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我在1982有个家> 我在1982有个家 第258节

我在1982有个家 第258节

  漏勺不甘示弱:“我娘是你的奶奶,你把这话回去说给你爹听,看你爹怎么揍你!”
  王忆认出这个小孩,因为小孩给他印象挺深刻的。
  当初大胆夫妻想把城里表妹介绍给他,然后请他去吃饭,吃完饭他在祖祠前看人推磨时候碰到过小孩,他对这个名字记忆深刻,叫猪蹄!
  看见猪蹄他才意识到,队里还有孩子没来上学,于是把猪蹄喊下了叫过来问道:“猪蹄,你怎么不来上学?”
  猪蹄对他倒是顺从,一喊就过来,但过来了也不说话,只是低着头。
  王忆对王丑猫招招手,把猪蹄的碗递给他说道:“去打一碗,跟漏勺师傅说一声,多给点粉条和花脂。”
  王丑猫对他盲从,二话不说立马去排队。
  王忆摸摸猪蹄乱蓬蓬的脑袋说:“中午饱饱的吃一顿,下午过来老师给你理个发,等老师再给你发一身新衣裳。”
  猪蹄还是低着头不说话。
  一碗菜拿来,热气腾腾满满当当。
  王忆递给他,他低着头端着碗走了。
  早上跟秋渭水在码头搭话的春茗嫂子过来送钱。
  她手里拎了个篮子,见了秋渭水递上去:“蛏子、海虾、淡菜、小墨鱼、石甲红,家里没啥好的,这都是昨晚和今天早晨捡的,嫩、鲜、滑,小秋你尝尝。”
  秋渭水要拒绝,王忆笑道:“拿着吧,嫂子一片心意。”
  听到这话她便接过篮子,说:“嫂子你把你幺弟媳妇的号告诉我,我给你尽快捎过来。”
  春茗嫂子高兴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不急不急,下个月才办婚礼呢。”
  中午王忆把小海货给简单来了个白灼,然后调了个酱汁让秋渭水来蘸着吃,然后再来一碗烩菜。
  秋渭水在树下支起桌子,两人坐在槐树下嗅着槐花香吃的慢慢悠悠。
  初夏的海风真舒服,恰到好处的吹在人身上。
  到了吃饭的点,岛上四处炊烟袅袅,远处海上有大船拉响汽笛。
  呜呜的声音悠长绵软,压过海浪声传到岛上来。
  秋渭水胃口很不错,说说笑笑的把一碗烩菜都吃掉了。
  海货也吃的差不多,小老鹰跑来蹭饭,蹭了一把蛏子肉和几条小墨鱼,吃的心满意足又回去藏了起来。
  王忆觉得它没有个鹰样子,太弱鸡了。
  下午邮电局的船来的挺早,王忆把秋渭水送上船,生产队给她准备了礼物,都是岛上特产。
  黄鱼鲞、墨鱼鲞、虾干、海米、瑶柱、鱼干等等,给装了一箱子。
  王忆到了后张有信说道:“来的正好,王老师,有你的货件,都是沪都过来的,一共有四个箱子。”
  沪都来的货件?
  王忆疑惑,自己不是昨天刚去邮电局办的邮递吗?这外岛的快递效率这么高了?
  他凑上去一看不是自己的箱子,还真是沪都邮寄过来的。
  然后看看邮寄人,哦,杨兵、陈谷,这是外贸市场又给邮寄东西了。
  里面应该还是办公用品,还挺沉重的。
  随着货件还有一封信,王忆打开一看,是杨兵的来信。
  这位主任不愧是孔孟之后,确实有几分的文采,一封信写的洋洋洒洒,王忆横竖没事干,仔细看了一会,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信纸都写着一行字是:
  王校长,你怎么还不来送锦旗?!
  王忆让张有信先别走,他要了信纸信封当场回了一封信,也是洋洋洒洒好些字,然后字缝里也就一行字:
  锦旗制作较难,外岛条件不好缺材料,正在制作中,等到制作完全立马去沪都见杨主任!
  邮寄了信、送走了秋渭水。
  然后学生上劳动课,王向红安排的社队企业工作小组也到了,一共来了五个妇女,刘红梅带队,还有秀芳等人,全是生产队里手脚麻利的妇女。
  这样王忆只剩下一件事了。
  开工做海鲜小凉菜。
  全力给生产队搞钱!
  第171章 民兵队换制服
  22年的凉菜行业早就已经大放光彩,得益于调味料的丰富加上东西南北各地区物资交流的便利,各种凉菜那是灿若繁星。
  海鲜小凉菜是其中特别灿烂的那几颗星之一。
  特别是这些年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海货被送到了西南西北各个地区,各种拌菜成品酱包、料包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王忆各式各样的采购上了一批带了过来。
  外岛海货多,小海鲜尤其多。
  特别是赶海捡到的,都是个小味鲜数量多,在社员们手里这东西没价值,可如果加上佐料调个味儿,那价值就大了。
  王忆从大灶里拿出来一些黄瓜。
  这是在82年买到的春黄瓜——鲁省的大棚种植业已经开始发展了,国家农业部还没有正式提出菜篮子工程,可是相关构想已经出炉了,王忆听广播、看报纸都碰到过相关介绍。
  黄瓜用来拌蛤蜊肉、螺肉,这个很简单他就会拌,甚至用不着成品料包。
  拌凉菜可以带上漏勺,这人的刀功很了得,比妇女们要有用,他把黄瓜递过去让他切丝,他洗干净后剁掉头尾便‘多多多’的切了起来。
  一边给黄瓜打着丝他一边问:“校长,现在的黄瓜不便宜吧?”
  王忆准备着配料,漫不经心的说:“还行,不贵,春黄瓜下来了,现在是大棚菜贵。”
  他说的不贵也是相对的,相对以前的大棚蔬菜不贵,其实现在外岛的黄瓜不便宜。
  可能是蔬菜种植需要技术和理念,反正海福县本岛明明有足够土地却不种蔬菜,全是经济作物,所以尽管如今春黄瓜已经普遍下市了,外岛却不多见。
  他按照邱大年花钱买来的配方学着自己搭配调料,把姜片、蒜碎、醋和酱油按照重量来搭配,搅拌均匀再点上香油、放上盐、放上白糖。
  等到黄瓜丝出来,他将黄白色的蛤蜊肉配上绿油油的黄瓜丝,这样好看又好吃。
  蛏子肉可以用辣椒油拌。
  厨房里有干红辣椒,他以八角、花椒调味炸辣椒油,大个的蛏子肉里放上香菜叶,倒上辣椒油后再用调料调味,最后洒上白芝麻,比黄瓜丝拌蛤蜊肉还要好看。
  王东喜过来帮忙,看着王忆娴熟的将凉菜拌出来他赞叹道:“王老师我发现你们大学生可真厉害,什么都会做呀。”
  王忆感叹道:“技多不压身,活到老要学到老,指不定什么时候哪门手艺就派上用场了,我跟你说个事你就明白了。”
  “今年我们77级大学生不是毕业吗?你应该知道吧,我们虽然是77级但是78年3月才正式去上大学,然后今年1月份毕业。”
  “对,知道。”王东喜说道,“你们和78级的大学生同属于82届。”
  王忆说道:“嗯,然后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实习了,今年正式分配,虽然是学校分配可是各家单位也要来选人,人家单位不可能盲目的接受我们毕业生。”
  “这样当外交部来我们学校的时候,因为我们专业不对口,外交部没打算在我们系要人。”
  “可是我们班一个女同学却去找到了外交部的领导然后展示了厨艺,然后她诚恳的向领导们说,她的外语水平虽然较差,但很有上进心会继续学习,她又说她有一手好厨艺,这样可以外派他国进行工作。”
  “工作期间她可以协助大使馆的厨师提供饭菜,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工作人员能吃上心仪的家乡菜,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了。”
  “就这她愣是说服了来招生的领导,特批给我们系一个名额,就把她给招走了。”
  王东喜听了这话后连连顿足:“王老师你的厨艺也很好,你怎么不去展示一下?那可是外交部呀,是我们尊敬的周总理曾经亲自负责的单位!”
  他没怀疑王忆在扯淡。
  这年代是个奇迹的年代,只要胆子大,师兄放产假!
  连特异功能和气功都能在这年头大行其道,老百姓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王忆调理着调料说道:“我不去,我大学期间就决定回来报效咱们可亲可爱的家乡,这是我父亲的遗愿,他希望我能向支书学习。”
  “有了本领以后不能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王东喜这人是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所以他老是关注报刊广播等各种媒体上的新闻消息,想着怎么带领家乡脱贫致富。
  这点他是有心思的,王向红明白他的心思,否则就凭他几次三番怂恿社员搞大包干、分船分家这回事,王向红早把的文书职位给免掉了。
  不过他这人也只是有理想,胆量和本事都不行,属于秀才。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那种秀才。
  这样听了王忆一句“有了本领以后不能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帮助家乡摆脱贫困”他顿时热泪盈眶。
  这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他反复念叨了几遍,激动的说道:“王老师,要把这句标语写到咱们校舍的外墙上呀,这话太好了,在我看来仅次于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王忆说道:“这个不忙,咱先想着怎么带领生产队脱贫致富奔小康。”
  王东喜疑惑的问道:“就靠这些小零嘴就能带领生产队脱贫致富奔小康吗?”
  “你觉得不行?”
  “我不是觉得不行,我是觉得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不缺,咱卖给谁去呀?”
  “你尝尝再说话,尝尝味道再说它是不是家家户户都不缺。”
  大迷糊蹲在门口说道:“王老师,我不用尝就知道味道肯定好。”
  王忆明白他的意思,笑道:“放心,你晚上有的吃。”
  大迷糊顿时惊喜了,问道:“这些都是给咱们吃的?”
  幸福它来的那么突然,就像龙卷风。
  “做梦呢?生产队要去卖的,不过今天先不去,今天先调整一下这些凉菜的口味,所以晚上咱生产队的有得吃,我会挨家挨户分配一点。”
  幸福它走的又那么快,也像龙卷风。
  今天送上来的海货还不够多,品类也不够丰富。
  不过其中有些好东西,比如海瓜子和泥螺,这些东西被王忆做成了醉瓜子、醉泥螺,这个简单,他买了腌料酒,加点盐和糖用酒泡上即可。
  但这种菜也不简单,海瓜子、泥螺都是小海鲜,肉嫩进味快,要想调好味道就得拿捏配料的用量。
  这就是王忆今天先不去出售的原因,他得根据社员们的评价做调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