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捡到一本三国志> 第978章 公羊兴盛

第978章 公羊兴盛

  侍中台会议以一种很不愉快的方式结束,双方都有支持者,庞统最先带着仲长统,孙权,法正,袁席,鲁肃,蒯越,孙礼,陈琳等人离开,他们如今是侍中台里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以庞统为首,各个都是支持革新的激进派,当然,也有个别不大坚定的,如孙权,孙权只是相对而言与庞统的关系更加亲密,愣是要将他也算入庞统势力的话,多少不大合适。
  在他们离去之后,刘懿方才起身朝外走,而他的周围,有姜维,魏延,傅嘏,袁耀,郑益,张飞,桓范,顾雍等人,说起来,当他们同时起身的时候,还是吓到了不少人的,一直以来,三令之中,刘懿一直很低调,远不如其余两人,可是在如今,在他们起身的时候,众人方才隐约发现,原来刘懿的势力,也是如此的强大,甚至隐隐要追上庞统。
  不过,这些人并不能都算在刘懿派系,因为他们有几个人,是属于天子派系的,如姜维,魏延,傅嘏,加上最近的袁耀等,他们如今算不得实权人物,可是潜力还是有的,刘懿的势力因此显得有些强盛,诸葛亮看了一眼跟着刘懿离开的袁耀,也没有言语,坐在他身边的几个人倒是有些愤怒。
  不跟着自己的师君,却跟着刘懿离去,加上袁耀今日的态度,他们对于袁耀的印象是直落千丈,诸葛亮缓缓站起身来,刘巴,邓艾,曹植,阚泽,马良,黄权,李恢等人缓缓起身,与诸葛亮亲近的人并不多,这也是因为诸葛亮本身,他就不是个喜欢结党的人,这些人也并不是他有意拉拢在身边的,只是都对他有所尊重,故而跟在他的身边而已。
  看起来人不多,可是各个都是实权派,农,商,库,工基本都在他这里,使他的地位无比的牢固。
  诸葛亮与众人走出大殿的时候,袁耀就在门外等候着,诸葛亮与众人聊了几句,方才送走了他们,独自走到了袁耀的身边,他还没有开口呢,袁耀便笑着说道:“师君,今日被无端怒斥,心里愤怒,故而如此,还望师君莫要怪罪啊...莫要怪罪。”,诸葛亮撇了他一眼,方才说道:
  “我可不敢怪罪你啊,你多厉害啊,若是得罪了你,你再给我一剑,我也扛不住啊...”
  “师君,你就莫要如此啦,这庙堂群臣,都因我年轻,总是针对我,我一忍再忍,他们却是愈发的过分,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师君啊,你难道觉得陛下召见那些人是不合礼法的事情么?”
  “我从不曾如此想过,只是,你何必因这个事与长者那般言语啊?”
  “他那个年纪,就不该再待在侍中台了,什么都不明白,他都不理解何为娱乐,甚至,他觉得这些都是会耽误农耕,会让百姓们不务正业,这些人啊,就是觉得百姓应该整日耕作,最好这些百姓都能变成耕牛,他们就最开心了,而他们自己呢?整日游玩,他们去游玩便是踏青,百姓去游玩就是不务正业??”
  “他们玩那什么投壶,写诗作赋,那是高雅,百姓们听个笑话,演了个戏,便是低俗?”,袁耀不悦的说道:“反正我是不觉得这些东西能耽误什么,反而,笑话里也有劝人向善的内容,而他们整日捧着的论语,对百姓们而言,犹如天书一般,他们能听得懂么?告诉百姓们仁义道德,何为君子,那也得讲究一个教法!”
  “这些简单的歌赋,舞曲,笑话之类,百姓们乐意去看,也能轻松的理解,其中蕴含着劝人向善,不作恶事的警示嘲讽内容,难道师君不觉得,这些东西被百姓接受起来,比那论语都要有效么?”
  袁耀将自己心里的言语全部说了出来,诸葛亮并没有多说什么,笑了笑,方才走了出去,袁耀跟在他的身后,两人一路无言,又坐上了马车,“耀儿啊,你终于也长大了...能够自己思索,这是好事,只是啊,想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的太好,你的位置很高,你的一个想法,便会关乎大汉未来的命运...”
  “无论是什么样的想法,一定要将他的结果想到最坏,而不是最好,这样才能谨言慎行,就算不能让大汉变得更好,也千万不要毁掉如今的盛世...世人皆言创难守易,可是我觉得啊,这守成,方才是最难的,比起刚刚设立基业的人而言,能守护这基业才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啊。”
  “最坏处么?”,袁耀一愣,思索了许久,方才问道:“师君,按着这种想法,如何能办事啊?师君你一向不都是各种革新么?为何如今却变得如此谨慎了?”,诸葛亮苦笑了一番,无奈的说道:“以前啊,我不怕,若是我犯了什么错,有人帮着纠正,会有人骂醒我,可是如今啊,所有人都只听我的想法,却再也没有人敢反对我了。”
  “我只能自己来惊醒自己,不要犯了大错。”
  “迟早有一天,你也会明白的。”,诸葛亮认真的说道。
  袁耀皱着眉头,没有再开口。
  “还有,以后不要再这么横,他们的孙子都比你年长,你不该如此对待长者!”
  “呵。”,袁耀哼了一声,也不知有没有听得进去。
  议事也并不能改变刘衢的想法,刘衢依旧是我行我素,常常去听一些民间的诗赋歌舞,他的这些举动,却都造成了这些行业的大幅度发展,朝中不少大臣觉得百姓们不务正业,大汉要毁在这些东西的身上了,也有人觉得,这些事情的发展,使得百姓们的生活丰富,提升其道德,对大汉而言,乃是一件大善事。
  太学内,
  白发苍苍的崔琰,坐在上位,正在缓缓为诸多太学生们讲解着公羊,公羊并不是所有太学生都要学习的,这只是一次讲习而已,太学每年都会招上一些大贤,在太学内为学子们讲习,讲述自己的学问,而每一次,所到来的学子们都是非常多的,就是不认同这些大贤的思想,也愿意来听一听。
  崔琰颇为骄傲的看着下方的学子们,在周围,学子们熙熙攘攘的,足足有数千人,这些人的眼神里,都是透露出了对公羊的一种向往,崔琰每一次,坐在此处,看着这些学子们,整个人都会变得温和了许多,犹如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一般,在他眼里,这些不只是学子,更是公羊的火种。
  自从公羊没落之后,火种摇摇欲坠,若不是何子成为了帝师,或许何子就会成为最后一位公羊大儒,而何子的一生,都是在想着办法振兴公羊,从启蒙教材,到广收弟子,甚至是收下袁术这个弟子,其中也不乏有着想要借助袁家势力来推广公羊的想法,当然,如此去思索一位大儒,显然是不大合适的。
  在何子之后,公羊算不上稳住脚,却也从灭亡的边缘走了出来,有了一批新的公羊学徒,也不过数千人,可也算的上是不错的,在袁子的时期,因公羊解诂正式完成,公羊方才再次与大汉立足,公羊本就影响到了大汉的风气,再次崛起,也并没有花费太长的时日,只是,公羊始终都不能改变这劣势。
  在袁子之后,公羊一派还是出现了几个牛人,只是,崔琰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他是半路改变,另外一个,也是如此,那位便是邯郸淳,邯郸淳早先跟随大儒治谷梁,在五十岁的时候,方才开始治公羊,这位笑话大家并没有变得暴躁起来,依旧是说着自己有趣的笑话,只是他整日学习剑法,动不动便是纵马奔驰,如今这个年纪,依旧是非常的健康。
  崔琰自己都没有想过,公羊学竟然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复仇并不是公羊的全部,公羊不是破坏,他是创造,袁子曾言三世学,而公羊的想法,只是想要完成太平世,让大汉不受欺辱,让百姓们得以安生,外人对公羊有诸多的误解,认为我等不过是一群暴躁的武夫,甚至都算不上儒,但是你们可以看看邯郸公,他算得上是大汉最为风趣,且也温和的大儒罢,难道他不算是公羊大家么?”
  “公羊之复仇,首先是为了正礼,随后是为了尊王,若是连你的师傅父母都保护不了,任由他人辱骂,那你拼什么去保护大汉,保护天子呢?公羊所强调的血性,不是为了欺辱,是为了不受欺辱,不是为了破坏,是为了免遭破坏,不是为了征伐,而是为了避免征伐,公羊方才是最为平和,最为温和的儒学!”
  “如谷梁者,以金帛换取太平,以联姻换取盛世,而如公羊者,唯有手中之剑,公羊之剑,也不只是用以杀人,我们的剑,可以为百姓们开垦硬土,也可以杀死恶徒,可以保护这盛世...”,崔琰大声说着,他的年纪,已经过了八十,只是声音依旧的洪亮,即使是坐在远处的那些公羊门徒,此刻是被他说的热血沸腾。
  “好,你们且先将《公羊解诂》首章读上一遍,随后,我会亲自为你们讲解!”,崔琰说着,随后便是传出了刷刷的翻书声,崔琰面带笑容,公羊总算是立足了,在大汉,公羊儒的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少佩戴长剑,与泥土里与百姓们一同劳作的公羊官吏,这一切,都让老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来自公羊的辉煌。
  很快,学子们便看完了首章,首章只是些解读,并没有太多的内容,众人纷纷看向了崔琰,心里有无数个疑问。
  而公羊大儒崔琰,此刻却是睡着了,他睁着双眼,垂着头,静静的坐在上位,而他的目光,依旧是看向了那数千个学子们的身上,仿佛带着光。
  天纪四年,末。
  清河郡东武城县,井现黄龙。
  太学大祭酒崔琰逝世。
  “公羊后生拜见二子!”
  “年轻后生,你做的很不错。”
  “呵,师君你勿要偏心,他哪里能比得上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