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我在1982有个家> 我在1982有个家 第906节

我在1982有个家 第906节

  他记起来当时伍千里的老家好像就是在一座湖泊上还是海边上,他们家便是疍民,伍千里还说过他们家里世世代代住在水上,所以想要去内地买一栋大房子。
  这时候王向红又问欧人民:“你父亲还有你爷爷叫什么?”
  欧人民摇摇头:“谁知道?我都没见过他们,都死了,我爷爷是40年死的,我爹是44年死的,那年我还不到一岁呢。”
  王忆叹了口气问道:“你母亲没有给你说过他们的名字吗?”
  欧人民笑道:“说过也没用,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你们都有大名小名,我们在海上的都是小名,随便起个名就行,你叫二鱼他叫三虾。”
  “你看我们天天飘在海里,叫啥也没啥用,因为好些日子说不准都碰不上几个人,更碰不上熟人。”
  “我这个名字是后来上岸买粮食,政府要给我办户口本,然后得知我是海龙队的后人,一个当官的给我起了这么个名字,说我爹我爷爷他们都是为人民牺牲的,就让我叫欧人民,说是让我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人民。”
  听着他们说话的大胆说道:“政府让你家免费领柴油,是不是也因为你的身份?”
  欧人民说道:“不是,是想让我们换机动船,我才不换,有了机动船就得有柴油,就得上岸了。”
  王向红说道:“你们不愿意上岸住吗?”
  欧人民又把给王忆的那一套话解释一通,王向红说道:“你们到我们岛上来住吧,到我们生产队里来!”
  “我们队里跟其他队不一样,绝对没有人欺负你们!”
  欧人民摇摇头。
  他还是不愿意上岸。
  这时候欧亿忍不住了,说道:“爹,那你领着娘走吧,我跟弟弟妹妹留下,我们要上岸!”
  欧赤脚也说道:“爹呀,海上的日子太不好过了,医生是好人,他不要钱给娘治病还给咱吃好吃的,他家里头的肯定是好人,我也要跟哥留下,我俩照顾弟弟妹妹。”
  欧人民有些生气,用他们的方言开始叽里咕噜的嘟囔起来。
  王向红也用方言跟他说话。
  欧亿欢喜的笑道:“队长在劝我爹留下,船还是我家的,我家可以用鱼虾跟生产队里换粮食、换衣裳。”
  王向红听到了他的话,便指向孩子们的衣裳又跟欧人民说起来。
  欧人民耷拉下脑袋说道:“那我晚上想想吧。”
  他们还是继续要住在船上,一心想搬到岸上住的孩子们也更喜欢住在船上,不用欧人民说话,他们便爬回船上进自己房间去睡觉了。
  王向红让王忆也回去睡觉,王忆笑道:“行,我这就走,队长,以往我给队里引进几个人,你都是推三阻四的。”
  “这次你自己怎么主动想引进这么一大家子人?因为他们是海龙队的后人?”
  王向红说道:“你引进人来,我可没推三阻四,我那是让你好好琢磨,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冲动行事。”
  “我让他们一家子留下这是多少年来琢磨过的结果,而且我们老海武的欠着他们一个家啊。”
  最后这句话说的很感慨。
  王忆好奇的问道:“什么叫欠着他们一个家?”
  王向红说道:“海龙队都是白水郎,你说他们为什么要死了命、铁了心的跟小鬼子干?小鬼子本来只是侵略咱们土地,白水郎们飘在海上,跟他们并没有厉害之争。”
  “你要说爱国之心?白水郎连内陆都去不了,他们哪能爱国?”
  王忆顿时明白了:“你们曾经许诺打跑了小鬼子,给他们一座岛屿让他们上岸定居?”
  王向红点点头。
  他叼起烟袋嘴叹气说道:“但没想到海龙队跟小鬼子结下的仇比咱们外岛老百姓还要深,好些白水郎家庭都让小鬼子给屠戮了,最后剩下的白水郎要么参军要么离开,抗争胜利了,他们忘记了当时的约定。”
  “前些年我碰上白水郎就会劝他们来岛上定居——也不光是当初有承诺,最主要的是现在党和政府是人民的组织,为人民做主、带领人民过好日子,白水郎也是咱们炎黄子孙、是咱们中国人民,应该一起过上好日子,不用再风里来浪里去的折腾。”
  “但白水郎警惕性很高,不信任咱们,他们只肯要我给的粮食,不愿意留在咱天涯岛。”
  “今天这一家人还行,看起来愿意上岸定居了,我应该能留下他们,让他们不用继续在海上风雨飘摇了。”
  老队长很有人民干部的觉悟。
  他看到处于苦难中的贫苦人民他都愿意帮一把手。
  就像王忆曾经给李岩京在笔记本上的留言,老队长的志向是:畅迎红日走,终生莫停留。志在百花繁开日,红旗插遍全球。
  欧家人的船上有虾、有鱼,他们还晒了鱼鲞,这些都被王向红以队集体的名义收购了。
  另外他们船上还有一样好东西:珍珠!
  疍家人很会养海贝、采珍珠。
  实际上关于疍民的来源所传甚广,有的说是明朝时期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后将其所属的汉军后人都给发配海上,命其终生不能上岸,所以有了疍民。
  这说法不对,陈友谅就是疍民之后……
  也有的说疍民出现于隋唐时期,是朝廷驱使渔民采珠而采珠这活危险,渔民们逃难逃到了海上,遂成疍民。
  这说法也未必对,但它说出了疍民的一个能力,采珠。
  王忆早上起床后出去对着朝阳打太极拳,然后被王向红招手叫了过去:“你过来,欧家人给你留下了一些好东西。”
  他打开个木头匣子,里面全是大小匀称的好珍珠。
  不用说,这都是野生贝类出产的天然珍珠。
  这种珍珠在82年是值钱东西,但在22年可就价值不大了。
  哪怕是天然珍珠价值也不高,王忆了解过这行业,他看现在的木头匣子里的珍珠个头匀称、大小相仿,光泽细腻且个头颇大,这种还比较值钱,一颗可能价值个千八百。
  但匣子里总共也就是四五十枚珍珠,这钱他看不上眼。
  现在他更关注的是王向红那句话:“给我留下了一些好东西?留下了?那他们已经走了?”
  王向红很无奈:“走了,半夜不知道什么时候跑了!”
  王忆听得也无奈,这家人是真不愿意上岸啊!
  王向红倒是可以理解,他说道:“从建国以后,国家就在号召白水郎上岸居住,其实这三十多年来绝大多数的白水郎已经上岸了。”
  “剩下只有寥寥的白水郎还飘在海上,而依然飘在海上的就是不愿意上岸的老顽固。”
  王忆说道:“算了,牛不喝水强按头,这不好,他们不愿意上岸就随他们去吧。本来还要给他们换粮食呢,这不换了吗?”
  王向红说道:“我昨晚给他们算账换钱了,那个欧人民估计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咱们的安排,就趁着晚上跑了。”
  他合上匣子交给王忆,说:“这东西挺好,你留着给小秋老师打一套珍珠首饰——价值不低呢。”
  现在市场上珍珠价格确实不低,跟22年情况还不一样,因为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内珍珠养殖业大爆发,人工珍珠开始批量登陆市场。
  这事王忆还算了解,国内的珍珠养殖工作开展的挺早,1958年我国第一个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基地就在合浦建立,次年海水珍珠便养殖成功。
  到了61年我国又在北部湾畔建成了第一个人工珍珠养殖场,65年珍珠贝人工育苗成功,这项成果结束了我国海水珍珠纯天然采集的历史,开创了珍珠养殖生产进人全人工培育的新纪元。
  然后就没了。
  65年之后社会啥情况懂的都懂,然后珍珠贝人工养殖、珍珠人工培育工作陷入停滞,一直到九十年代才算是彻底恢复。
  于是现在这年头市场上的珍珠还以野生珍珠为常见,价格较高,社会上能戴上一串珍珠项链的女同志要么是归国华侨要么是万元户。
  王忆早就发现这个商机了,他安排麻六在小商品批发市场往外卖珍珠——小批量的卖出,并不进行批发,细水长流,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别人的注意。
  当然他卖出的都是人工培育珍珠,像欧家人给他留下的这种天然珍珠就不卖了,正如王向红所说,以后留下来给秋渭水打造首饰好了。
  他拿了珍珠正要离开,一扭头眼睛掠过海上习惯性的想看看初冬海上的风景。
  结果却是看到了一艘双帆船从天海尽头行驶而来。
  他指着那帆船说道:“咦,那不是欧人民的船吗?队长你不是说他们已经半夜跑路了吗?这怎么又回来了?”
  王向红眯着眼睛看,疑惑的说道:“是,是他家的船,他们怎么又回来了?走,过去看看。”
  两人上了码头,双帆船乘风而来,也缓缓靠上了码头。
  欧人民领着儿子们降下风帆,他垂头丧气的走过来,正好低头看到了王忆和王向红。
  两人一脸疑惑。
  他则一脸尴尬:“我、我去那个啥,就是趁着天亮去了一趟那个岛屿,昨天那个岛屿。”
  王向红疑惑的看向东方天边。
  这不是刚天亮吗?
  欧人民嘀咕着说:“我答应过你们王老师,答应过,那岛屿下藏了东西,一些坏东西,我说今天天亮就给他,我就去拿了。”
  王忆问道:“不是咱们说好中午头水温高了的时候再去拿吗?你现在下水这正是一天里最冷的时候呀!”
  欧人民急忙说:“我不怕冷,有光就行了,能找到那个……”
  “爹你说实话吧,你就是想跑。”欧赤脚心直口快的说,“不过到了早上咱们又饿了,结果船上没粮食,只好再回来。”
  王忆和王向红恍然大悟。
  欧人民说道:“不是、不是没粮食,不是饿了。就是、就是,唉,反正我把那些东西拿回来了。”
  他用个小眼大网兜拎着一堆东西,下船来一起交给王忆。
  王忆打开,他和王向红一看。
  王向红诧异的问道:“咦,这是什么?全是些铜印的板子呀?”
  王忆经过昨天欧人民的提醒已经隐约猜到了这些板子的身份,如今看到这些铜板更是确定了它们的身份:
  “以前的假币制造印版!”
  王向红听到‘假币’两个字顿时眼睛睁大了,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
  他拿起一块铜板定睛看去,疑惑的问道:“不对吧,这上面是什么东西呀?这不是咱们的人民币图案呀。”
  王忆说道:“肯定不是,这是民国的老钱印版吧?”
  他伸手去拨弄了一下这些印版,都是不熟悉的图案,另外最下面还有一些厚重的铜钱。
  看到这几个铜钱他眼睛亮了,赶紧拿到了手里:“嘿,这是好东西,这里还有雕母钱呢!都是清朝的雕母钱,这些东西挺有意思的!”
  雕母钱值钱,属于古董文物。
  他拿了一枚擦擦上面的铜锈看去,这是一枚道光通宝,清朝铜钱。
  第425章 精选优秀队集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