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灵异>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0章 南北两京

第40章 南北两京

  史可法几人便暗自叹口气。
  因为大佬钱谦益这一表态,就意味着东林党在“拥立”这一大事件上彻底失败,由福王朱由崧监国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户部尚书高弘图给史可法使了一个眼色。
  史可法读懂了这个眼神的含意,拥立之功已然旁落,现在他们唯一能争取的就是劝进之功,只有通过劝进来缓和与福王之间的关系。
  谁让他们东林党跟福藩之间有着旧仇呢?
  刘孔昭又拿出来一份早就已经拟好的百官公启。
  先由钱谦益誊写一遍,然后一众东林党大佬摁手印。
  第二天,由南京礼部尚书王铎手捧着百官公启,过江拜见了朱由崧,表达南京官绅百姓的殷切企盼,希望他能够出面监国,挽狂澜于既倒。
  朱由崧先是百般推辞,最后拗不过才勉强应承下来。
  四月廿九日中午时分,朱由崧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过江到达燕子矶。
  这时候,以史可法为首的南京官员以及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的留都勋贵早早的已经等在了仪凤门外,接着就是走一波流程。
  在走完流程之后朱由崧并没有急着进城。
  朱由崧在这些年的巅沛流离之中也成长了不少。
  朱由崧先带着文官勋贵到明孝陵拜谒了太祖高皇帝,接着又拜谒了懿文太子朱标,然后才进入南京,正式接过临国的重任。
  过了一天之后也就是五月初一,朱由崧颁下监国之后的第一道旨意——廷推阁员。
  这在程序上其实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到了万历之后,大明朝的内阁负责制已经进化得相当完善,国家的大小事务都先由内阁票拟给出意见,再送到司礼监批红,皇帝如果不赞成就打回内阁重新票拟,皇帝赞成就送到六部各司以及各个院寺去落实执行。
  在这个制度中,内阁负责决策,六部各院寺负责落实执行,皇帝就只剩下监督权,包括各项权力中权重最大的人事任免权,皇帝也同样只剩下监督权,每次遇到有官员补缺,皇帝只能在内阁拟定的名单中进行圈选。
  皇帝通过中旨也能夺回部份人事权。
  只是偶尔一两次文官群体还是能忍让。
  但是次数一多文官群体就会群起而攻。
  而且围攻皇帝的手段也是极狠——官员大面积罢工,让朝政瘫痪!
  说起这个,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爷孙俩是深有体会,这两位都是深受文官群体大面积罢工之苦,不过在应对能力上这两位皇帝就有着天壤之别。
  嘉靖皇帝是通过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分化了文官群体。
  万历皇帝却来了个破罐子破罐,你们罢工老子也罢工。
  然后?然后在文官群体和万历皇帝的合力折腾下,把大明给折腾完了,所以史家说大明不是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他爷爷万历。
  说这么多其实就为了说明一点,内阁制已经相当成熟。
  不光办事效率高,官民百姓的接受程度也高,还有皇明祖训背书,皇帝也奈何不了。
  但是北京沦陷后,皇帝和三大皇嗣下落不明,内阁也遭到一锅端,大明的整个官僚机构已经事实上陷于停摆。
  所以要想办事,首先必须得恢复官僚机构的运转。
  要想恢复官僚机构的运转,就必须先有一个大脑——也就是内阁。
  然而,程序上没有问题并不意味着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其实还有一件更加十万火急的事情等着朱由崧这个监国处理。
  那就是对江北四镇的安抚,或者镇压?
  除了黄得功外,其他三镇这会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他们都觉得大明朝快完了,所以都在拼了命的打家劫舍,敛聚资财。
  这时候,刘良佐正在凤阳府烧杀劫掠,刘泽清正在淮安府烧杀劫掠,高杰一路洗劫到扬州府还不够,把扬州府城也给团团包围住。
  这他妈的哪是官军?根本就是贼寇嘛!
  只有黄得功的军队保持着严明的纪律,没有劫掠。
  但无论是刚当上监国的朱由崧,还是史可法这些东林党大佬,都没把这事放心上,只是把黄得功所部调到仪真,充当南京的屏障。
  至于凤阳、淮安还有扬州三府,且由得高杰他们闹去。
  无非就是想要钱财,只要高杰他们还认大明朝廷就行。
  ……
  南京官员是这么想的,远在北京的官员也是这么想的。
  因为就在朱由崧在南京接任监国同日,建奴大军也杀到北京城外,劫后余生的北京官员自发的涌到朝阳门外迎接。
  结果发现,来的不是预想中的关宁军,而是建奴大军。
  看到建奴,北京的官员们都有些懵逼,但是很快又开始安慰自己,管他是建奴还是什么奴,只要他们还认大明就好,借师助剿嘛。
  直到现在,吴三桂打出的都还是“借师助剿”的旗号。
  但实际上,从一片石之战爆发那一刻建奴就反客为主,成为主导。
  多尔衮甚至不让吴三桂进入北京,而是命令多铎率八旗蒙古挟裹着吴三桂的关宁军,绕过北京城继续追杀大顺军。
  多尔衮自己则带着八旗满洲和八旗汉军开进了北京城。
  这时候的北京真可谓是一片狼籍,紫禁城更是几乎完全化为灰烬,李自成这厮在临走之前放了一把火,几乎烧光整个紫禁城。
  就只剩下建极殿没有被大火波及。
  坐在建极殿的龙椅上,多尔衮不禁思绪万千。
  他不禁想起了皇太极在弥留之际留下的遗训,倘得北京便当迁都,然后徐图中原。
  当时多尔衮只觉得,大清就算有朝一日真能夺取北京,但是时间上至少也得几十年,却万万没有想到,才一年就占领了北京。
  所以现在,真要把国都迁到北京来?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多尔衮有些犹豫。
  分列阶下的其他亲王贝勒可没这个眼光。
  跟多尔衮、多铎一母同胞的阿济格说道:“要我说,这大明的官员缙绅可真是愚蠢,居然还真的以为咱们是来帮助他们剿灭流贼的,也不想想咱们大清跟大明打了五六十年了,怎么可能反过来帮着他们?我们大清兵是傻么?”
  其他满清贵族如罗洛浑等也跟着哈哈大笑。
  打了这么大的一个大胜仗,占了这么大的一座大城,还有城外那么多的庄园、土地以及人口全部成了大清兵的战利品,又岂能不开心?
  在场的满清贵族有一个算一个,嘴巴都咧到耳朵根。
  唯一的例外或许就只有多尔衮,听到阿济格这么说,多尔衮脸色一下沉下来,换成别人他早就怼回去,但阿济格是他亲哥。
  阿济格却仍旧没有意识到不对,接着说道:“老十四,接下来是不是大肆掳掠一番?然后带着人口牲畜粮食还有金银财宝返回盛京?至于这北京城么,留下一个亲王贝勒镇守就可以了,不想要的话就一把火烧掉,岂不快哉。”
  下首的满洲贵族再次大笑起来,显然赞同这一做法的人不少。
  洪承畴、宁完我、范文程等汉臣却是大急,尤其是洪承畴自从降清之后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等皈衣者狂热。
  因为只有帮着建奴鼎定天下才能证明他降清的决定是正确的。
  要不然,建奴始终龟缩在辽东,最后免不了被汉人王朝灭掉,那他洪承畴降清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当下洪承畴出班道:“摄政王,北京不可放弃,更不能烧掉,而且臣以为最好也不要搞以前那一套烧杀劫掠,大清的国策应该换了。”
  “什么?”阿济格顿时就怒了。
  “不能烧杀劫掠?那我们打仗为的什么?”
  洪承畴不敢回怼阿济格,只对多尔衮道:“摄政王,大明朝已经腐朽透顶,流贼退出北京之后也断无可能卷土重来,所以从今往后这北京城乃至整个北直已然成为我大清国的城池领地,北直的百姓也将成为我大清朝的子民,哪有纵兵抢掠自己臣民的道理嘛?”
  “放屁。”阿济格哼声道,“大清是大清,大明是大明,大明朝的百姓怎么就变成了我大清朝的百姓?你这不是胡扯么?”
  “是啊。”一个贝勒附和道,“没有了大明百姓,我们抢谁去?”
  在这些满清亲王贝勒的心目中,抢劫大明朝已经变成一种习惯,要想克服甚至改变这种习惯,很难。
  但是多尔衮是个有政治远见的。
  不像其他的亲王贝勒鼠目寸光。
  而且多尔衮有着娴熟的政治手腕。
  所以多尔衮并没有硬顶阿济格这样的亲王贝勒,而是把皇太极给抬了出来。
  多尔衮环视一圈,一脸严肃的道:“太宗宾天之前曾经留下遗训,倘得北京便当迁都北京,再然后徐图中原,所以烧杀掳掠的事就不要提了。”
  “摄政王明鉴。”洪承畴等汉臣闻言大喜。
  阿济格等亲王贝勒却是失望至极。
  不过失望也没辙,这是太宗遗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