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席卷天下> 第516章 凤雏初鸣

第516章 凤雏初鸣

  “自……自杀了?”
  王猛绝对有狂飙汗的理由,他自己知道并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像是君王看重什么的则是很虚,在其位谋其政才会有那样的判决。
  实话而言,百姓纠结犯案是为了获得土地,民间私自分割土地的现象非常严重,要是陷害就能获得土地,那该出现多少类似案例?因此类似“南皮事件”的这种现象绝对不能姑息,相反是应该用最严厉的规格来判决,震慑想要做类似事情的人。
  判定葛家意图聚众造反也是有根据,只因为葛家真的私下与太多的人有牵扯,还是以契约方式的约束来牵扯,不过还是要说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倾向,葛家与众多人的牵扯是在土地上,没有私下打造兵器或是操练士兵。
  要说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王猛坐在县令的位置上在考虑中枢应该做的事情,造成的影响也太大了。
  看桑虞的态度,他显然是站在王猛的这一边,只是有什么目的则很难说。
  “大汉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却不是要让百姓不知法度和贪得无厌。”桑虞还是笑眯眯的模样,像是一点都没有注意到王猛已经非常紧张:“有所劳有所得,有付出才有收获,一切皆需在汉律国法框架之内。”
  王猛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他不知道是整个中枢都是类似的看法,又或者是桑虞个人的态度。正因为听出了一点特别的意思,他冒汗更加严重。
  汉国讲究法度,可是又分化出明显的阶级,例如有爵位的人肯定是要比没有爵位的人更尊贵,要说有错也不至于,毕竟纲理伦常就是华夏一直以来的主流。
  问题是,王猛从桑虞的话语中听出了特别的思想,好像是要表达百姓只要老老实实接受统治和施舍就好了,别搞东搞西?
  汉国有严格的阶级制度,但是从来都没有阻止任何人上进的趋向,百姓肯上进有立功的渠道,贵族或官员犯错依然是会被削爵和罢官,从来都没有阶级固定化的国策。
  百姓有上进渠道,参军上阵立功和民间劳作多纳税都是上进渠道,自以为有才者也能自荐接受考核之后做官。参军入伍或多纳税应该是最适合百姓的上进渠道,文盲率几乎是百分百的普通百姓基本过不了考核那一关。
  相对比其余国家,汉国给予百姓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其实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想想曾经的东晋小朝廷,那可是一个“生而有种”的社会格局,权贵永远是权贵,白丁永远是白丁。
  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或者说这个国能能不能建康运作,有没有上进的空间十足重要,一旦上进空间被堵死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开始病危,没有得到转变除了病亡别无他途。
  王猛害怕啊!他怕中枢要向东晋小朝廷看齐,现有的权贵不但要将自己的富贵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还要堵死其余人上进的途径。
  “地方私分土地严重,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桑虞只知道王猛脸色奇异,不会知道王猛究竟想到哪去了。他以右丞相的威严,说道:“需得坐实私分土地的有效,这是国朝初定的特例。”
  王猛拘束地行礼应:“是。”
  桑虞笑着问:“景略可有什么良策?”
  别说,王猛还真的就有思考过该怎么办,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将那些大族、豪强、世家进行迁移,只要这些人迁移,到了新的地头就不会再有什么影响力,与曾经也就分割开来,那些得到私分土地的百姓也不用再担忧。
  要说没有发觉桑虞的态度之前,王猛是会讲出来,现在却是不想说了。
  最后,王猛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与桑虞分别,有些浑浑噩噩地被人领着要出宫城之际,却有一名宫女领着四五名一看就是宫城禁卫的过来传话,说是君王召见。
  襄国的宫城非常大,石勒时期是一回事,到了石虎之后又是另外一回事。
  经过石虎的一再扩建和改建,主宫城并不是位于正中央,是被修建在一处临山的脚下,主殿是修建在山巅之上,后宫则是位于石勒时期的主宫城。
  身为君王的刘彦并不是居住于后宫,那里安置着被解救的女子,刘彦一家子是选择山巅之上的宫阙群。这样的安排还不知道让多少人失望,有想让刘彦坐拥更多后宫为国家诞生更多王室血脉的人,自然还有那些想着成为刘彦后宫一员的女人。
  山并不太高,海拔估计也就是两百米不到,有一条宽大概四丈的石梯从山脚一直是延伸到山顶。有无聊人士曾经一个阶梯又一个阶梯的数过,从第一个阶梯一直到山顶足有五百个阶梯。
  王猛是一步一脚地踩着阶梯,越是往上风好像就越大,吹得身上的衣服猎猎作响。他满腹心事没有过多观察,走到了顶还差点撞到停下来的宫女。
  石梯的每三个阶梯两旁其实是各自站着一名禁卫,真正做到了三步一岗的地步。他们手持长戟一动不动像是雕塑,看穿着也仅是多了一件看似风衣的衣服,可以看到风衣内里是金属的甲胄,真不知道会不会冷?
  阶梯是直接通到山顶,不过还是存在一些可以拐路的设置,可以通往半山腰的一些地方,要是注意观察会发现应有尽有,符合石虎对于享受的爱好,就是现在被大雪所覆盖着。
  一阵虎吼传入王猛的耳朵,一度让他觉得自己听错了。
  王猛其实没有听错,石虎对于野兽的喜爱多过于人,比如石羯赵国就有严格限制晋人打猎的法度,除此之外石虎还会收集猛兽饲养,从老虎、豹子、豺、狼、熊到特别从西域弄过来的狮子,做到了几乎无奇不有,导致的是襄国和邺城的宫城都有自己的动物园。
  冉闵率军光复襄国和邺城之后,一度是想要一把火将两个地方烧成灰烬,不过他们却是将那些动物给安置妥当要献给刘彦。后面冉闵的火当然是没有放成,动物又给重新安置回去,还专门派人进行饲养,等待刘彦到了邺城或是襄国的时候就发现一群被养的肥胖的猛兽。
  到了山顶,石梯连接的是一处看着高高大大的门,匾额的位置写着“正阳门”三个大篆字。
  “奴婢前去禀告王上。”宫女蹲了一个福礼,说道:“郎君请在此稍候。”
  王猛还能说什么?他穿的衣物虽多,可是经不起山风一再地吹,其实是被冻得够呛,很努力才没有让自己浑身打哆嗦。为了分散注意力,他居高临下看去,可以看到大半个襄国城尽收眼底。
  襄国是一座大城,规划上面却是乱七八糟,不会有通达全城的大道,建筑基本上是又散又乱。这个与胡人根本就没有规划意识有关,让好好的一座都城只是显得大,除此没有其它可取之处。
  曾经的襄国可是有一百万以上的人口,但其实不是全部居住在城池之内,大多数的人是在城外定居或是游牧状态。这就造成一个很特别的现象,襄国这座城池周边接近两百里就是一片荒凉,也就是出了襄国之外没有别的城池,除开一些权贵的庄园就是放牧的地方。
  正阳门的城门在一阵“咿呀”声被打开,王猛转过身去看到的是刚才那名宫女。
  宫女行了一个福礼,说道:“王上正在林苑,请郎君随奴婢来。”
  这一次宫女身边没有禁卫随行,她领着王猛是往下走而不是进入城门,下了不知道多少阶梯向右边拐去,经过不知道多少的庭廊与章台,出了一处拱门看到的是一片树林,那里传出不少野兽的吼声。
  树林的范围看着挺大,树上因为前几天下雪的关系遗留着白雪,光是看着倒是赏心悦目,就是王猛冻得鼻涕都快流出来。
  走出林间的小道,视野变得空旷之后,王猛看到了刘彦的身影。
  刘彦是站在一处庭榭,向外就是一片倾斜的断崖。
  庭榭是被修建在一个水池边上,不远处是一看就是由人工栽种出来的竹林,竹林之内有着一座看去像极了平常百姓居住的茅庐。
  王猛特别注意到的是自己的君王边上站着一个陌生的女子,女子不是身穿宫装,是穿着明显有富贵之气息,双手扶在小腹位置上恭敬地站立着。
  刘彦自然是在登高望远,之前是过去宰了一头虎,一身行头还是刚刚在茅庐里面更换,要不就该是一身血迹。
  王猛被领着进入庭榭,弯腰九十度行礼,口呼:“王上。”
  没有被扭曲的华夏礼仪中,跪拜并不多见,非朝会或是祭祀场合见到君王不需要做磕头虫。磕头虫其实是在有明一朝才成为主流,此前一直在有宋一代时刻跪拜都不是主流。那是朱元璋特意设定,至于是因为什么,从朱元璋小时候的愿望是拿着金锄头、金放牛鞭进行劳动和要用金碗吃饼可以猜测一二。
  “景略来了啊?”刘彦转身看去,看到的是一脸苍白且身躯僵直的王猛,也就对旁边的女子吩咐:“拿来寡人的貉衣。”
  女子名唤李菟,她恭敬地行了一个蹲礼,还好奇地看了几眼王猛,才算是离去。
  李菟与石羯赵国的一员将领重名,她却是邺城人士,被石虎强掳成为后宫之一。历史上这名女子向向前燕皇帝慕容儁告密,说出了赵主石虎尸体在邺城东明观下。
  俊蹋而骂之曰:‘死胡,何敢怖生天子!’数其残暴之罪而鞭之,投于漳水,尸倚桥柱不流。
  李菟后面的命运却很凄惨……
  秦王苻坚感念石虎对其祖父苻洪的恩义,以李菟“无状”(《御览》),见钱眼开,贪得不义赏钱“百金”,并且没有入土为安的伦理之念。遂授意王猛对李菟捕而诛之。同时将流到漳水畔紫陌桥一穴洞处的石虎遗骸,重新厚葬。
  刘彦也是偶然见到李菟,李菟却十分大胆出声呼唤。刘彦一问知道李菟的名字,又记得李菟历史上干过什么,绝对不是因为其美貌才会带在身边。
  “见过右丞相了?”刘彦比较随意地坐在庭榭的长椅上,含笑问:“都说了什么?”
  王猛这个时候才终止弯腰行礼的姿势,事无巨细地讲述与桑虞见面的过程,讲述的时候只是在进行“回放”,没有增添一丝自己的想法。
  “天道酬勤,有劳有得,子深倒是说得不错。”刘彦注视着王猛,发觉王猛有一个皱眉的小动作:“景略还有什么没有说的?”
  给王猛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在君王面前说堂堂右丞相一个不是,自然是不会将自己猜测的那些想法说出来,更不会编排桑虞的什么不是。
  王猛犹豫再三,本着刘彦重视他,他不敢不尽忠王事的理念,说道:“王上,臣前后就任县长与县令,亲身接触百姓,有诸多感慨与想法,不知可否向王上陈述?”
  刘彦的回应是一个轻轻的点头,而这个时候李菟已经拿来了衣物。
  王猛当然是推辞,推辞不得之后接受,满脸的感恩戴德,更加深了必须尽忠的想法,开始讲述自己所遇到的事情。
  汉军光复的地方,汉人不会再时刻面临胡人的欺凌与杀戮,总的来说百姓对目前的生活环境感到安稳,但生活质量却是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
  汉国没有均田,百姓除开原先拥有土地之外,仅有参军入伍才能获得土地,拿王猛先后当过官的县做例子,很多普通百姓实际上名下并没有土地,基本上是为有土地的人耕作,也就是租田来种,面对的是高额的租赁,生活只能用困顿来概括。
  “寡人记得各州郡有划出田地,虽说是租给百姓耕种,可税并不高。”刘彦说的是合作公社开始取消之后的一项措施,他又说:“新光复之地,名下田亩不超百亩者,亦是可获得三年免税。”
  王猛当然知道汉国出了不少的善政,但追根到底还是土地问题,就说道:“王上,臣以为如何使更多的百姓名下有其田是当务之急,再则是私分土地埋下很大隐患,更有勋贵占田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