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灵异>大明镇海王> 第934章,背后的本质

第934章,背后的本质

  京城燕郊一处广阔的原野上,大雪纷飞,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行人匆匆。
  然而在这样的天气下,有好几辆四轮马车从京城的方向驶来,然后停在了田野边。
  一身便衣的弘治皇帝、刘健、张懋、刘晋、李东阳、谢迁、章懋、佀钟等人纷纷下了马车,看了看眼前这片银装素裹的田野。
  “陛下,您看,这些田野全部都是种的棉花,这些都是棉花收完之后留下来的棉花杆子。”
  刘健丝毫没有欣赏雪景的意思,也没有要吟诗弄词的情趣,而是非常直接的来到田野之中,扒开下面的雪,露出了一些已经枯萎、干燥的棉花杆子。
  弘治皇帝一听,也是直接下了田野,也顾不上冷不冷,用手扒开雪,同样也是看到了棉花杆子。
  弘治皇帝的身后,萧敬一个眼神,身边的侍卫、小黄门顿时就明白了,立即纷纷下了田野,迅速的将大一片田野的血给扫开,露出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棉花杆子。
  刘晋也是跟着下了田,随手拔起一根棉花杆子仔细的看了起来,仔细的数一数上面的棉桃,仅仅只有十几个,这和后世的棉花比起来可是差了很多的。
  后世的棉花,一般一株都能够结出二十到三十个棉桃,有个别甚至于还能够结出上百个棉桃,产量非常惊人。
  眼前的这些棉花,棉桃数量并不多,而且看这个棉桃的个头,似乎也并不大,很显然,这棉花产量和后世的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果然如刘爱卿所言,这北直隶竟然看不到一片麦田,到处都是棉田。”
  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庞大的棉田,忍不住直摇头说道:“这田地都种上了棉花,无人种麦子,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
  “北直隶一向都是产量大省,突然不产量了,恐怕以后这粮食是要出大问题的。”
  “陛下,臣也是这样想的,当年一场饥荒,让整个北直隶饿殍满地,易子而食,这才过去几年的时间,大家竟然都已经忘了,都在种棉花,没人种麦子了。”
  刘健也是忧心忡忡的说道:“粮食才是重中之重,老百姓有粮才不会慌,才不会乱,这棉花虽然也能够用来保暖,可是终究不能用来果腹,适当的种一些就可以了,如此大规模、大面积的种植棉花是绝对不行的。”
  “调查清楚了吗?”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想了想又问道。
  “臣已经查清楚了。”
  “北直隶之所以大家都种棉而不种麦,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棉花的价格居高不下,我大明纺织业对棉花、羊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推升了棉花的价格。”
  “小民百姓目光短浅,为了蝇头小利,故而纷纷种植棉花而无人去种植小麦,这才有了现在整个北直隶都很难找出一块麦田的现象。”
  刘健也是立即回道。
  “那以你之见,此事又该如何解决?”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棉花价格高涨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这大明出兵西域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为了获得西域的棉花。
  去年冬天的时候,还因为此事,弘治皇帝专门让人去调查过大明的纺织行业,对此也是有所了解的,知道棉花的价格高。
  “陛下,臣以为,棉花关系到我们大明纺织业的发展,而现在我大明的纺织业,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和作坊数以万计,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数以百万的人依靠纺织业来过活。”
  “断然是不能因为棉花的事情受到影响,限制纺织业的发展也是不现实,会影响大量人口的就业和生计。”
  “但粮食问题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江山社稷稳定的根本,北直隶处于我大明的核心之地,绝对不能因为粮食的问题有所动荡,所以这北直隶的田地无论如何也是要种粮食,而不是用来种棉花。”
  “所以臣以为,朝廷应该颁布法令,禁止在我大明本土的两京十三省种植棉花,棉花的种植应该尽可能的放到西域、河中、海外去,以此来确保我大明粮食的安全。”
  刘健想了想也是非常认真的回道。
  “嗯~”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微微点头,想了想也是对李东阳、谢迁、刘晋、张懋等人问道:“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陛下,臣以为不妥~”
  李东阳想了想表示了反对。
  “继续说下去。”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微微惊讶,这李东阳一向和刘健算是政见比较一致的,没想到在这件事情上竟然有不同的看法。
  “陛下,据臣所知,因为京津地区工厂、作坊、商行等等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进入京津地区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工作。”
  “单单是今年,根据各大工厂、作坊、商行等等统计,单单是京津地区城市里面的人口总数就已经突破千万。”
  “如此庞大的人口,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京津地区周围的北直隶地区,也就是说,以前在田里面种地的农人,现在都已经进了工厂、作坊、商行等等里面做工,又或者是在京津地区开店、摆摊做小生意之类的。”
  “而农人之所以选择放弃世代相传的农田进城务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收入的原因。”
  “现在京津地区的,随便雇佣一个人,一个月至少也是需要将近四两银子,即便是女工至少也是需要三两银子才能够雇佣到。”
  “一对夫妻如果一起在城里面务工做事的话,一个月最低都可以赚到七两银子,一年下来总收入可以超过八十两银子,而且工厂、作坊一般都是包吃包住的,算下来,这一年能够挣几十两银子。”
  “可是如此在家里面种地的话,夫妻两人即便是累死累活一年也仅仅只能够种几十亩地,即便是和地是自家的,交完田税之后,这一年下来也就只剩下几十石的粮食。”
  “现在粮价非常低,算下来,连进城务工的零头没有,更何况,大部分的农人其实都没有自己的田地,都是在给地主种地,收入就更低了。”
  “这就导致了整个北直隶,乃至周围山西、山东、河南,种地的农人越来越少,大家要么选择移民到关外、海外去,要么就选择进工厂、作坊、商行等等。”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缓缓的开口说道。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他是很有才能的一个人,而且也是善于思考,观察事务也是会思考前因后果,如果说刘健能够当首辅,那是因为他运气好,当过弘治皇帝的老师,而李东阳算是拼自己的真才实学了。
  “朕也记起来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有各省的官员上书说,朝廷大量的迁移人口到海外和关外去,导致人口流逝,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说道。
  “是的,陛下~”
  “因为有更好的选择,更好的出路,更好的生活,所以农人们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去做。”
  李东阳点点头说道。
  “因为无人耕种田地,以前依靠收佃租过日子的地主、士绅们就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过日子了。”
  “但是这田地总不能荒废吧,所以这些掌握大量田地的地主、士绅们就种起了棉花,因为棉花的种植相对更简单,而且也不需要像麦子一样进行精细化的照料。”
  “依靠蒸汽耕地机就能够很好的翻地种植棉花,而且种棉花也比种麦子更赚钱,自然而然也就导致了整个北直隶很难找出一块麦田的原因。”
  “这也是北直隶地区,蒸汽耕地机最好卖的原因。”
  说了一大堆,李东阳详细的讲清楚了这件事情的原因。
  他讲的更深入,更细致,刘健仅仅只是讲到了因为棉花价格高,所以大家都种棉花,这仅仅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
  真正的现象是因为农人们都不给地主老财们种地了,而拥有土地的地主老财们种上了价格更高,效益更好,管理更简单的棉花。
  说到底这是一种市场现象。
  “原来如此~”
  弘治皇帝听完,顿时就直点头,一下子就更清楚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了。
  “陛下,臣也以为李公所言有理。”
  这时刘晋也是站了出来说道。
  “是嘛,说说看。”
  弘治皇帝笑了笑示意刘晋继续说下去。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老百姓们觉得种地不划算了,所以都去城里面的工厂、作坊、商行工作,又或者是在成立开小商店、摆摊子等等,因为这样的生活更简单、又更轻松,赚的银子也更多。”
  “这也说明我大明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在朝中诸公的贤能辅助下,我大明蒸蒸日上,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已经不需要再像祖祖辈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能够过的更好,吃的更好,穿的更好,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刘晋想了想也是用非常简单、通俗易懂的话说了出来。
  这不管是没有农人愿意种地了,还是这原本种麦子的田地改种棉花,说到底都还是经济行为趋势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