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375节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375节

  这一次,吕律骑着追风上前开路,刘浩赶着爬犁跟在后边。
  回到家中的时候,正值中午。
  陈秀玉去区上还未返回,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吕律也不耽搁,直接从屋外大缸里拿了狍子肉馅的冻饺,回厨房煮熟。
  狍子肉馅本就是炒熟调味后才包的饺子,肉质美味,油水十足,刘浩这一顿吃得痛快,一个人就吃了两大碗还多。
  “真羡慕你这日子啊!”刘浩忍不住感叹。
  “你就别瞎想了,好好呆在部队,不管咋样,总比我这平头老百姓强!”吕律说的是实话。
  “回来后,听我妈说了不少,这心里还真不是滋味,就我这么一个儿子,还不懂事地脑袋一热就跑去当了兵,完全照顾不了啊!”刘浩满脸愧疚地说。
  吕律却是笑了起来:“你这说的啥呢,不是还有我吗,安心在部队发展,干妈有我照顾着,放心!”
  刘浩抬头看着吕律,许久之后点了点头:“谢了,哥!”
  吃饱喝足后,吕律到草甸子旁边拢了一堆火,开始处理那些狐狸和獾子。
  刘浩自己也搬了木墩,找了侵刀帮忙。
  狐狸气味太难闻,就由吕律自己一人处理,沾染到手上的臭味,得用白酒或是醋兑上些水清洗才能去除,连续几天才能完全消除,挺麻烦。吕律一人处理,也省得两个人身上都染一身骚。
  狐狸肉就留着喂狗和猞猁了,獾子肉倒是不错,还能焅出不少獾油。
  两人在事情处理到末尾的时候,外边林子里传来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是陈秀清和赵永柯两人赶着爬犁拉着一干子女人和小孩回来。
  几人一进了栅栏,看到雪地上铺着的十数张狐狸皮和獾子皮,都一下子凑了过来。
  “律哥,你又不带我?”陈秀清满脸羡慕地说。
  吕律瞪了他一眼:“啥事儿能比燕子重要啊……明天还去不去区上?”
  “三天年过完了,不去了!”陈秀清连连摇头:“我要跟着你进山打猎!”
  “明天不打猎,我们到河里捞鱼去!你去不去?”吕律问道。
  “捞鱼啊……燕子说明天想到城里去!”
  捞鱼可没打皮毛赚钱,拿回来也就只是自个吃罢了,陈秀清一下子没了兴趣。
  “一边去!”
  这话听得吕律忍不住冲他翻起了白眼。
  倒是一旁的张凤芝表现出不小的兴趣:“明天去捞鱼,能不能带上我?”
  吕律看了她一眼:“当然可以!”
  “我也想去!”
  陈秀玉也好长时间没出过屯子了,眼瞅着有机会,当然不放过,就连蒲桂英和周翠芬也想要跟着去。
  赵永柯和乌娜堪见状,也来了兴趣,两口子对视一眼:“我们两口子也跟着去凑凑热闹……准备到哪里去捞鱼啊?”
  “去卧龙河!”刘浩笑着说道:“那河里的细鳞鱼不少,可是好东西。”
  见状,陈秀清开始挠起了脑袋:“要不,我也去吧,叫上燕子一起!”
  他的反复无常,立刻引来一干人的白眼!
  第455章 凿冰眼、捞鱼
  既然大伙都想去,就权当是一次聚会了。
  第二天早上,一帮子人赶着爬犁,齐聚吕律的草甸子,大人小孩,有二十来人,就连张韶峰两口子也领着娃跟来。
  尤其陈秀清最是积极,都已经赶着爬犁将王大龙两口子和王燕姐弟俩给接来了。
  发源于汤旺县的汤旺河,可是松花江干流的北岸第一河,山里边大大小小汇集到汤旺河的河流,叫得上名字的都有不少。
  相对于汤旺河主流沿岸各个区,人口密集的地方,河面封冻后,几乎家家都会抽空去弄点鱼啥的。
  在大荒里,冬季不去冬捕,感觉都会缺少点啥。
  所以,人多的地方鱼向来是最少的。
  反倒是进入山里边没啥人地方,总能捞到不少鱼,而且大都是好鱼。
  打捞回来的鱼,短时间吃不完,就在自家院子里码成鱼垛子,想吃随时可取。
  到天热起来的时候,还可以烟熏或是抹上盐巴晒成鱼干。
  这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是一种情怀。
  早些年物资匮乏的时候,不少人就靠着这些最容易得到的鱼撑过最艰难的时段。
  一个个都知道进山不比在家猫冬,何况是去捞鱼,所以,男人们都穿上袄子,有靰鞡鞋的也穿上,浑身上下穿得鼓鼓囊囊,捂得严严实实。女人和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在山里边,打猎不是人人会,但捕鱼却是很多人从小就在折腾的基本操作。
  看着陈秀清、刘浩、张韶峰和赵永柯他们带来的地笼、渔网等等捕鱼工具,吕律觉得自己昨天晚上临时制作的几个捞鱼的网兜不那么香了。
  他原本想着,带上铁锹、钎子,到河面上打几个冰眼,趁着鱼儿出来透气的时候,用网兜在冰眼里一捞就完事儿。可现在看他们的动静,这是准备玩大的。
  不过,吕律转念一想,鱼还是吃新鲜的好,想吃随时可以去捞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大张旗鼓,也就不打算过分折腾了。
  捕鱼这事儿,吕律在燕窝岛农场的时候,想不精通都不行。
  燕窝岛大片的湿地,在平日里人很难进入,可在冬季的时候全都冰封上了,人在上边畅行无阻,那些水泡子中滞留的鱼,多得不能再多,还有环绕周围的挠力河……知青们大都又爱闹腾,在那样的环境下,精通捕鱼,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
  眼看天都已经大亮,吕律也不墨迹,招呼大伙儿把捕鱼用具装上爬犁,一个个地都爬到爬犁上边坐好,由他领头,赶着爬犁往山里的卧龙河走。
  进了山林,就没什么路了。
  林中的积雪覆盖深厚不一,为了照顾女人和孩子们,爬犁在雪地里赶得也不算快。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关不住的话匣子,言语不断,欢笑声也不断。
  稍不注意,就有孩子和女人从爬犁上甩出去,雪厚也没事儿,爬起来赶紧追爬犁,又引来一阵哄笑。
  吕律没忘记招呼怀着孩子的陈秀玉,还要时时提防会不会有野物突然闯出,也就不苟言笑。
  花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到达卧龙河边的浅滩上。
  “就这儿了,大家都把家伙拿下来吧!”
  没有忙着干啥,吕律下了爬犁,第一件事儿,就是朝天连开几枪,用枪声惊走可能在周边窥探的野物。
  原本这么多人,闹腾无比,一般的野物也不敢靠近,但还是为了保险起见。
  众人依言,将捕鱼用具从爬犁上拿下来。
  张韶峰家的一对双胞、赵永柯家的两个孩子,还有王大龙的儿子,早屁颠屁颠跑河面上闹腾去了。
  吕律叫上几个男人,在河面上行走,选择水深的地方,开始动手。
  凿冰眼捕鱼,大家都干过这事儿,自然不用吕律指导。
  他自己也选了地方,开始用铁锹铲除冰面上的积雪,然后用铁镐在冰面上划出一个大圆圈,拿起冰穿子沿着画的线开始穿冰。
  陈秀玉也闲不住,帮忙拿着铁锹一点点地清理碎冰。
  几家人各忙各的,干得热火朝天,像是在比赛一样。
  圆形的冰窟窿在吕律一下接一下地拿着冰穿子往下凿,慢慢成型。
  相比起其他几家人,吕律这里只有他自己和不敢使力的陈秀玉,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
  这是个体力活儿,冰窟窿浅的时候,陈秀玉还能帮上忙,等稍微深点,就只能靠吕律自己完成了。
  在他不断努力下,冰面上直径差不多一米的冰洞一点点向下延伸,换来是浑身冒出的汗水。
  冰窟窿穿到一定深度后,就要修型,尽量保持垂直的圆形,不然,冰窟窿会越穿越小。
  穿到两尺多深的时候,冰层变成了浅蓝色。
  这是快见水了。
  到这种时候,就不能用蛮力了,得试着来。
  要是弄漏水了,冰窟窿就报废了,而且一个不小心,站在冰窟窿里的人也得跟着往下掉,这大冷天的,太容易出事儿。
  吕律放慢了速度,一边穿冰一边清理,非常地小心谨慎。
  在脚下冰层有渗水现象时,他将冰穿子放到冰面上,双手扒着冰沿一撑,爬了上来。
  稍作休息后,他在冰洞旁边,把冰穿子倒过来,单手握着冰穿子,大头朝下,利用重力狠狠砸下去。
  一下,两下,又一下,只听扑的一声响,一股清流混着水底的杂草和鱼涌了上来。
  吕律赶忙将冰穿子扔到一边,抓起昨天晚上准备好的抄网,深入水中,顺时针方向搅动,搅动中抬起一网扔向旁边的冰面上。
  活蹦乱跳的大鲫瓜子、山胖头、白条柳根、葫芦仔、泥鳅、小鲶鱼、嘎牙子等等。
  当然,也少不了昨天已经惦念着的细鳞鱼,还有让人惊喜的红肚皮蛤蟆。
  大荒冬天冷,冰下还有河水流动,但河流表面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冰层下的空间不多,尤其是这种水流量不算大的河流,里面一样有氧气稀薄的情况,水下的鱼和蛤蟆,在这种水比较深的地方,也有着水泡子的效果,大都处于半休眠状态,行动缓慢。
  打开冰窟窿后,这些鱼闻到了新鲜空气就会朝冰窟窿聚集,非常容易捕捞。
  拿着抄网在冰窟窿里搅动,那是越搅越兴奋,冰面上的各种鱼货也越来越多。一会儿的功夫,捞出来的鱼就堆成堆。
  刚捞出来的鱼在冰面上蹦跶一会儿,便渐渐冻僵了,支棱八翘的,各种姿势都有。
  红肚皮的蛤蟆最是可笑,它刚开始还在冰面上蹦着跳着,越蹦越低,越蹦越慢,最后冻成了形状各异的冰蛤蟆。
  搅了一阵,渐渐没鱼了。
  就这一个冰窟窿捞出来的鱼,少说也有四五十斤。
  吕律沿着河流往下,看了几家人的收获,都不少。
  张韶峰和陈秀清两人,还打了冰眼,下了小的溜网。
  至于其它几家,则是跟吕律一样,选择直接用网子抄,也都各有收获。
  这些鱼货中大的鱼不多,半斤左右的鲫瓜子和鲤鱼最多,红肚皮的蛤蟆也有不少,至于细鳞鱼,在其中,占比不到十分之一。
  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单听这一名号,就知道大荒里的鱼种类何其繁多。
  红肚皮蛤蟆,之所以让人惊喜,那是因为它便是有林中软黄金之称的林蛙,也叫雪蛤,一种能在冰天雪地里生存的蛙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