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皎娘> 皎娘 第7节

皎娘 第7节

  叶氏暗暗松了口气,要是这丫头顺坡下驴的往后推,自己还真不知怎么跟梁惊鸿那魔星交代。
  想着梁惊鸿下意识侧头望了望,码头后不远那个茶楼的二楼上,隔着帷幔虽影绰绰也能瞧出那小子的身影,不免在心里叹了口气,真是就这般等不得。
  梁惊鸿自是心急,这眼瞅着肉在嘴边儿上,就是吃不到嘴,能不闹心吗,这两日着急上火的,嘴里都烧出了燎泡,夜夜做梦,梦里都是明楼下那娇人儿,一会儿嗔一会儿恼,一会儿笑,亦或不嗔不恼不笑,只那么静静的坐着,都撩拨的自己火烧火燎,恨不能立时就把人抱在怀里,肆意的疼上个千百回。心火燎原,不得纾解,今儿早上竟落了两管鼻血下来,再这么下去,非烧出毛病来不可。
  眼见着那行舟隐隐远去 ,梁惊鸿那颗火燥的心方才落了一些下来,这些日子过来,玉家的底细早已知晓,玉秀才也还罢了,就是个屡试不第不得志的穷秀才,为人有些酸腐之气,倒是疼爱儿女,也正因疼爱女儿,才应下潘复这门亲事。
  而这姐弟俩自小亲近,皎娘也最是心疼自己的兄弟,故此只要把玉成俊也就是冬郎,抓在手里,这美人儿便怎么也跑不了。
  第19章 世情薄人情恶
  不知是不是码头风寒,皎娘忽觉有些背后冷嗖嗖的,禁不得打了个寒战,下意识拢了拢身上的披风,叶氏夫人忙道:“虽说开了春,这河风也冷的紧,你身子又弱,时候长了恐禁不得,若病了可又得遭罪,咱们这就回吧。”
  皎娘是觉有些冷,遂点点头,跟叶氏夫人上了车。
  到了家,叶氏夫人仍有些不放心,跟着过来,盯着皎娘喝了一碗热滚滚的姜汤下去才罢,见皎娘神思倦怠,想是昨儿姐弟俩熬夜说话儿了,今儿又起了个大早,她这弱巴巴的身子哪里撑得住,便不再扰她,寻了个由头告辞出来。
  出了潘家大门,叶氏夫人却住了脚往后瞧了瞧,不觉叹了口气,身后的周妈妈道:“这一大早上的,怎夫人就叹上气了。”
  叶氏摇摇头:“我是有些担心。”
  周妈妈自然知道主子担心什么,不禁道:“ 夫人何必如此,老奴瞧着倒是这位大娘子的好运道呢,且不论家世单论相貌品格,咱家表少爷也是顶尖儿了吧,便是仙女也配的起,更何况这大娘子还不是仙女呢,若非好运道,岂会被咱们表少爷瞧上,这可是想也想不到的造化,再说她一寒门小户的出身,还能瞧不上咱们表少爷不成。”
  叶氏:“这话糊涂,便是寒门小户的出身,好好的过人家的本份日子,也没招谁惹谁,却平白被人惦记谋算,这是哪门子的造化,分明是天降横祸,若此事我不知也还罢了,偏我不仅知道还助纣为虐的帮着惊鸿设套谋算,引她步步入瓮,这事儿做的实在亏心。”
  周妈妈:“夫人既如此后悔,当初便不该应下表少爷。”
  叶氏摇摇头:“这话也不过嘴上说说罢了,他虽叫我一声表姐,不过是客气,难道我自己还当真充个大的不成,且不说叶家如今已大不如前,便是当年鼎盛兴旺的时节,如何能跟梁府这样有爵位的世家大族相比,更何况,我家还不是叶家嫡支一脉,我更是姨娘所出,若不是有些运气随祖母进了京中,想来他都不知道有我这个表姐呢,以他的身份,既开口说了求字,便知此事再荒唐,也推拒不得。”说着叹了口气:“得了,到这会儿说什么都是矫情,到底是亏了心,如今只盼着惊鸿能多疼惜她些,到了能有个囫囵的结果才好。”
  周妈妈:“这个夫人倒不用担心,这么多年了何尝见表少爷这般过,便是再好看的美人儿,也没见怎么着,这位可是费了大心思才弄到手,哪会不疼惜呢,更何况表少爷再怎么着也比她那男人强吧,这大娘子只要不呆不傻,自然能分出个高下好坏来,她那男人老奴瞅着就是嘴把式,什么夫妻和美相敬如宾,都是演的,若真是把媳妇儿搁在心上,能成日里不着家吗。”
  叶氏心知这婆子虽话说的糙,却并非胡言,就这些日子在旁瞧着,多少也能看出这夫妻俩不大对劲儿,要说刚成婚才一年,还算新婚燕尔呢,寻常夫妻正是蜜里调油,恨不能日日夜夜都黏在一处才好,偏这两口子并不多亲近,说话行事也都像隔着一层,不远不近的,不像夫妻倒像搭伙过日子的,少了那么股子热乎劲儿。
  叶氏是过来人自然知道男人真要稀罕你,那恨不能日日夜夜都在榻上 ,就如惊鸿一般,只一眼就稀罕上了,如今这千般谋算万种手段,说穿了不就是为了把人弄上榻吗,就不知过后能热乎多少日子罢了。
  皎娘却不知这些,念着叶氏夫人的体贴 ,对冬郎的恩德,心里不知怎么感激才好,那戏文里总唱着世情薄人情恶,可皎娘却觉世上还是良善的好人多,一碗姜汤下去,连心都是暖融融的。
  一觉醒来日已偏西,李妈妈端了温在暖瓠子里的药膳过来,服侍她用下,便去收拾东西,嘴里絮叨着:“刚也忘了问要住多少日子,也好收拾衣裳。”
  皎娘道:“听叶姐姐的意思想来也就住个三两日光景,简单收拾些衣裳就好,便真不够了,横竖就在城外,也不是隔着千山万水,家来拿一趟衣裳也不费什么功夫。”
  李妈妈却道:“大娘子想必是没去过城外那些园子玩吧。”
  皎娘:“我自来身子不好,在家养着也是每常病的,哪还能出去 。”
  李妈妈:“这便是了,大娘子不常出门想必不知,那城外的园子可热闹着呢,虽说是各家私宅,到了春天景致好的时候,也许外人进去逛, 那可都是富贵人家的园子,咱寻常的老百姓谁不想进去见识见识,老人孩子也还罢了,那些大姑娘小媳妇难得这样的机会,自然要花红柳绿的打扮起来,要不是不方便,恨不能一日八开箱呢,大娘子您跟着叶夫人住在那园子里,难免要出去逛,总穿一两身衣裳岂不让人笑话。”
  皎娘虽未见识过,却听父亲玉秀才说过,如今圣主临朝,喜文章,好风雅,年节儿时候常在御花园中摆宴,邀文武官员品酒论诗,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日子长了便成了风气,即便这距京都千里之外的燕州城,亦不能免俗。
  富贵人家大也都在城外盖了园子,每逢和暖春日或邀三五风雅之士,亦或亲朋去城外游园赏景,父亲虽屡第未中,却有秀才的功名在身,还是潘家蒙学里的先生,便常被邀去参加什么诗会宴席,家来也会把那新鲜有趣的景色故事说给她们姐弟俩听,权做个消遣。
  这会儿听见李妈妈说的热闹,不禁道:“妈妈可是常去逛园子吗?”
  李妈妈老脸一红:“这个,老婆子哪有那样的福气,是听几个在那园子里做工的老姐妹儿们说的,只听说过,却没亲眼见过,这回儿可是托了大娘子的福,老婆子能去见识见识那富贵人家的园子什么样儿,想来跟天上王母娘娘的瑶池仙宫差不多吧。”
  皎娘听了这话,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便收拾的再好,也不过就是亭台楼阁,轩馆花木罢了,哪能称得上什么瑶池仙宫。”
  李妈妈:“这可难说,谁也没上天去见过王母娘娘的瑶池仙宫不是。”
  两人正在这儿说着闲话儿,潘府的小厮来回说大爷得了大娘子的信儿,本要家来,却不妨今儿席上多吃了几盏酒,醉的很了,怕家来又要搅的大娘子不安宁,索性就在那边客房里歇下了,特意带话儿来说,既叶氏夫人相邀,便去散散心也好,省的成日闷在家里,若觉舒心越性多住些日子也无妨。
  第20章 辗转反侧度时如年
  皎娘让李妈妈抓了几个钱给那小厮吃酒,好生送了出去,转回来见皎娘神色淡淡,忍不住道 :“大娘子怎的一点儿都不着紧,要知道如今可不比从前了。”
  这话皎娘倒有些不明白了:“如今怎样?从前如何?”
  李妈妈:“从前大爷在衙门里当差虽也体面,那月例俸银却都是既定的,如今医馆里掺了股,那医馆又是咱们燕州城头一份的红火,便分红也不是个小数呢,这男人家手里能使唤的活钱一多,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皎娘:“银钱多手头宽裕些怎就不好了。”
  李妈妈:“大娘子到底年轻,不知道这男人家都一个样儿,便瞧着再正经,心里头也有那花花儿的心眼儿,家里娘子厉害些许还能老实,若跟大娘子您这般温软好性儿,不理不问的,手里没银钱也还罢了,穷得叮当响,有那花花心也没用,一旦有了银子,便不想也有勾魂的往前凑,男人家哪里禁得住勾,三凑两凑就成了真事,大娘子您这再不理会,回头大爷真抬回来一位小的,您可有的气了。”
  皎娘倒是愣了愣,这事儿之前她真没想过,自嫁过来跟相公相敬如宾,从未红过脸,也没往旁处想过,这会儿李妈妈一提,皎娘认真想了想,觉着若是相公有意纳妾,自己总不好拦着,貌似也没必要生气,便道:“男人三妻四妾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李妈妈愣了好一会儿方回过神来,心道大娘子这心胸实在大的有些过了,竟然能和颜悦色的谈论丈夫可能纳妾的事,难道这世上真有戏文里那样贤良淑德不嫉妒的妇人吗,李妈妈可不信,莫说他们这样才成婚一年的年轻夫妻,就是那过了几十年的老夫老妻,男人要是真想纳小,也没说这么大度的。
  转念一想,便又明白过来,大娘子虽说模样好,性子也好,身子却不好,三天两日的便要病上一场,吃药跟吃饭似的,是娇弱的惹人怜爱,可光惹人怜不能生养,终究不中用,有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总不能断了潘家的香火吧,这纳妾还不是早晚的事儿,想必大娘子早已料到自己不能生养,自然要大度些。
  李妈妈在心里琢磨了一番,深觉自己猜出了大娘子的心思,忽觉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忙道:“大娘子既想到这节上,倒不如早做打算,与其等着大爷自己抬进来一个,倒不如大娘子您先下手为强,给大爷挑个人,寻那良家身本份,身子康健好生养的,最要紧是跟大娘子您一条心,若大娘子不想劳神,此事交给我老婆子,一准儿寻个老实妥帖,好拿捏得。”
  皎娘听到这会儿方听明白李妈妈的意思,一时有些哭笑不得,她何尝说要给相公纳妾了,就算自己不觉男人三妻四妾有什么稀罕,却也不会平白无故上赶着给丈夫纳妾,这不是大度,这是脑子有问题。
  更何况,就算自己真脑子有问题要给丈夫纳妾,也绝不会让李妈妈去挑人,这婆子的心思就差挂在脸上了,想到此,皎娘又不禁暗暗叹息,当日爹娘之所以答应这门亲事,就是觉得潘复既无父母也无兄弟姊妹,虽孤清却落个拎静,有个衙门里的差事,不能大富大贵却能养家活口,不富贵便不会有吃喝嫖赌那些恶习,也不大会有人上赶着巴结,谁成想认识了京里来的梁惊鸿,参股医馆,赚了银钱,这还没富贵起来呢,李妈妈就惦记上了,爹娘若知道,不知道后不后悔。
  相公不过是个衙门的文书小吏,参股也不过赚了点儿小钱,就有人惦记上了,可想而知那些真富贵的了,念头至此却不知怎么竟然想起了梁惊鸿,不仅摇了摇头,怎想起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了,想来是前次他给自己看诊的时候,李妈妈不时偷望他的缘故,一个老婆子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青春女子。
  不想跟这婆子再说这些,便挥挥手遣了她下去。李妈妈虽有些失望到底不敢造次。
  皎娘也未往心里去,想着明儿就跟叶氏往别院去了,虽说自己跟叶氏自来投契,走动的也亲近,到底自己是个陪客,那别院再好,总归也不如家里自在,加之自己又有择席的毛病,往后几日指定要睡不好,便趁着今儿在家,早早便睡下了,这一觉倒睡得极踏实。
  皎娘是睡踏实,却有心急火燎睡不踏实的,梁惊鸿虽也早早便上了榻,可一想到明儿就能把人揽在怀里,想怎么亲近便怎么亲近,心里那把火烧的便愈发的旺,哪里还睡得着,翻来覆去如烙饼一般,直到听到街上头陀报晨的梆子声索性不睡了,一咕噜起来往院子里的空地上打拳。
  出了一身汗,方消下了一些火气,沐浴更衣过后,瞧了眼架子上的漏刻,时辰尚早,估计表姐这会儿刚起身,只得寻了本书坐在窗下消磨功夫,只是举了小半个时辰,也没见翻页,倒是不时抬头看看架子上漏刻。
  潘明成进来的时候,便见手里虽执着书,眼睛却直勾勾盯着架子上的漏刻,神色颇有些急躁难耐,一副恨不能上去砸了那漏刻的样儿,哪有半分平日里世家公子的从容气度,不禁打趣道:“难为这时节惊鸿兄还能看进书去,当真令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看见他,梁惊鸿放了手里的书道:“这一大早的你怎么来了,潘复那边可妥当?”
  潘明成也不跟他客气,坐了下来道:“惊鸿兄把那南边倚泓轩的台柱子南楼月都弄来了,还有什么不妥当的,有南楼月陪席,昨儿可是溜溜儿喝了一夜酒,这会儿睡得跟头死猪一般,便是用开水烫估摸都醒不了,你尽管放心,便是醒了也舍不得家去的。”说着叹了口气:“也不知玉先生当日怎么想的,竟应允小师妹嫁了潘复。”
  见自己一提起皎娘,梁惊鸿脸色有些沉,便知他心中不喜,也不好再说下去,打了个哈哈岔过话头,说起北国那边儿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皇室秘闻。
  第21章 皇室秘闻
  潘明成道:“惊鸿兄听没听说北边新封了左右贤王,这左贤王是嫡长子倒不新鲜,而那位右贤王的人选,倒有些稀奇,惊鸿兄可知是哪个?”
  梁惊鸿却挑了挑眉:“萧璟瑀。”
  潘明成愣了一愣继而道:“惊鸿兄倒真是猜得准。”
  梁惊鸿却道:“看来真是他了。”
  潘明成道:“前日里跟几位先生吃酒,席间说起北国逸闻,对于这右贤王的人选,先生们颇有兴致,便都猜了一猜,几位皇子都可能,唯有萧璟瑀无人提及,怎的,惊鸿兄竟会猜到。”
  梁惊鸿自然知道潘明成的意思,这萧璟瑀是北国圣元帝的老来子,这位圣元帝身体康健颇为长寿,又好女色,后宫中美女如云,故此皇子也生的多,有整整十六位皇子,这萧璟瑀正是二十年前老皇上六十五上得的,是老来子,皇子中最小的老幺,自落生便颇得老皇帝偏爱,按理说如此得宠的老来子,封个右贤王也在情理之中,可坏就坏在这萧璟瑀的生母虽是一位大美人,却并非北国人。
  也就是说萧璟瑀虽是北国皇子却有一半异国血统,不能算真正的北国人,虽地位跟旁的皇子一样尊贵,可在储位之争中这一半的异国血脉便是大忌,而北国的右贤王虽不比左贤王要紧,却也是手握重权,若有异心,岂非动摇国本。
  更何况萧璟瑀又有个风流浪荡之名,便南楚这边都听说了不少他那些风流故事,还被说书的编成了故事,在茶楼酒肆中广为流传,这样的人当了右贤王,岂不荒唐,故此,只要对北国的形势有些了解的,便不会猜他。
  可梁惊鸿却不认为那萧璟瑀是个只知风流浪荡的纨绔皇子,若果真如此,北国的老皇帝绝不会如此偏爱,那老皇帝可不是吃素的,一国之君,若是连这点儿识人之能都没有,如何能统御文武百官。
  更何况,自己虽未见过萧璟瑀,却知道他的诗,萧璟瑀虽是北国皇子,却颇有文采,常吟诗作对,有那猎奇的书商特意归拢收集,印成诗集发售,因多有清丽缠绵,悱恻婉转之句,极受闺阁女子们喜欢,即便南楚这边也是颇有名声,甚至还被歌妓编了曲子传唱,故此,即便梁惊鸿没读过他的诗集却听过他诗句编的曲词,初听之时只觉委婉缠绵,可再听便能听出委婉悱恻中的筋骨,所谓诗以言志,从他做的诗便能看出这萧璟瑀并非庸碌之辈。
  而纵观北国老皇帝的十六位皇子,不是莽夫就是混账,只要那老皇帝没老糊涂,封个右贤王有什么可稀奇的,不过封个右贤王是国事,不算是什么皇室秘闻吧,况这秘闻还传到了南楚来。
  想到此,便问了一句,潘明成笑道:“这北国封个右贤王的确不算皇室秘闻,可若这新封的右贤王拒婚,拒婚的女子还是北国太后一族的贵女,且为拒婚竟宁可自请削爵,惊鸿兄说这可算不算秘闻。”
  梁惊鸿点头道:“这萧璟瑀倒是个人物。”
  潘明成:“岂止是人物,还是个情种呢,听说他之所欲拒婚是为了个歌姬,引得北国老皇帝大怒,虽未削爵,却责令他在府中静思己过,不得出府半步,古人云美人乡英雄冢,真是诚不欺我。”
  梁惊鸿目光一闪,刚自己还纳闷,潘明成自来不是个爱嚼舌头的,却这么一大早跑来跟自己聊什么北国的皇室秘闻,这会儿方才明白,合着拐了这么大弯子,在这儿等着自己呢。
  看起来,他还真把皎娘当成小师妹了,莫非他心里也惦记过皎娘,想到此,脸色阴了阴,呵呵笑了两声:“过往倒不知明成兄亦是怜香惜玉之人。”说着扫了潘明成一眼,未再说一句,径自去了。
  虽未说话,脸上还带着笑意,可临走那扫过来的一眼,却仿似寒刀冷刃,梁惊鸿只觉遍体生寒,抬手一抹,竟出了一头冷汗,待汗落下来,想起梁惊鸿的脾气,暗道麻烦了,忙追了出去。
  梁惊鸿心中有些恼潘明成,当初自己问他皎娘的底细,他就吱吱呜呜推三阻四的,自己还真当他不清楚呢,如今看来竟是暗藏了小心思。
  心中恼恨,便更添了急火,一把急火烧起来哪里还有半分耐心,从宅子里出来也不乘车坐轿,招呼人牵了自己的青白狮子骢过来,翻身上马,一抖缰绳 ,那马嘶鸣一声,往城外疾驰而去。
  待梁惊鸿追出来,只瞧见那马蹄扬起的一阵滚滚烟尘,潘明成忽的叹了口气,自己这一趟却是弄巧成拙了,早知道自己又何必多此一事。
  第22章 怎可能是自己家
  再说皎娘,一夜好眠起来,精神颇佳,起身洗漱刚收拾停当,叶氏便来了,时辰尚早,也不着急,与皎娘一起用了早膳,方动身。
  马车里宽敞舒适,春日和暖,风景正好,叶氏便命卷了窗帘上去,又吩咐车夫行的慢些,反正不着急,两人一路上说话儿赏景儿很是自在。
  皎娘自小身子弱,极少出门,嫁给潘复之后,虽难免应酬,偶尔出去走动,却也不过年节儿时才应承应承,说起来也就是灯节儿时候,被潘复说动,去了一趟明楼观灯,却还着了寒凉,病了这许多日子。
  跟相公去明楼观灯的时候,却还在正月里,虽穿的暖和,那吹在身上的风也是寒浸浸的,不想这一晃便已是春和日暖,就连拂面而来的风都暖融融的,带着淡淡的青草香,令人心情大好。
  从车窗望过去,两侧的杨树外皆是一片青沥沥的嫩草,远处田间有一家人正忙着春耕,丈夫牵着牛在前面,妻子在后面扶着犁,七八岁的小子用衣襟兜了一兜种粒,跟在爹娘后面一点点洒进地里用脚埋起来,年纪虽小,动作却利落的紧,可见是做惯了的活计,地头上还有个五六岁的小丫头,坐在小板凳上,梳着两个小抓揪,眼睛直勾勾盯着地里的爹娘哥哥,大约受了什么委屈,扁着嘴一张小脸红红的,等着那三口子犁完了一溜回来,小哥哥把地垄间刚摘的野花别在小丫头的抓阄上,小丫头这才笑了起来。
  瞧见这兄妹俩,皎娘不禁想起了冬郎,冬郎小时候也很粘自己,只要从学里家来第一件事便是来寻自己,若赶上时气不佳,自己病的起不来,冬郎便会守在炕边儿,或看书或写大字,外头邻里间边边大的孩子叫他出去玩,也不理会,因此还得了小书呆的绰号,便是现在那些孩子有时也会叫一声小书呆。
  自己身子好,有精神的时候,便在院子里做针线,听着冬郎背书,从三字经背到千字文,朗朗书声仿似不过前儿的事儿,不想一转眼都去京里进学了。
  想到此,皎娘不免有些出神,竟连叶氏唤她都未听见,白等叶氏轻推了她一把,方才回神:“可是到了?”
  叶氏摇头:“刚出城,还得走一会儿呢,我是瞧妹妹盯着外头半天都不说话,怕你睡着了这才唤了你一声。”
  皎娘:“叶姐姐说笑了,这才刚起来多大会儿,怎会又睡,我是瞧着外头的好景致,有些舍不得移开眼了。”
  叶氏噗嗤一声笑了:“妹妹可真是,这算什么好景致,不过就是寻常田间野地罢了,这就移不开眼了,等到了别院,该如何,难道连觉都不睡了。”
  皎娘有些不好意思道:“姐姐常出来走动,想来不觉得新鲜,我出来的少,见识也少,瞧什么都觉着好,让叶姐姐笑话了。”
  叶氏拉了她的手:“你我的情份,怎会笑话你,不过就是有些心疼你身子弱,不能出来走动,好在如今康健了不少,脸色也比刚见你那会儿红润了,想来平日里吃的那个药膳极有效用,莫要间断才是,吃上个一两年,估摸着就全好了,不知是哪个大夫竟有这般本事?”
  叶氏一问,皎娘倒有些犯难,若是别的郎中也没什么,直接说与叶氏便是,偏偏梁惊鸿并非郎中,即便他给自己看诊开了药膳的方子,还颇热心的让府中妈妈给自己熬煮药膳,可皎娘就是有些怕那人,若是梁惊鸿天生恶相也还罢了,偏偏生的极体面且总是带着笑,看上去诚恳亲切,相公常说他没架子,出身虽好却不似那些富贵子弟一般目下无尘,但无论相公怎么夸他,皎娘总是能避则避,实在避不开也匆匆见个礼便走,若不是相公跟他亲近来往,还有药膳的事,皎娘真巴不得两人永远不碰面才好。
  自己都是能避则避的,又怎好引荐给叶氏,平白添了许多牵扯,想到此,便含糊道:“不是寻常的郎中,是我家相公一个朋友,帮忙看了看,开了个药膳的方子。”
  叶氏岂会不知这郎中是何人,说这些不过是为了探探她的心思,故此刚问的时候便暗暗度量着皎娘神色,见她欲言又止颇有难色,说话亦遮三挡四含糊其辞,可见并不待见,也难怪那魔星着急呢,瞧这样儿,别说有意了,根本是连提都不想提的,恨不能老死不相往来的才好呢,这要是想把人弄到手,不使点儿手段,绝无可能。
  叶氏本为试探自然不会刨根问底的为难她,也就顺着岔过话头,知道皎娘惦记她兄弟冬郎,便把京里的一些逸闻趣事,捡着不打紧的,说了一些,果然皎娘听的极为认真,时不时还会问上一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