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43节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43节

  “这,倭寇国中动乱,未必能赔得出来。否则也不会犯我边境。”
  哎哟,有人反驳之,朱至气乐了,“我竟然不知,因为他们日子不好过,因为他们国中大乱,所以他们就能来我大明掠我百姓之财,杀我百姓性命。你莫不是倭寇,否则怎么尽帮着倭寇说话?咱们的百姓你倒是心疼心疼,多少人命丧于他们之手,你倒是为他们哭一哭。我竟然不知,一个人穷就能理所当然去抢劫,为此杀人害命都不为过。我们这些痛失财物,甚至因为他们入侵而丢了性命的人问他们要赔偿竟然都成了错。”
  一群人被骂得头都抬不起来。
  行,这事没什么好说的,就得让他们赔。
  可这只是第一个条件,还有第二个呢。倭寇还得赔大明白银三千万两!
  咳咳咳!打仗要求赔钱,这事有谁操作过吗?
  不少朝臣犯傻了!
  “公主,此事不妥!”有人再次反驳,“我大明乃礼仪之邦,岂能张口索要钱财。”
  “哦,那你以后也别拿朝廷俸禄吧。”朱至只用一句话,成功让人半个字都说不出来。
  “张口不要钱,朝廷何来的银两养你们,养天下?难不成国库里的钱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你觉得大明养军队不要钱,这一回出兵倭国,咱们样样都不用花钱?他们敢犯我大明,输了就得会付出代价,这钱,就是代价的体现,正好让周围各国都想好了,想打不花钱的仗,在大明这儿不存在。他们敢打,输了就得付出代价。”朱至对于一个个羞于谈钱的人也是服了!
  想什么呢,他们吃的用的穿的,哪一样是不用花钱的?
  饶是泰定帝和朱雄英早知道朱至的想法异于常人,这回依然为朱至这要赔钱的操作惊了惊。
  听完朱至的逻辑之后,泰定帝和朱雄英都默默算了一回账,不得不说,打一场仗其实花费不少,是得要挣回来一些。
  故而,朱至条件一提出来,倭国也是傻了眼,这,这怎么会?
  自来□□上邦都以大国自称,最是大方不过,这回竟然要他们赔钱,赔钱啊!
  当得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朱至时,一群人受到的打击同样不少。
  大明的公主如此爱财的吗?
  对啊,朱至爱财,相比于她的爱财,当然还是她那生财有道的名声更响亮。
  倭国的人也没有办法,唯有在第一时间出面,迫切于能够求见能够说动大明天子的人,让他们能免去这些巨额赔偿。
  可惜,算盘打得过于响亮,朱至当面迎对众人的指责,哪一个会觉得他们能够说服朱至改主意?
  主意是不可能改的,那能怎么办?
  倭国内有人想出个主意来,先假意答应,让大明撤兵再说!
  不得不说,无/耻的人到哪儿都不少,既敢犯于他国,偏偏又担不起后果,想着哄着人,骗着骗着没准通关就过了!
  可惜,朱至面对倭国的反应,只嫣然一笑,“告诉他们,什么时候钱到位,我们立刻退兵。换句话来说,钱不到,大明军队会继续前进。毕竟,你们敢掠我百姓,我大明军队到了你们的地盘,不杀民,不伤你们的百姓,但是,对于你们胆敢打大明主意的人,无须手下留情。”
  所谓打大明主意的人是何人,自然就是那些有能力集结军队,能够开得起船,远行入大明内的人。这些人,都是有地位的人。就算不是,也只能是。
  杀平民百姓有什么好的,上位者尸位素餐,所有的事几乎都是他们挑起来的,要杀就杀他们这些人,也算是为倭国内的百姓除害了。
  故,在朱至的好主意下,大明军队入倭国境内,杀贪官,杀贵族,更将他们贵族们的粮食全都发放给百姓。
  大明军队是为给倭国一个正告,让他们知道大明不可欺而来,绝不为伤普通百姓。
  想扣大明军队恶名,不好意思,没有这个可能。
  “想来倭国的人会知道的,大明一但长驱直入,死的只会是他们。区区小国,既然对我大明俯首称臣,自该安安分分,一再犯我边境,掠我百姓,夺我商船,他们有称臣的样子吗?既然没有,亡其国又有何不可。我大明对于胆敢来犯者,必以诛之。”
  朱至纵然同意战,也更让倭贼知道,玩心眼什么的,他们斗不过大明。
  钱,不管他们想不想给,都得给。
  果然,随大明的一波操作后,本来想哄大明退兵,眼看大明军队就要亡他们的国了,那怎么能行,钱,三千万两而已,他们给,他们给!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三千万两白银送到大明境内,大明军队就此退兵。但大明也有言在先,若倭国再敢来犯,必亡其国。
  三千万两入了国库,户部有多开心暂且不说。战事得休不到一年,倭国竟然再犯,以火油奇袭于大明,彼时已然成为李景隆手中副将的何容牢记一年前大明说过的话,倭国但凡再敢来犯,亡其国。
  随后,何容领着三万海军,其中有一半是女军驱倭国,杀入倭国之内,只用三个月的时间便亡其国!此战,天下皆知何容之勇,海军之威!
  于何容而言,这就像是启动了征战沙场的按纽,也让人想起她本为武状元。临近福建的小琉球趁着倭国进犯时也想分一杯羹,灭了倭国之后,何容转手就把区区小琉球国收拾了,毕竟好东西不少。自此将琉球归于大明一省,取为台湾省。
  这么多年以来,不仅是她,凡武举出身的武举人们,男的女的,都是文武兼备,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各部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然后,就有人提议了,武举一开,不分男/女,这么多年来,各地女子才德兼备,堪为国之栋梁,科举也该对世上的所有有才有能的女子放开。
  不意外自然又引起不少顽固派的反对,一个武举对女子开放,他们都恨不得废了,架不住泰定帝执意不肯。再加上那么多年以来朱至身居高位,于国有功,于民有惠,颇得民心,他们都不敢怎么跟朱至叫板,但要说科举都让女子们参与,他们难以接受,不能接受。
  朝堂上争执不休,代表顽固派的国子监和改革派的国风堂,免不了也吵了起来。其实那么多年以来双方没少大打出手,要说跑到宫门前打,这是第一回 。
  “陛下,臣请责罚于国子监与国风堂一众人,绝不许他们再胡闹。”马上有人提议,请泰定帝不能再纵着这一个个吵闹不休,大打出手的人。
  “陛下,读书人关心国家大事,参与国家大事,这是好事。虽言行过激了些,加以惩罚就是了。”有恨不得把外头闹事的人吊起来打的人,也有认为这个事完全不需要太在意的人。
  结果却被人喝斥道:“杨荣,你一直追随在安和公主身边,更是国风堂的先生,你偏袒于人,未免也太过了吧。你也是巴不得科举对女子开试之人。”
  是的,出面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正是杨荣,十数年的时间,有能有人的杨荣不过才三十出头,却已然有资格站在泰定帝面前,直奏于泰定帝,更能畅所欲言。
  “冯大人所言甚是。我虽为男儿,却认可天下有能之女子。如今几位大人也都证明自己的本事并不逊于任何男儿。开科举既为拢天下人才,吾以为科举更应该面对天下人,自然包括女子。”杨荣又不是现在才让人知道,他一直认同女子参加科举。
  能够有本事过五关,斩六将,一路从乡试杀到殿试的人,多少都有点本事,对于有本事的人,杨荣有什么理由拦着人不让他们出头,那不是笑话吗?
  “你......”面对杨荣的豁达,对面的人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冲上去把杨荣咬死!
  就是有不少像杨荣一样的男人,认为女子参加科举,出仕为官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才让女子成势。否则早些年把像何容那些急于出头的女人解决了多好!
  “陛下,臣还是那句话,既择人才,为何要区分?唯才唯德,这才是我大明用人之道,陛下开此先河,后世必感于陛下胸襟开阔,能纳百川。”杨荣还得想出不少好话努力奉承泰定帝,好让泰定帝能够下定决心。
  泰定帝的视线落在朱至身上,别人不管说的是为女子好的话也好,致力压制女子也好,泰定帝听着也就信三分,这些事,得问问朱至。“你说呢?”
  “或可一试。”朱至花了十数年兴教育,让更多的女子站出来,站起来,也是时候可以验收一下成果了!
  泰定帝那么多年听了无数人跟他建议,让他不如顺势一次性放开科举,许女子们也可以参与其中。然,泰定帝比谁都更清楚的知道一点,一但开了这个头,女子必然会遭受更多的攻击和非议,首当其冲他们要对付的必是朱至。
  因此,别人怎么说都是他们的事,泰定帝愣是不为所动,不管谁要吵要闹,朱至不开这个口,他就是压着,愣是不管此事。
  压着压着,倒让不少人觉得泰定帝许是站在他们反对女人出头那一边的,要不是因为有人用计,当年第一回 开武举叫泰定帝是骑虎难下,让女人参加武举一事都不可能。
  是以,多年来,不断有人向泰定帝进言,出的主意都是如何如何把女人从朝廷上清理下去。可是,他们出再多的主意,泰定帝都是不听的。
  时至今日,泰定帝对于外头已然闹出来的学生们,也就只能问问朱至的意思。
  朱至一句让人试试,立刻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怎么能随便让人试,这可是足以媲敌改天换地的决定。就一句试试,太轻率了吧。
  “不试,外面国子监和国风堂的人三天一打,两天一吵,诸位,不如你们去把人按老实了?但凡他们只要不吵不打,你们怎么说都听你们的。”朱至提醒他们别忘了外头还有人在宫门前,那架式可不像是能随便把人忽悠走的。
  再说了,那么多年以来,国风堂有教无类,国子监清一色的全是男人,眼看国风堂出的都是各类人才,他们国子监和他们一比,那真就是啥也不是,也是让人倍受打击的。
  本事比不得,还不许他们撒撒气吗?
  总而言之,国子监的人三不五时的挑衅国风堂的人,偏偏一群都是战五渣,吵架吵不过,打架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是国风堂的对手。
  刚开始打的时候,有人劝着泰定帝从严处置,泰定帝怎么说的?都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他们想打就让他们打吧,若是连未入朝廷处理这么点小打小闹都不成,这些人是不是堪为国之栋梁,他得重新审视了。
  所以,泰定帝由着他们吵,由着他们闹,不闹得太过,不出人命,继续!
  朝臣们自然是不乐意的,国子监的学生,天下学子向往的学府,这都成了一言不合打架的地方了,是不是太过了?
  当初泰定帝面对这样的反驳意见也很是干脆,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这群人老实,那你们就上,他是绝对不会拦着。
  啊,看现在都闹到宫门前了,这也算开历史之先河了。反正国子监和国风堂的学子们,斗由着他们斗,泰定帝想听听他们代表各方所说的话,断不可能把他们的嘴堵上 。
  至于打架闹腾,朱雄英和朱至在里头牢牢把控着,总而言之,绝不会让他们这些人闹出人命!那就行了!
  泰定帝觉得就得让大家有话都说出来,而不是一味只听着朝堂上那些各怀私心的人说的话,那,大家才能明白大明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该怎么样去解决。
  现在,看来朱至也觉得一群人争得太多,闹得人尽皆知,是时候该收网了!
  对啊,许人畅所欲言,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听到不同的意见,当这些事又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时,就会有人更关注,彼时,就会让他们把听到的道理,他们所认同的刻进脑子里。
  当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别管读过书或者没有读过书,都会慢慢学着思考,开民之智。本就该从畅所欲言开始。
  “我!!!”朱至提议谁要有本事去把外头的人全都打发了,最好能让他们都不会再闹,那科举不对女子开放的事可以再议。多少年了,国子监和国风堂争了多年,就相当于代表朝堂上同意对女子开放科举和不同意的两方人马,谁也说服不了谁。国子监和国风堂闹了多久,谁心里能是一点数都没有?劝,他们可没这本事。
  第187章 番外
  ◎国风◎
  “纵然对女子开放科举, 许女子参加科举,也未必见得就能让众多学子退去。”朱至给人挖坑, 想让人出去解决问题, 对,他们出去是解决不了问题,朱至提议对女子开放科举难道就可以了?外头争执不休的两方人, 各代表哪一方, 朝堂上的人心知肚明。
  “你们不能,不代表我也不能。”已然越发沉稳的朱至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 似在无声嘲笑一群没本事的人,便以为天下间的人都跟他们一样没本事。
  朱至已然冲泰定帝道:“武举重开, 女子参加武举,多年来选拔之人才多不胜数,为女子者从未拖大明的后腿,但出仕为官,既为国尽忠, 为民分忧, 儿臣以为, 女子为官虽为男人所不能容,然于天下之势, 却是大势所趋。望请陛下许女子参加科举。我大明欲揽天下之才, 岂因区区女子身份,令人才流失。我大明之君, 既平江山, 也开创先河。无人敢对女子开放科举, 因势不能容, 因时不对。至于我朝, 科举之制已然成熟,世族士族,土崩瓦解,天下是百姓的天下,百姓为重,女子,亦是百姓。”
  听着世族士族土崩瓦解这句话,无端让人感受到一阵阵寒意,这确定不是警告吗?朱至在警告他们最好别再叫嚣不同意,那么多年,当初朱至在主持分田时杀了多少人,若是过去多年,好些人忘记了,朱至一点都不介意帮他们想起来。想来,他们会愿意想起来的对吧!
  每个人都在想,想他们到底有什么筹码可以让朝廷有所顾忌,猛然发现,他们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田,也没有地,更没有人。
  所有一切能让朝廷有所顾忌,能让朝廷害怕的,他们都没有。
  “好。拟诏,昭告天下,从今往后,女子也可以参加科举。”泰定帝等的就是朱至这句话,终于得到朱至肯定的答案,泰定帝断不会迟疑,这便昭告天下。
  “陛下英明。”随泰定帝这话落下,一片山呼。
  那些不同意的人昂头一看,好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今能在这儿议事的人,个个都几乎是泰定帝登基之后,朱至主持的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换句话来说,个个都是支持的人。就算剩下几个老臣,除了他们几个顽固不化,一心阻止女人出头的人外,也都是曾经的淮西功臣,那些人就更不好意思了,他们一向信服泰定帝,对泰定帝那是一千个一万个支持。
  毕竟,他们各家的女子早被忽悠得成了朱至或者皇后的阵营了,当然,他们也发现了最大的好处,儿子没出息,女儿也可以顶上,这样一来其实他们家吃不了亏!
  什么女儿可是要出嫁,将来外孙可是不随他们姓的,呵,难道外孙就不能跟他们信?
  再说了,女儿有本事,那他们家就后继有人,难道不比非要让没用的儿子担起重担,坏了他们的经营好得多?
  因此,女子也能参加科举这个事在他们看来还是利大于弊。
  “宫外的人,把他们安抚好了。争了这么多年,吵了那么多年,如今事成定局,让他们往后莫再吵闹了。”泰定帝下定决心实施女子也可以参加科举,看得出来朝廷上支持的人占多数,少部分的顽固派,无妨,有用的留着,没用的尽快解决!
  一会儿的功夫,泰定帝心思已然百转千回。
  叮嘱朱至要去办的事,泰定帝瞅着女儿,朱至应下一声是,然后看向一旁只听话竟然不吱声的朱雄英,朱雄英收到眼神,不确定问:“我陪你?”
  点点头,朱至就是这个意思。
  “好。”朱雄英也不管朱至为什么让他陪着,走呗!
  本来因为泰定帝许女子参加科举而不满的人,一看朱至就一个眼神,都没说让朱雄英帮什么,朱雄英已然在第一时间点头答应陪朱至走一趟,好些人一口老血更是卡在喉咙。
  太子啊太子,您就半点危机感都没有吗?
  朱雄英完全没有理会一旁的人愤慨和不满,只管陪朱至一道退去,瞧瞧外头那些年轻气盛,打着闹着竟然还敢跑到宫门前胆大包天的人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