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再将目光看向整个大唐,二月份又是一个不好的月份。
  郭子仪在洛阳前击败了安庆绪第三次进攻,这一次安庆绪手下大将崔佑乾战败,带领残部再次逃向了相州,但是郭子仪不敢追击,只是将战线再次推进到了华阴。
  郭子仪之所以不敢追击,是因为大唐的漕运又堵上了。
  开凿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的时候主持动工的,可是运河这个东西,不是说开凿就能用上千秋万世的,而是需要不断的维护的。
  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主要分成了三段地区。
  从长安到洛阳的前段,从洛阳到淮安的中段,以及从淮安以西的下段。
  其中大运河的下段是最通畅的,江淮地区本来就是水网密集的,隋炀帝只是将几个河道开凿联系在了一起,这是整个大运河工程的末梢神经,从江淮集合的货物集中到了淮安,然后再通过通济渠运送到洛阳附近。
  通济渠就是大运河的中段了,也是整个大运河最重要的部分。
  不过通济渠也不是隋炀帝最开始挖掘的,整个通济渠其实也是在古运河的基础上拓宽后联通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凿了鸿沟。汉魏时期又开凿了阳渠、疏浚整修了汴渠。
  到了隋炀帝时期,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隋朝通济渠是将汴渠、阳渠疏浚而成的。
  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绕道今洛阳城南及城东,经偃师县和巩县之洛口而入于黄河,此段河道是旧有的阳渠道。
  这条运河可以说是从秦汉时期以来就被规划,隋炀帝只是疏通了整个运河的最后一步。
  不过汴水的漕运,也是大运河上最需要定期清理的部分。
  因为黄河水浊,在汴河部分的河道经常会淤塞,而之前安禄山控制洛阳,就曾经占领了汴州,还发兵围困了睢阳,差点断绝了汴河漕运。
  如今朝廷刚刚收复了洛阳,汴河今年已经淤塞了,朝廷还没能来得及疏通汴河,安庆绪又带领大军打了过来。
  如今安庆绪占领了河南道的北部,占领了淄州地区,而淄州正好在汴水漕运的北方,安庆绪自然也知道汴河漕运对于大唐王朝的重要作用,于是淄州的伪燕军队不断的袭扰汴水,破坏各种水利措施,试图断绝朝廷的汴水漕运。
  在安史之乱期间长期超负荷使用,再加上伪燕的骚扰破坏,如今汴河漕运更加的淤塞,原本能够并排通行十艘纲船的宽阔水道,如今两艘纲船并排通行都不行了。
  可是伪燕大军在河南道闹着,朝廷也没有能力去疏通汴河漕运,反而更加需要汴河漕运向洛阳运送粮食,这要竭泽而渔的行为让汴河的淤塞更加的严重。
  汴河漕运是大唐朝廷的生命线,囤驻在洛阳的大军,完全靠着东南八道筹集的粮食来供养,如果真的汴水断绝了,那朝廷在洛阳也不用打仗了,直接就可以投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和淄州相邻的青州显得格外的重要,朝廷立刻下旨在青州的南霁云和张端阳,立刻发兵淄州,夺回对汴水的控制权。
  南霁云接到了命令也是哭笑不得,自己在青州不过一万多的兵马,可是淄州确是伪燕如今最重要的地区,足足有五万多的伪燕军队,竟然要让自己带着一万多人去攻打淄州,足以见得朝廷是多么着急了。
  可是现在郭子仪的军队还在和安庆绪在华阴附近一线拉锯着,如今整个山东地区唯一能够动用的就是淄州的军队了,朝廷三番五次下令,南霁云也接到了张巡的手令,这下子也没办法继续在青州装死了。
  南霁云找来了张端阳商量,苦着脸说道:
  “朝廷的言辞是越来越激烈,再不发兵恐怕是不行了啊。”
  张端阳也不情愿的点头,按照他的计划是在青州修建船坞,然后找机会再隔海登陆范阳,进攻史思明的老巢,在史思明出兵之后断了他的后路。
  可是还没等到史思明出兵,大唐的主动脉就要被割破了,朝廷让青州的出兵淄州,也实在是在山东这一带没有兵可以用了。
  南霁云虽然忠于大唐,但是他是个通晓军事的,淄州相州都是安庆绪的老巢,是他和大唐争斗的根本,所以安庆绪在淄州囤驻了重兵,自己这点人手是根本打不过的。
  张端阳说道:“出兵淄州可是,但是朝廷要许我们募兵。不募新兵,是肯定打不过淄州的安贼的。”
  南霁云说道:“朝廷已经在旨意里说了,允许我们在青州自募新兵。”
  张端阳摇头说道:“青州被安贼肆虐过一次,又被青州贼肆虐过了一次,哪里还有什么兵可以募的,我说募兵,是要在彭城募兵!”
  彭城,南霁云想到了当年睢阳被围的时候,自己曾经去彭城求援的时候,心情更是一阵的恍惚。
  张端阳说道:“如今河南道的难民,基本上都聚集在彭城附近,如果朝廷肯我们在彭城募兵,不仅仅可以解决青州兵太少的问题,也能缓解江淮接收难民的压力。”
  南霁云立刻说道:“那我这就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允许我们在彭城募兵!”
  在安史之乱前,整个大唐王朝最繁华的地区其实不是长安京畿,也不是江南道,而是河南道。
  河南道是如今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