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贫家子的科举路>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33节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33节

  刚刚听到爹(大伯)说柿子捂熟了,所以林远枫和林远松放下斧子就过来了。
  见两个孙子过来,吴氏从炕上拿了一个红柿子递给了林远枫,“喏,你俩也尝尝,可甜了。”
  这颗柿子与先前那个比起来,摸着要稍微硬一些,不过掰开之后,吴氏就看到,里头的果肉也已经熟了。
  果然,吃进嘴里甜丝丝的,林远枫舔了舔嘴角,一点都不觉涩口。
  而尝了甜柿子的林远松,则转身出了房,他得先去把院门关上,别这时突然有人上门来,到时被他们瞧见自家在吃柿子,那可就麻烦了。
  不多会儿,周氏刘氏,还有冯氏,妯娌三人手里拿着绣活,也都过来了,是林远枫去喊的她们。
  自家里有了做绣活的营生后,现下家中大事,老林头和吴氏已习惯与儿子媳妇一起商量。
  老林头觉得,商量的人多了,想法子和出主意的人肯定也多。
  再则都是家中一员,自然都得担起责任来才行。
  “爹,明日咱们就把黄了的柿子全摘下来吧,等捂熟了,我跟二弟就立马挑到镇上去卖,这可是独一份的买卖,指定能卖个好价钱出来。”
  林大柱有些激动,有了这个捂柿子的好法子,自家卖柿子的时间,最起码能比别家提早了二十多天。
  可别小看这提早的二十多天,若是卖好了,五、六两银子是肯定能挣出来的。
  显然林三柱不是这样想的,他还记着一个个甜糯糯的柿饼呢。
  再想到,自家拢共六、七棵柿子树,若全把果子捂熟了卖,那做柿饼的果子不是没有了。
  再则,这捂柿子的法子如今只有自家知道,而大哥和二哥挑着柿子到镇上时,族里肯定有人瞧见。
  届时人家问起你家的柿子为何早他们这么多就能卖了,自家到底说还是不说。
  大家都是林氏族人,不说肯定得罪人,说了他们岂不是白忙一场。
  依林三柱的想法,倒不如把柿子全做成柿饼卖。
  一则柿饼肯定比柿子更招人稀罕,到时卖多少文一斤,自然全由自家说了算。
  再则,比起新鲜柿子,柿饼更容易存放。
  最主要的是,还不易被人察觉,这东西就跟果干似的,可以十几二十斤的装在一个布袋,一点不用担心会被压坏啥的。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会被别人看到,哪怕你直接提着布袋坐牛车到镇上,同车之人也只会以为袋子里装着花生,或是豆子啥的。
  林三柱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说了。
  在听到三叔说家里只有六、七棵柿子树时,林远松立马想起,后山上不是还有好多野柿子树吗。
  想到这里,他忙开口说道,“三叔,咱村后山可有不少的野柿子树呢,明日我和大哥就去山上看看柿子黄了没。”
  先前之所以没人去山上摘,那是因为山路难走,熟透了的柿子实在不好往下拿,每次还没到山脚,背篓里的柿子就一大半破了皮,哪怕用草垫着,也好不了多少,所以村民们都懒得白费这个力气。
  而现下,既然自家有了捂熟的法子,那么他们就可以直接摘了硬硬的柿子下来,这样,背着下山就不成问题了。
  ……
  第32章 委屈
  对于三儿子的话,老林头是很认同的,他已活到知天命的年纪,自然经历过不少事。
  而经历的事多了,知道的肯定也多,也明白,老三的话绝对没有说错。
  就像他说的,若老大老二挑着柿子出门,肯定瞒不过村里人的眼。
  到时众人都上门来问法子,自家若是不告诉他们,肯定会把村里人都得罪光。
  特别是族人,倘若自己不把法子说给他们听,届时族里肯定会有一番说辞,一定会说他家对同宗族人不团结,不友善。
  可要是把法子说出去,老林头肯定头一个不愿意。
  他家过了这么多年苦日子,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挣钱的法子,谁愿意告诉别人啊。
  也别说他自私,他不自私的话,谁帮他养活家中十几口人。
  何况自己又不偷又不抢的,也从不做昧良心的事,他只是想守住自己挣银子的方子,何错之有。
  再说,挣钱的法子之所以挣钱,还不是因为知道的人少,如果谁都知道了,都捂出早柿子来卖,那柿子的卖价就与先前没啥区别了。
  所以老林头是肯定不会把捂柿子的法子告诉旁人的,且他可以肯定,自己家里,从大到小,有一个算一个,就没一个愿意这么做的。
  这也是大半年过去,自家的绣品买卖,还没被人知道的原因。
  全是因为捂得好的缘故。
  就像老三,先前还常坐着牛车去镇上送货。可如今,基本都靠两只脚走着去的,至多送完货时搭个回程的牛车,之所以会这样做,还不是担心包袱里满满的绣品,会被有心人看了去。
  还有老三媳妇,这么一个爱东家长西家短,喜欢四处串门与人闲聊的人,自打做起了绣活,就没见她老往外跑了。
  最最让老林头意外的,还是家里几个小的,不用爹娘再三叮嘱,无须时刻耳提面命,就自己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这不,几个小家伙出去玩时,从不与人提起家里的事,进出院门,也时时记得把门关上,生怕会被人瞧见自家娘亲做的绣活。
  种种这些,究其原因,还不都是因为实在穷怕了,实在不想再继续过苦日子了,才会想方设法守住挣钱的法子。
  话说,人穷的时候,不说旁人,就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会看不起你,这种滋味,他林大贵早在十多年前就尝过了。
  族里人都以为他是因为分家不公的事,才疏远了大哥。
  其实只有老林头自己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在老林头心里,家怎么分,全是爹娘拿的主意,不关大哥的事。
  所以当时他虽然心里不舒服,但对大哥从没生过埋怨。
  真正让他寒心的,是在十几年前,老三大儿子生病的那会儿,那时,远杨发烧一直不见好,就想着抱到镇上去看看,无奈家里实在凑不出看郎中的银子,所以实在没有办法的老林头,就去找了自己大哥,想着到底是亲兄弟,应该能借到银子才对。
  结果上门一问,他大哥非但一文没给,反而还说了好些伤人心的话。
  说什么这么些年爹娘又不用你赡养,你怎可能没存下银子来,又说他家几个娃儿生病,全是自个去山上挖药草给吃好的,哪像你家孙子这般金贵,居然还想着去镇上找大夫。
  反正话里话外,就是责怪他不该假借着孙子生病的由头,去他那里薅银子。
  最后,啥都没借到的老林头,是受了一肚子气回的家。
  没过两天,老三家的远杨还是没熬过去。
  借银子的事,老林头对谁都没说,特别是三儿子,倘若让他知晓了他大伯说的那番话,以老三的性子,一定会去闹个底朝天的。
  也是从那之后,老林头就特别清醒明白,任何时候,求人都不如求己。
  都说“靠己粮满仓,靠人空米缸。”
  这些年他们一家人就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所以,他不想去沾别人的光,同样的,他家的挣钱好法子,谁也不会去告诉。
  想明白后,老林头听从了三儿子的提议,那就是不卖新鲜柿子,树上的果子全做成柿饼卖。
  林大柱和林二柱也觉得三弟的话有道理,就像三弟说的,到时柿子挑出去,哪有不被人看见的道理,为了避免麻烦,他们还是做柿饼稳当些。
  既然拿好主意,那么接下来就是做柿饼前的安排了。
  在此之前,自然得先试着做几个柿饼尝尝。
  老林头记得小孙子说过,说那柿子先是剥了外皮,然后再晾晒,等过了一段时间就能成柿饼了。
  听着还挺简单的。
  一行人去了后院,而林远枫和林远松,则快步去柴房找细竹杆去了。
  当年分家时,老林头分得的是爷奶住过的老房子,虽屋宅有些破旧,可后院倒是挺大的,足有半亩地光景,这几棵柿子树就是分家那会儿,老林头从后山挖来的野树苗种起来的,不单是他,村里的柿子树基本都是从山上挖下来的,农家人,全靠地里刨食,哪有闲银去买树苗。
  原本在树底下找食的十几只母鸡,见到许多人过来后,赶忙往墙角的稻草堆跑了过去。
  柿子树上已挂满了果子,今年结的柿子好似要比去年多一些,有些枝叶被果子压的沉甸甸的。
  再看长在朝阳面的柿子,已经有好多个开始变黄了。
  林远枫和林远松很快拿了竹杆过来,专挑朝阳位置已经黄了的柿子,堂兄弟两人,配合默契,一个打一个接,很快就摘了二十几个柿子下来。
  林三柱试着用手去撕柿子皮,觉得有些费劲,想了想,他就去灶间拿了削丝瓜皮的刨子,结果削起皮来又快又简单。
  见状,老林头立马生出明日就再去买几只刨子的想法,家里可有这么多柿子呢,总不能指着一个人来削皮。
  用对了法子,自然速度就快,没多会儿,二十多个柿子就全削好了皮。
  林三柱把削了皮的柿子都放进笸箩里晾着,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第一日,晾晒过后的柿子不再黏手,第二日,柿子开始变软,第三日,再摸上去时,已软了好多,且颜色开始变深,第四日,大家把软柿子轻轻压扁,然后再继续晾晒。
  第五日,柿饼的颜色更深了,拿起一个尝了尝,嗯,没有一点涩味,吃着甜甜的,想来明日应该会更甜一些。
  第六日,几人又试了试味道,不错,果然比昨日甜了些。
  第七日,柿饼变得晶莹剔透,拿起来对着日头,能透出橙红色的光来,咬上一口,香甜软糯。
  众人不觉都松了口气,好吃又好看的柿饼终于做成了。
  吴氏摸了摸笸箩里还剩的几个柿饼,心想着等再晒上一天,就可以收到陶罐里了。
  第八日,不对,因为已经没有第八日的柿饼了。
  等吴氏去后院鸡窝捡了鸡蛋回来,就发现笸箩里空空如也,啥都没有了。
  哎呦,这两个小馋猫,居然把柿饼一锅全端走了。
  吴氏气得四处找着扫把,准备好好收拾皮娃儿一顿。
  听到老娘发飙,正和老爹说着话的林大柱和林二柱,忙从堂屋走了出来,等看到空空的笸箩时,两人忍不住扶额,看来今日自家的皮娃儿又得挨揍了。
  而后,屁股各挨了一扫把的林远柏和林远槐,嚎的前所未有的伤心,满脸都是不服气的模样。
  林大柱纳闷,你俩做错了事,就得挨揍,还有啥可不服气的?
  林远槐一抹鼻涕,低着头不说话。
  林远柏没忍住,满脸是泪道,“原先可有二十六个呢。”
  啥二十六个?
  老林头和吴氏,还有林大柱他们都没听明白。
  “原先笸箩里可有二十六个柿饼呢,呜呜呜……”林远柏越想越委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