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794节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794节

  周书仁听皇上说过几次了,何止不好过,还有效仿做鱼饼的,可惜船舰技术跟不上,无法做到供应,反而成了权贵独享的美食。
  周书仁还听皇上说,临近的几个国家,又别国百姓过边界想要定居的,现在都拦在了边界处。
  周书仁没问太子皇上的意思,皇上与他说过几次,想询问他有没有什么法子,他不想说,今日太子又提,也是想让他多说些看法。
  周书仁满面愁容,“是啊,这天气不正常都不好过,今年春耕又要推迟了,太上皇的良种数量太少,解决不了问题。”
  去年太上皇留下的良种的确比以往产量高一些,但良种太少,这些良种还要优选等等,解决不了问题。
  太子沉默,他最近来户部勤快,不仅仅是父皇的意思,他也想多听听周侯的想法,有的时候不经意的话,就能让他茅塞顿开,他更想听周侯对各国的看法。
  第1495章 糟心
  一转眼就到了于家上门提亲的日子,于家提亲成功,周家的姻亲纷纷恭喜说是好姻缘。
  京城的消息传得很快,于家去周侯府提亲成功,惊了不少人,很多人信了流言,真以为于家会尚公主,万万没想到,于家没有娶公子的心,反而看上了周四小姐。
  提亲次日,于大人笑容满面,次子的亲事成了。
  周书仁情绪不高,又定亲出去一个孙女,哎,大孙女嫁人跟着相公走了,他都有一年多没见大孙女了。
  温老大人是体会不了周书仁舍不得孙女的心情,反而心里恨极了周家和于家,尤其是于家,他们温家哪里不好,他主动提联姻于家直接拒绝了,这口气一直憋在心里。
  温老大人上了年纪,眼皮子也耷拉了,阴森森的目光看向于大人,又扫了一眼周书仁,结果周书仁竟然对他笑,挑衅,这是挑衅!
  周书仁心里翻白眼,又被温老大人记恨上了,反正虱子多了也不怕痒,自然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
  于大人没周侯府的底气,直接避开了目光。
  今日早朝,商部提出从举人中选人才,今日终于有了结论,全国筛选不现实,先由京城附近几个州做试点选拔。
  还有一事三日后附近几州的将士遗孤进京。
  皇上最近几日心情还是不错的。
  周书仁下朝后看着众位大人高兴的样子,心里道皇上挖好了坑等着众位大臣挑呢!
  举人最多的是世家,寒门出来的并不多,皇上说选拔人才,却没说选出的人一部分要去草原。
  皇上心里的名单去草原是主事的,而大量的基层官员,皇上也挺发愁的,现在好了,世家子弟填坑。
  于大人走过来,“侯爷一起出宫?”
  周书仁侧目,温老大人的目光一直盯着于大人,这是恨上了,“好。”
  于大人呼出口气,他受不了温老大人的目光了,哎,皇后有二子一女,太子是皇后所出,温家不作死,温家依旧是温家,而于家步步小心才行,好不容易再次入京,不能被撵出去。
  于大人想到这里,又忍住不跟紧了周侯,嗯,有安全感。
  周书仁察觉到扯了扯嘴角,温氏一族因皇后,让太多人忌惮了。
  蕲州,昌廉揉了揉脖子,今年知府本该升迁的,去年一场水灾,知府没升迁成,又因缺粮,知府这两年升迁不了,他的升迁也推迟了。
  昌廉叹气,算了,他还年轻,晚几年就晚几年。
  知府进来,“你想什么呢?本官进来你都在出神。”
  昌廉回神笑着,“年后我娘写信说给我家闺女选好了人家,我有些感慨在过几年闺女就要嫁人了。”
  信息不方便,京城已经提亲成功,蕲州的昌廉还什么都不知道。
  知府知道自己娘子的心思,他也想给儿子选个好亲事,他所接触最好的家世就是周昌廉了,现在周昌廉成了侯府公子了,可惜人家没看上他们家。
  知府问,“周侯选了谁家?”
  昌廉清楚娘写信告诉他,这门亲事一定会成,只是没听到准确定亲的消息,他出于谨慎笑着,“等定亲了,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大人。”
  知府笑了笑,他猜测也是和周侯府门当户对的,心里叹气,门当户对啊。
  昌廉问,“大人来寻我可有什么事?”
  知府道:“你母亲侯夫人办民间孤儿院,我来问问你知道多少?”
  京城传过来消息时候,他的反应这么大的事竟然让女子主持,哪怕是侯府夫人,也不该是女子,他确认了几遍消息才信了。
  昌廉理解知府大人的心理,但在他的心里只觉得理应如此,他应该是最了解娘的儿子。
  “我知道的也不多,但是我相信,我娘一定会办好,虽然现在没在蕲州办,我相信早晚蕲州也会有的,我娘是有远见之人,大人,你看着吧,我娘一定会让天下人佩服,我娘会用自己能力得到尊敬。”
  昌廉越说语气越激动,他的心里娘和爹一样无所不能。
  知府大人目瞪口呆,“别,你别激动。”
  昌廉眼睛炙热,“大人,一年,明年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我说的都是真话。”
  知府,“……”
  以前周昌廉的嘴里都是我爹如何如何,现在是我娘如何如何,这评价太高了,让他有偏见的心也忍不住期待一下。
  京城,竹兰不知道三儿子吹了她一波,她正和休沐在家的昌智聊天,因为要教育孤儿,需要教育的书籍,数学一类的她整理的书籍就可以,皇上已经允许民间孤儿院可以使用,还有传授技术,最好整理出知识点更方便。
  昌智是家里最喜欢读书的,什么书都读,她就想昌智多聊聊自己的想法。
  昌智听了娘的话,“娘,一些师傅的经验不好编成书啊,他们有很多全凭的是经验。”
  竹兰也发愁,“所以才发愁。”
  昌智道:“我听二哥说玉霜想培养炮制药材的药女,孤儿院的孩子也可以学,炮制药材的书籍好编制一些。”
  竹兰,“这个想法不错。”
  全国的孤儿很多,不可能只学习一种技术,能学的越多越好。
  昌智突然说起自己,“娘,翰林院也准备编书,儿子在编书的名单上。”
  竹兰诧异,“公布了吗?”
  编书是大事,早该传开的,她却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昌智摇头,“没公布,儿子昨日进宫太子说的。”
  竹兰问,“准备编什么书?”
  昌智摊开手,“儿子也不知道。”
  “一旦透露出消息,又该抢破头了。”
  谁不想留名历史,编书啊,好处太多。
  次日,对竹兰来说意义重大,她要去给孤儿们上第一课,到了城门口,马车被拦住了,竹兰下马车一看,忙见礼,“臣妇见过太上皇,见过太后。”
  太上皇示意免礼,“朕也想去听听夫人讲课。”
  竹兰,“……”
  她能说不想让太上皇看吗?她上次想高谈阔论不给她机会,现在她想给孩子们洗脑,想了许久的洗脑话,太上皇一去,她只能收敛,真是糟心透了!
  第1496章 人
  竹兰回到马车内,李氏靠着窗边瘫坐下,用最小的声音道:“娘,太,太上皇怎么也要去啊!”
  “刚才没听到?太上皇要去听我讲课。”
  李氏还真没听到,她见娘行礼就懵了,后来恍恍惚惚的见礼跟着回自家马车,现在听娘的话,眼睛瞪圆了,“听您讲课?”
  竹兰,“……”
  她够糟心的了,不想听李氏学话,闭着眼睛不看李氏。
  李氏,“……”
  娘不高兴了,乖乖的闭上嘴巴,呼气都轻了几分。
  马车晃晃悠悠的到了孤儿院,因为是冬日,建房的进度不快,原定的房子才完成三分之二,能有现在的进度,多亏最近气温回升了一些。
  太上皇背着手先进去,竹兰心里骂了几句,脸上挂着笑陪着太后一起进去。
  太后好奇的张望,“这里的百姓不少。”
  “庄子附近的壮劳力为了口吃的来建房,都是缺粮食闹的。”
  太后沉默几秒道:“东城的孤儿搬过来可适应?”
  “适应,这些孩子有人给口吃的都很听话。”
  说白了,孩子们麻木的很,只要确认不是丢弃他们,东城的孤儿搬到庄子都很听话,不哭不闹的,让干什么干什么,如同牵线的木偶没有灵魂。
  太后笑着,“那我可要好好看看。”
  竹兰心道,您看了一定会失望,鲜活,谁都喜欢鲜活的生命,而不是一个木偶。
  庄子收留了一百三十个孤儿,调查清楚送回去一些孤儿,加上东城的孤儿,庄子上有三百零几个孤儿,女孩子占比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男孩。
  古代和现在大不相同的是,古代残疾有病的孩子没有,优胜劣汰更为残酷,加上缺粮食的年月,有病残疾的孩子活不到长大,幼年就死了。
  古代的生活环境恶劣,天灾人祸下,对孩子和老年最不友好。
  所以孤儿院的孩子们除了严重营养不足,大毛病真没有,养了几日个个都是能干活的。
  太上皇看着三百多个孩子,在外面跪了一片,竹兰深吸一口气,当做没看到,古代的皇权啊。
  竹兰看着有机灵表现欲强的,磕头下了力气,室外哪怕雪有融化的迹象,地也是硬的,磕头实诚的很,有的额头都青了。
  太上皇和太后没觉得不对,他们是皇权的代表,反而还很高兴。
  竹兰扯了扯嘴角,哎,这一堂课讲话要谨慎了,皇权啊皇权。
  太后问,“庄子有能装下三百多人的房子?”
  竹兰摇头,“还没有,臣妇后建的房子最大能容纳一百人。”
  太后指了指三百多个孩子,“你要分开讲课?”
  “不分开,昨日臣妇就通知了管事,今日在外面讲课,孩子们穿着旧棉衣,院子里架起火堆,半个时辰不会冻到。”
  建好的房子潮气大,需要好好的用火烤一烤,现在还不能使用,而且她也不想分开讲,累的是她自己。
  太上皇和太后自然不会冻到,他们穿得多,又坐到了临时搭的棚子内,火盆摆好,茶水点心也不能少,而竹兰则是走上了搭好的台子准备讲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