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捡到一只始皇帝> 第468章 你这是大秦还是大汉?

第468章 你这是大秦还是大汉?

  郑国的心里,有很多疯狂的计划,其中就包括河水大工程,河水作为华夏母亲河,华夏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华夏民族就在这条河的沿岸耕作,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繁衍。这里拥有着天下最为肥沃的土壤,可是,河水常常泛滥,人类与河水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当初的舜禹时期到如今,河水都没有平静下来过。
  就在上一年,河水就发生了一次泛滥,河内郡受灾严重,不过,当地官吏即使的进行赈灾,没有引起太大的麻烦。河水在历史上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一直都是天大的麻烦,直到清朝,甚至还出现过大规模的河水泛滥,历朝历代都在想办法来解决这件事。而如今嬴政也在思索着对河水的治理。
  对河水的治理,通常是有着三种办法,人工改道,分流,以及筑堤。提出治河策的贾让,如今还没有出生,不过他的理论,在如今是已经出现了的,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这次皇帝接见郑国,也是想着要采用这三种办法,治理河水的同时,让周围的地区收益。
  赵括却知道,河水泛滥的原因是淤泥堆积,在没有足够技术可以治理河床的情况下,任何策略,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可是,目前也只能选择去治标,想要治本那就得等个两千年。郑国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咸阳,年迈的他,如今早已走不动路,骨瘦如柴,可即使如此,在听到治水几个字的时候,他眼里还是在闪烁着光芒。
  “臣以为,陛下想要治理河水,这是非常正确的,河水水流量大,覆盖面积又广...若是能人工改道,就能在周围开辟出很多肥沃的耕地,灌溉面积将会是惊人的,除此之外,分流也能起到作用....”,郑国面对皇帝,也没有任何的拘束,他拿出了自己的纸笔,就开始在始皇帝面前介绍起了自己心里的大工程。
  嬴政向来如此,骨子里,他跟魏王是有些相似的,好大喜功,做事非常的急,可不同的是,嬴政是看不到成效绝不罢手,根本不会放弃,他想要做什么,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做,直到做成为止。郑国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工程,从齐鲁一路到关中的大工程,这么说吧,工程量之大,达到了这样一个地步:赵括只要看上一眼,就能跳起来打人。
  这项工程起码要动用一百万左右的民众,要耗费的钱财粮食更是数不胜数,很有可能直接造成河水两岸十室九空的情况,这让皇帝有些迟疑,若是原先的他,大概是不会有半点迟疑,大手一挥,就发动百姓去挖掘了。可是如今,他心里既是担心赵括会责怪,也是担心这样做会影响民生...这一定会影响民生。
  看到嬴政有些迟疑,郑国急了,年迈的他也管不了是否对皇帝不敬,他直接拉住皇帝的手,急切的说道:“这件事需要用一百万百姓来挖掘,却能让一千万百姓收益啊!陛下,当初马服君灭亡诸国,有小人嘲讽他,说他自喻为仁义君子,却要帮着秦国来杀人,马服君曾说:战事死掉数十万人,却能救下整个天下的百姓。”
  “如今河水泛滥,百姓穷苦,您发动徭役,这也不能累死人,顶多是让百姓们奔波忙碌而已,而到头来,却可以养活天下人,这难道还需要迟疑吗?”,嬴政惊讶的看着面前激动的郑国,他眯着双眼,沉思了许久,说道:“三年之后,开始动土。”,郑国一愣,不解的问道:“既然您认同?为什么还需要三年之后呢?”
  “战争刚刚结束,天下人需要时间来修养...就让他们休息三年,之后再动土。”
  郑国苦涩的笑了起来,他眼里闪烁着泪光,喃喃道:“只怕...臣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吕不韦非常的认同赵括的改革方案,赵括对军功制所做出的改变,在吕不韦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的,既没有打击众人的积极性,同时又让秦国从战争里走出来,开始变得像个正常的国家,他们俩后续又进行了一些删改。在始皇帝二年的春季,两人联名上书皇帝,请求改革军功制。
  这顿时在秦国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军功制一直都是秦国的基础,在这些年里,秦国的军功制都作为根本没有任何的变化,想要改变的也只有一个吕不韦,可是吕不韦的改动也没有那么大,只是改变了比重与赏赐,总体上还是那样,直到如今,赵括想要取缔军功制,还要召集常备军队,所有的这些,对秦国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大事!
  若提出者不是赵括,而是其他人,此刻只怕是已经被秦人所攻击了,只是因为提出者的身份,众人敢怒不敢言,赵括在秦国的威望太高太高,他说出之后,众人居然真的开始反思,军功制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问题?问题当然有,而且很大,若是继续执行,秦国就只能不断的对外战争,不断的对外战争,然后用土地来不断的赏赐将士们。
  秦国能受得了一次次的对外征伐吗?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以赏赐将士们吗?
  忘战必亡,可是好战也不是好事!
  赵括也没有藏着,直接就将军功制的弊端说了出来,如今天下太平,没有太大的战争,继续施行过去的制度,那秦国就只能去讨伐更远的地区,因为没有战争,上升渠道就没有了,嗯,攻打那些偏僻的地方,然后用那里的土地来赏赐将士,这是赏赐还是惩罚啊??
  赵括甚至就说了,如果谁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就可以保持原有的制度,不需要改变。
  群臣顿时就不说话了,他们还真的拿不出什么办法来,可是他们对军功制也没有那么绝望,当然,这也是时代的原因。皇帝是相信赵括的,这些年来,赵括就没有说错过,在赵括提出新制度的第六天,皇帝就下令进行改革,火急火燎,都不给任何人一个缓合的过程,这就是皇帝的性格,大家也都清楚。
  新的制度将军功制分成了数个部分,以前的军功不变,同时,设立常备军队,百姓们还是得参与操练,但是不必再担任士卒作战,百姓们有些茫然,不太理解,完全不明白,这是一个改变了他们命运的时刻。秦国召集了五万人,坐镇咸阳,作为自己的最大常备军队,这支军队因为在咸阳以北校场的缘故,故而被称呼为北军。
  他们要全日制的参与操练,完全脱离农事。
  而在地方上,则是设立郡县士卒,郡县士卒同样也是常备军,担任守备任务,不是治安任务,而是守备任务。主要就是抵御叛乱和外战之类的事情,而参与进来的士卒,则是给与新的爵位,当然,赵括,蒙毅这些人,还是保留着原先的爵位,兼任新的爵位,方便领军。
  设立北军,秦国完成了从全民皆兵的战争机器到拥有常备军事力量的封建国家的转变,而赵括,也因为他彻侯的“军衔”,成为了北军的最高指挥官....这是赵括所没有想到过的。赵括将战争,政治,农桑都给分割开来,以后的官吏不再兼任军官,官吏不再是要通过战争来上位。
  同时,面对那些官吏,赵括也拿出了一套爵位,与军衔差别不大,同样也是作为对他们的一种赏赐,而他们最高阶的爵位,也是封君封侯。赵括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高级的爵位者作乱的可能,他提议有侯爵的人不再册封土地,直接提高赏赐,不让这些人拥有在封地里的任何权力。
  同时,赵括最先交出了自己的土地与权力,随即就是吕不韦,看到这两个人都献出来了,其他如王翦,赵康等人,当然也就没有顾及。
  赵括总是说嬴政做事很急切,可是,他似乎也是如此,在天下大一统后的短短时日内,赵括就对秦国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常备军开始,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巨大改革,都是直接从根本上改变秦国的改革,同时做这么多事情,赵括却一点都不累,因为他只是提出者,具体施行的是李斯....
  李斯险些累死了!
  他在这段时日里,日夜忙着处理各地的情况,安抚旧的军功贵族,召集第一批的常备军队,让地方召集第一批地方常备军队,改变如今的爵位,重新给与爵位....李斯双眼赤红,从早忙到夜晚,几乎都没有任何可以休息的时候,赵括根本就不把他当人来看不断的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让李斯帮忙执行。
  可怜的李斯有些坚持不下去,无奈之下,他让韩非和张苍来帮助自己。谁知,韩非到来之后,就一直对赵括的政策评头论足的,说出他的可行性和不足之处,以及以后该如何去改变,就是在那里空谈,而说了一天所做出来的事情还不如李斯半个时辰里做的多。
  至于张苍,他看着这些繁琐的东西,就有些开始害怕了,他是读了很多书,可是初次面对这样大的事情,他也是手忙脚乱,还总是出错,这让李斯勃然大怒,险些将这两个不干正事的“废物”给赶出去了。看到李斯这个丞相如此操劳,皇帝亲自召见了他,表示了自己心里对他的愧疚与不安。
  尽管李斯再三表示自己没有问题,可以继续忙碌,可是无比关心他的皇帝还是重新增设了左右丞相的位置,李斯担任左丞相,韩非担任右丞相。皇帝表示,如此一来,韩非就可以帮助你,你就不会那么忙碌了,这是朕补偿你的啊。李斯只能是咬着牙拜谢皇帝的恩情,什么都没有再说。
  变革如火如荼的举行,各地停止了对寻常百姓的长期操练,还打开了一些空缺,允许他们交朋友,允许他们做游戏,允许他们的娱乐活动,秦国的百姓对这一切很难接受,可是其他六国的百姓就很容易接受了,毕竟他们从前就是那样生活的。赵括很早就说了,一王天下,需要灭亡的国家有七个。
  这第七个国家,也就是秦国,想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盛世,不能让秦国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给七国百姓,赵括在灭亡了其他六国后,如今开始来灭亡秦国,先灭掉他的制度,废除军功制,再灭掉他的文字,采用统一的新文字,再灭掉他的生活方式,让秦人变得跟天下人一样,活得不要那么压抑。
  灭亡六国需要的是战争,而灭亡秦国就只需要赵括的威望,让群臣没有办法反对自己。赵括将这些年里自己所思索的全部都说了出来...这些改变涉及各个领域,从战争到政治,再到文化,赵括想要修史,修订一套华夏史,来说明七国百姓本一家的理论,另外,赵括还准备初步的建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看着面前的大秦一步一步的变成了大汉的模样,赵括是有些惊讶的。
  赵括的诸多政策,很多都是来自于汉朝,而因为没有经历破坏的徭役的缘故,如今更加富裕强大的秦国,来施行汉朝的这些政策,就往往能呈现出非常惊人的效果。
  就在赵括忙着改变秦国的时候,从辽东传来消息,东胡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有一位年轻的东胡部落首领,杀死了新即位的东胡王,他击败了其他部落联军,整合了全部的东胡部落,自立为王。而这个消息刚刚传到咸阳的时候,是没有引起任何动静的,毕竟东胡最强势的时候,王翦都轻易的击败了他们,更别说是现在的他们。
  只有李信,若有所思,他似乎想起了什么。
  ps:别老是说改革步子太大什么的,赵括提出的这些改革,很多都是西汉的...就隔了百年的时间,就是学校也是以汉武帝的国学大学为基础的.....当然,如果有不同想法欢迎提出来,我可以在后文采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