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206章 第十二次北伐

第206章 第十二次北伐

  弘农郡,卢氏。
  洛水中游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县城不大,因人口不多,城内县令都不设,只有县长、丞、役等寥寥几人,汉军猛虎扑食,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了低矮的围堵城垣。
  洛水这条山间激流从卢氏经过之后,河道逐渐变宽,两边的农田房舍也越来越多,当年,中华文明的先祖们选择定居于此,就是看中了洛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有河流灌溉,有沃田耕种,有蚕桑种植,有族人生息繁衍。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了和平之上。
  战端一旦开启,毁灭的不单单是人,还有所有的一切。
  姜维提出“兵进洛阳”的激昂口号,让汉军上下士气高涨。
  参军周巨只是一个年轻的谋士,资历不够,经验不足,自无力反驳姜维的冒险策略。或许,这就是姜维选择周巨辅助自己的原因。
  相比马融、苏继、杜模等人,周巨是蜀汉旧臣之子,其父周群与姜维私交不错,同时,周巨在蒲阪渡逃脱,却又在无形中背负了“逃兵”的骂名,他也要用实际行动洗涮耻辱。
  汉军的普通底层的将士也不会去考虑会不会陷入危险,他们只知道要去攻打敌国的都城,这样的经历可能从军几十年都碰不到一次。
  最起码,以前的蜀汉军队根本打不到洛阳,就连长安也只能望秦岭而兴叹。
  张护雄接到姜维的命令,马上点齐无当营将士,沿途大张旗鼓、做足了声势沿洛水向宜城、洛阳一带进军。
  兵进洛阳。
  若是别人听到姜维的这一命令,或许还会犹豫是否错了。
  但张护雄不会。
  在他的心中,姜维就一直是他尊敬的师长,张嶷早年丧父,是实打实的寒门苦出身。
  张护雄和兄长张瑛在张嶷死后,虽然袭了爵位,但蜀汉的爵虚的多,实的少,若不是姜维在军中接济和教导,张护雄怕是没有今日的成就。
  何况,在急于立功的张护雄看来,姜维进军洛阳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对?要打就打司马炎的老巢,就算攻打不下来,吓也要吓他一大跳。
  汉军往洛阳进军一路之上,军中旗幡招卷,将旗如山如林,士卒铠甲齐整,刀枪箭矢林立,让人看到不由得赞许一声:好一支大汉强军。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亢激昂的歌声不时在队伍中响起。
  汉军之中,除去羌兵之外,带兵的军侯、都伯、队率等中低级将校不少是北方中原后裔,此时踏上故土,不由得心情激动高唱起来。
  这首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旋律简单,又传唱极广,此时随着汉军的前进步伐听来,有一种席卷天下、壮志满怀的豪迈之气。
  ——
  宜城。
  骠骑大将军司马骏忙的连一向注重的容貌也顾不得打理。
  在朝堂上,他司马骏可以许下豪言壮语,打姜维他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假节、诸雍凉诸军事的职务,也以前也干过,只要把手底下的能打的战将笼络好就行。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司马骏性格比较豪爽,有点喜欢出风头,装逼的机会难得,一旦错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
  这一次,在朝堂上许下承诺之后,司马骏开始时,按照往常备战的进度,向各地发出征召郡卒、运输粮秣、辎重、器械的号令。
  但他这边还刚刚开始,陆陆续续的从各地收拢来的郡兵正在整编,猛然就听到姜维的汉军杀到宜城来了,这让司马骏倍感左右为难。
  这些年,司马家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晋国内部的情况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外重内轻。
  能打的军队都派到了边地或者与蜀、吴接壤的地方,中原的腹心区域,就只剩下了不堪战的一堆吃闲饭的郡卒。
  但真到了战场上,单凭洛阳和宜城的郡卒,守城或是可以,野战则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
  无当飞军的名头,他司马骏也听说过。
  这些高原来的蛮夷,完全悍不怕死,他们就和当年秦国统一六国时的轻兵一样,敌人的首级就是一个个战功。
  “还是先等一等为好,反正杜预也快到宜阳了,还有张雄的追兵也在后面,到时候三面合围,姜维就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逃脱。”
  稳字当头。
  司马骏不是战场的新手,自然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现在可不是冲动和汉军野战的时候。
  司马骏这么一想,遂下令紧闭宜城四门,作固守计。
  ——
  汉军进抵宜城。
  姜维走的是水路,速度已经赶上来了,听斥候报说宜城四门紧闭,城中守备森严,姜维不由得眉头一展,淡淡的笑意涌上脸庞。
  周巨见姜维如此神态,甚是不解,问道:“大司马,敌军守城不出,我军兵少攻之不下,不知因何发笑?”
  姜维指了指宜城的方向,淡笑道:“司马骏,枉有知兵之名,却不过是胆怯之辈,他以为我要打他宜城的主意?与洛阳相比,宜城又算得了什么?”
  “姜琼,号令全军,绕过宜城,继续向洛阳进军。”姜维沉声喝令。
  “唯!”姜琼领令,急急向各部传令而去,这一位刚刚相认、名气又大的不得了的祖父,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敬畏。
  不过,姜琼才二十出头,他还有时间好好的学习姜维的兵法,他也会努力的成长,不让天水姜氏籍籍无名。
  “大司马,这样一来,我军归路被敌阻断,且又深入敌国腹地,四周皆是敌人,又要如何脱身?”参军周巨面露不解,不耻下问道。
  这些天来,他也在加紧学习兵法韬略,但与姜维相比,显然还是一个稚子。
  姜维心情甚好,答的倒也耐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打洛阳,焉能调动敌军回援,这一次,我们本就是险中求胜、险中求活,所以,不要去想什么后路,就想着到洛阳城,痛痛快快的杀上一场。”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姜维虽老,但一颗争雄之心不老,他就像从囚笼中的猛虎一样,刚刚脱困而出,就开始显示虎威来。
  不顾一切,杀向敌都。
  这样的壮举,胜利了,那是足以名留青史的大胜,失败了,也是一份决绝的光荣,姜维觉得,他此生在战场上最后的荣耀,就在这一次“北伐”中。
  没错。
  虽然汉军是向西北方向进军,但对姜维来说,则是第十二次“北伐”。
  他希望,这一次“北伐”的取得的战果,能让自己前面“五胜四平二败”的北伐战绩有一个圆满的结束。
  汉军要取新城三郡,面对的最大对手,除了羊祜的荆州晋军外,还有洛阳、弘农附近的晋军部队,他们距离房陵并不远,且又是平原地带,速度上要比山区行军的汉军快了许多。
  当年,孟达想要回归蜀汉,之所以司马懿杀到上庸城下,孟达才始知晓,就是魏军推进的速度太快,让孟达根本来不及反应。
  而当时,诸葛亮派出的援军,从汉中出发增援,看似直线距离更近,但上庸被攻下时,汉军也仅仅到达了新城郡的木阑隘一带。
  所以,吸引更多的晋军远离房陵、上庸一带,为赵广接下来顺利攻取三郡创造有利条件,是姜维打洛阳的目的。
  只有打晋国都城洛阳,才会让各地晋军不顾一切的回援过来。
  只有往司马炎所在的地方进军,才能让晋国朝堂做出不正确的判断。
  至于归路,姜维决定弃守商县那一刻,就不再有原路返回的想法,另觅一条回归之路,那是打完洛阳之后的事情,现在考虑太早。
  敌变我变,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