有利于复兴会的发展壮大。而养贼自重,也有利于琼州商团和民团的扩充。还有一点,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对于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士兵,也是极有用处的。
  当然,如果“假招安”的计划能够顺利,那就更好了。但正如吴禄贞等人所顾虑的,计划成功与否取决于广东官府的态度,确实很难把握。
  率领着义军向琼中转进,这一路上陈文强没少琢磨,也得出了与吴禄贞相似的结论,那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说到人生的轨道,陈文强更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更准确的定位。没有亲临战场前,对他可能是一场激烈刺激惊险的向往;而有了这样的经历后,他便开始厌烦,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急于从中脱身,而用专业人士来接手。
  能严厉尖锐地反思自己的不足,或者是失败的原因,这无疑是陈文强的一个优秀特点。虽然万宁起义到现在来看,都是成功而胜利的,但陈文强却从中看出了太多的需要改正的问题。
  陈文强不想做事后诸葛亮,也不想居高临下地利用后来历史的研究结果来显示自己的高明。就象一个人对另一个正处于低落情绪的人说:“我就知道会这样,我早就知道这不行……”,那是很招人反感和厌恶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失败了再爬起来,只要你还有体力,还能坚持。但再愚蠢地不改变策略,那就只能倒下再爬起,倒下再爬起,除了无谓的倔强,根本于事无补。
  作为后来者,陈文强想做一个教练,一个在场外冷静观察的教练,提醒正在战斗的己方:“对手强大,但也不是没有破绽,小心左勾拳,防护腹部,当心右直拳……”
  不必过于细致,不必面面俱到。中国不是没有能人,只要打开思路,设想出这种可能,自然有人去研究,去发掘,去完善。陈文强不想做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婆,不想做一个事事都能的大显摆,让人觉得他在耳提面命,在处处冒头;他要做一盏黑暗中的灯,虽然不是过于明亮,但却能指引方向,给人以希望。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