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 第375章 十万僧兵护大晋

第375章 十万僧兵护大晋

  爱江山,更爱美人。
  后世有一首经典的歌曲,说的就是风流皇帝的韵事。
  司马炎在历代帝王中间,纳妃之多,韵事之多,可能不是第一,但排前三位还是稳稳的。
  这一次,要不是汉军兵临城下,司马炎还想抱着杨芷高卧不起,毕竟,四十岁的男人重振一次雄风不容易。
  议事殿内,寂静的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声响。
  司马炎坐在中央位置,他的神情苍白,眼袋高高鼓起,腹部也肿胀得犹如怀胎的妇人,从外表来看,不像四旬的中年男人,倒像是年已古稀的老者。
  单单从精神状态来看,五十开外的马隆脸色红润,腰杆挺拔,反而要比司马炎更显得年轻一些。
  “诸位臣工,免礼吧,这伪汉大兵压境,开封城危在旦夕,大晋之存亡,朕之生死、诸位之荣辱,俱在一念之间,有什么好的想法和谏议,今日就一并说了吧。”司马炎扫视廖廖不到的十余个大臣,长长的叹了口气,冲着陈骞等人说道。
  “陛下,臣等惶恐!”贾充、荀勖等幸臣齐声泣泪道。
  论表演的功底,陈骞、马隆,包括杨骏这个外戚国丈,都不是贾、荀二人组的对手。
  司马炎冷冷的看了一眼这两人,语气和缓了一些,问道:“吴国方面,答应出兵了吗?前年孙皓打败仗的时候,是我大晋出兵救了他,这一回他要是忘恩负义,休怪我对他不客气。”
  贾充连忙上前,回报道:“陛下,吴国已经出兵了,丞相张悌领着一万僧兵已经从建业动身,预计二十余天后就能到达开封城。”
  司马炎一愣,道:“张悌,为什么不是陆抗?还有怎么是僧兵,吴国的精兵在什么地方?”
  贾充被司马炎问的不知如何回答,陆抗对晋国的态度一贯不睦,再加上年纪实在太大,交趾一行已是去了半条命,再经不起长途奔波之苦。
  孙皓就算同意,陆抗也不愿意来援开封。
  好在陈骞这时替贾充打了圈场:“陆抗没来,是因为还要应对武昌方向的罗宪。僧兵有一万,也算不错,老夫在庐州听说了,这些僧人都是武僧,身手很是了得。”
  武僧一词对于长期深居宫中的司马炎来说,是一个新鲜名词。
  贾充擦了一把汗水,见司马炎露出疑惑神情,连忙上前解答起武僧的情况来。
  佛教在东土的传播已经有百余年时间,而真正的兴盛还是在魏晋三国时期,其中,吴国所处的江南佛寺最为兴盛,到了东晋宋齐梁陈时期,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孙权、孙亮、孙皓三位吴国皇帝对佛教的支持,让佛寺一座又一座的修建起来,而随着僧产的增加,佛寺也成为了压迫民众的第三种势力。
  皇室、士族、再加上佛寺,江东一隅之地,就在层层的盘剥中渐渐的凋敝,而晋国的情况如今和吴国如出一辙。
  汉、晋、吴三国之中,唯一大力打击佛教的是赵广治下的汉国,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次江南的佛教领袖康僧会决定,带领众佛寺的僧兵北上,驱奸邪,护佛身,登大道。
  司马炎听得佛寺还有护国的能力,心中不由大喜,立即颁下诏书,将康僧会封为护国大禅师,统领晋国的诸多佛寺僧众。
  要是这一次保卫开封的战事中僧众表现出众,司马炎更是许诺,他将正式下诏,将佛教定为护国的神教。
  有神僧的加入,司马炎的心情大好。
  陈骞等人也是一时无语,他们虽然对僧众介入国战不以为然,但晋国现在能找到一个帮手就算一个,已经没有资格再挑三捡四。
  十万僧众十万兵。
  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老的还是少的,但凡信佛之人,在大禅师的号召下,在众僧侣的颂经护佑下,战斗力增幅将会相当惊人。
  看到守住开封希望的晋国朝臣们一个个兴奋起来,贾充由于从吴国搬来了僧兵,更是成为了司马炎跟前的红人。
  ——
  开封城中,贾充府上。
  六月初夏,傍晚时分。
  韩寿与贾许请安过后,回到自已居住的偏院,四岁小儿韩谧没有在他们身边,而是被贾充、郭槐给留在了正房,老俩口捉摸着如何让这小外孙改姓贾呢。
  “阿午,丈人真的有意让谧儿改姓贾,不能再商议下吗?”韩寿凑近贾午的身边,环抱少妇人生产后略略丰腴的腰肢,问道。
  “韩郎,父亲和母亲都有这个意思,太子妃那里也已经和我说过几次了,要想谧儿继续姓韩,除非你能当上大官,在这个家里当家作主。”贾午幽幽一叹,纤手回抱丈夫。
  贾午年方二十,相貌颇为清秀,性子有些任性,与后世网红孙某宁有几分神似,女为悦已者容,贾午当年窃玉偷香与韩寿有私情,相貌上肯定是不差的。
  自由恋爱相识,贾午与韩寿的夫妻关系不错,要不是有贾午的抚慰,韩寿这一大才子就算再能忍,也受不了当上门女婿的羞辱。
  郭槐连生两个女儿,对这小女儿的宠爱要超过了已经贵为太子妃的贾南风。
  贾南风虽然也是亲生的,但在相貌上实在失分太多,要不是司马衷是个傻子,估计太子妃也轮不到贾南风头上。
  其实,刚开始时,贾充是想将贾午嫁给司马衷,岂料想后院起火,贾午甚是聪明,一听说要将自己嫁给个傻子,就立即找了韩寿来一个先下手为强。
  韩谧这幸运的小家伙,就是韩寿、贾午两人未经同意即在一起的见证。
  贾充的原配李婉是前中书令李丰之女,生长女贾褒,嫁给司马攸为妻,李丰被杀后,贾充与李婉和离,继娶郭槐,又生二女贾南风、贾午。
  在这期间,贾充长子贾黎民、幼子先后因郭槐善妒而死,这两儿子估计都是侍妾所生,贾家没了男丁,诺大家业要传给谁,贾充、郭槐细细的一盘算,就将主意打到了韩谧身上。
  贾午生下来的,也歹也是贾家的血脉,过续改一个姓就行了,韩寿一个上门女婿,靠着贾充的支持才混了一个司空椽,根本没有什么反抗的本钱。
  更重要的是,韩谧这小儿自小聪慧,又喜读书,隔代亲的加成下,贾充和郭槐对这外孙喜欢得紧,每日里要是见不着都要想念不已。
  这四年来,韩寿一直在贾家当赘婿,虽然在晋国朝堂上颇得司马炎的重用,当上了秘书郎,但心中的憋屈始终存在。
  如果没有汉国暗间的这个身份,韩寿这辈子也就和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是个被人讥笑吃软饭的风流士子。
  而在有了长安的那段经历、看到了汉国蒸蒸日上的国势后,韩寿更加坚定了信心,要立一次大功,重树韩家门楣,要给妻子贾午、儿子韩谧寻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