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汉道天下> 第833章

第833章

  曹操吸了一口气,觉得有些牙疼。
  断尾求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郭嘉的想法的确有些道理。虎豹骑到了南方也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不如献给天子,让他放心。
  可虎豹骑是他的心血,是他最精锐的力量啊,就这么送给天子,他真有些舍不得。
  “主公,南方缺马,不出数年,虎豹骑就会沦为步卒……”
  曹操举起手。“奉孝,你让我再想想。”
  第六百八十一章 书生意气
  孔融很快就写完了张喜的传记,兴冲冲地拿给杨彪看。
  杨彪看完,抚着胡须,思索良久。“文举文采灿烂,赏心悦目。”
  孔融虽然傲,却不傻。
  杨彪只夸他文采,却不说内容,显然是对这篇传记不满意。
  “还请文先斧正。”
  杨彪放下传记,轻轻搁在一旁,说起了一桩旧事。
  二十多年前,他曾和马日磾、蔡邕、卢植、韩说等人校书东观,编著孝灵帝以前的君臣传记,作纪、志、传等数十篇。参与诸人皆是博学之事,但大家公认,蔡邕最具史才,所以蔡邕承担的任务最重,其中的志十篇几乎是由蔡邕一人完成的。
  有一次,他们闲聊,说到史学与文学的不同。蔡邕有一个观点,大家都很认同。
  史学与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事实。
  你可以对一件事有不同的评价,但这件事本身必须是真的。你可以对事实有所偏重,有所选择,但写入史书的事都应该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虚构的。
  圣人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但绝不能向壁虚造一字,第一件事都必有文献可依。
  就这一点而言,蔡邕对司马迁就有所批评,说《太史公书》中有不少是道听途说的东西,并非事实。但司马迁有他不得已之处,很多史实距离太远,根本没有文献记载,不得不以传说入史。
  可是写本朝史,尤其是当代人,万万不可如此。
  如果罔顾事实,随意编造,那史书就不是史书,而是小说家言。
  蔡邕的观点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所以他们后来修史传,基本上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杨彪说完,轻轻地点了点孔融的作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季礼传纪之难,在于无事可写。”
  孔融作色。“你既然知道无事可写,那我能怎么办?”
  “如果容易,何必劳动文举?你以为蔡琰写不了这篇传记,是她不肯编,还是不会编?”
  “我……”孔融拂袖一起,眼睛一瞪,胡须吹起。
  “文举多费心。”杨彪将案上的传记轻轻推了回去。
  孔融拿过传记,拂袖而去。
  一旁的屏风后面,走出了袁夫人。袁夫人看了一眼孔融的背影,黛眉蹙。“文先,这样的腐儒留在身边,恐怕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杨彪抚着胡须,脸色凝重,幽幽一声叹息。
  “希望诸君九泉之下,不会怪我。”
  袁夫人撇了撇嘴。“你放心,至少蔡伯喈不会怪你。若他在世,我想他也会赞同你这个观点的。凭着手中笔臧否人物,以非为是,绝非良史当为。”
  她顿了顿,眉梢轻挑。“不想昭姬虽是个女子,却继承了蔡伯喈的才华,大涨我女子志气。依我看,她将来的成就当在班昭之上。”
  杨彪诧异地瞅了袁夫人一眼,欲言又止。
  ——
  回到住处,孔融一眼看到祢衡在院中踱步,不免有些诧异。
  “回来得这么早?”
  祢衡翻了个白眼。“我今天就没出去。你忙着写传记,不知道而已。”
  “找到那个年轻人了?”孔融笑了笑,也不介意,顺口问道。
  祢衡再次翻了个白眼。“找到了,他说会来找我理论。我估摸着,也就这两天了。”
  “谁啊?”
  “扶风人孟达。”
  孔融愣了一下,转身看向祢衡。“是官居散骑侍郎的那个孟达孟子度吗?”
  “你认识?”
  孔融笑了一声。“正平,这孟达可是长安城里的后起之秀。他是讲武堂第三期肄业生中的第一名,直接选入散骑的关中俊彦。因为这事,还闹出不小风波呢。”
  “什么风波?”
  “他父亲叫孟佗,曾献葡萄酒给张让,以换得出任凉州刺史。”
  祢衡愣住了,半晌才懊丧地说道:“原来是这样的人。听一听都觉得污了耳朵,我还和他论什么道。罢了,罢了,算我倒霉,白费了好多心思。”
  说完,祢衡转身回屋,一边走一边扬手。“若是他来找我,就说我眼睛疼,不见。”
  孔融赶上前去,拽住祢衡。“我帮你洗洗眼睛,你看看我刚为张季礼与的传记。”
  两人在堂上就坐,祢衡将孔融的文章看了一遍,老气横秋地点了点头。
  “文举的文章有进步,可喜可贺。”
  “但太尉说,向壁虚造,不合直笔为史之道。”
  祢衡眼睛一翻。“直笔是直指本原,并非事事拘泥原貌。董狐书赵盾弑其君,岂是说赵盾手刃其君?身为执政,亡不越境,返不讨贼,有违君臣之义,当负弑君之名。若抱泥原貌,则董卓亦不为废立之事,扶立今上者为袁隗也。”
  “我也是这么想,奈何……”孔融很无奈,唉声叹气了片刻,突然一愣,猛地抬起头。“正平,天子不会就是这个意思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