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节

  “一个人能控制住恐惧,天生就比一般人多三分活下去的机会,”军医忍不住赞道:“这是位大英雄。”
  他是不是大英雄学徒不知道,但他的确是个大狠人。
  被军医断定至少要睡三天的元立,第二天一早就睁开了眼睛。
  拿着芦苇过来要喂药的学徒看到他睁开眼睛吓了一跳,还以为他出了什么意外,连忙放下药就跑去找军医,“师父,师父,元将军醒了!”
  军医匆匆赶来,抓着元立的手摸了半天的脉,不赞同的看着元立道:“将军不该这么早醒来的,睡觉才能让身体更好恢复……”
  元立脸上也包着纱布,身上手脚皆不能动,但脖子和脑袋没问题,他转了转脑袋,将屋里扫视一圈,问道:“王刺史呢?”
  军医让人去请王四娘,然后将药拿过来,“将军既然醒了,便先喝药吧。”
  元立没有喝,而是先闻了闻,又问了具体的药,确定药没问题后才喝。
  等他慢悠悠的喝完药,王四娘也到了。
  一见面,俩人就同时开口,“王敦干什么去了?”
  “琅琊王上疏归附……”
  俩人同时一顿,王四娘见元立微微瞪圆了眼睛,就压抑不住兴奋道:“今日一早收到的电报,琅琊王昨日归附,大将军通过电报让我等给王敦送信,敦促他归降,若不降,即刻起兵。”
  所以,他只是被抓了几天,外面发生了什么?
  王四娘:“将军被擒后,大将军甚为震怒,当即就调兵南下,现在征南大军就在江边,刘越石奉命南下劝降琅琊王,王敦上疏琅琊王逼杀刘隗,未等回应就出兵攻下了合肥。”
  程序正义是程序正义,然而战机也不能延误。
  所以祖逖收到电报后,当天领命发布公告,劝降王敦,但不等王敦回应,或者说,不等王敦收到消息,他就命大军渡江。
  刘琨收到消息后,去和琅琊王要手令放行。
  琅琊王一听吓一跳,怀疑的看着刘琨,“我给赵大将军的书信到洛阳了?”
  昨日才给的信,就是老鹰送信也没这么快吧?他都怀疑是刘琨假借赵含章的命令行事,该不会是想他自己想趁机夺取江南吧?
  刘琨道:“书信虽未到,但大将军已知此信,这是大将军的口信。”
  他将一张纸交给琅琊王。
  琅琊王低头看,纸上是简单的三行字,“琅琊王晓明大义,护送其一家回京;王敦倒行逆施,先礼而后兵;安抚江南士族及百姓,不得扰民,许征南大元帅便宜之权。”
  琅琊王心中的怀疑微消,艰涩的问道:“……是千里传音吗?”
  刘琨但笑不语,琅琊王就明白了,他再次看了一眼纸上的内容,心内叹息,然后下令让江边的驻军让开,容江北大军渡江。
  建康城外的长江边守军是琅琊王掌控的兵马,领兵的将军叫周冲,琅琊王归附赵含章的事还未公开,毕竟他一直觉得信件来回需要时间,当下是紧要之时,所以当保密。
  传说中的天下皆知,那是需要时间铺垫的。
  可这军令一下,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一下子,全建康城的人都知道琅琊王归附赵含章了,江北的赵家军将要入驻建康。
  王导亲自出面安抚众人情绪,又拉上刘隗一起去江边迎接江北大军。
  建康城内的门阀士族看见俩人手牵着手往江边去,都大松一口气,也跟着去看热闹,看来,大王是真的归附赵含章了。
  他们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这意味着江南不会打仗了。
  虽然打仗也是机遇,他们说不定可以趁此机会立功,站到朝堂上,但战场毕竟是在自己的家乡,谁愿意自己的故乡卷入战争之中呢?
  不少士族和百姓跟着跑到江边看热闹,当然,他们大多不敢靠近,只远远的看着。
  对岸上百艘船同时放到江面上,大军登船,奋力的朝这边划来,场面宏大,围观的人都不由瞪大了眼睛。
  江北大军速度很快,船才将将靠岸,每条船上都有几个士兵快速跳下,然后飞跑上岸,将缆绳固定在岸边,船上的士兵快速下船,井然有序的分散开,将各个口子把守住。
  然后船又放开往对岸去,继续载人。
  第1204章 兵贵神速
  一个年轻的将军朝王导等人走去,不一会儿,赵家军就快速的接管了附近的道路、山头和码头,站在路边和半山腰看热闹的士族和百姓们被集中到几处。
  想要看热闹就得在他们划出来的这几个地方,不许胡乱站位。
  渡江来的赵家军对他们虽不辞颜色,却也没有粗蛮的驱赶。
  周顗混在人群之中,看到赵家军冲他们跑来,他身后的人群有些骚动,不少人都想转身离开,但很快被拦住,“你们是要留下看热闹,还是离开?”
  “看热闹?我,我等可以留下……看热闹?”
  “可以,但得到那处去,以防人越来越多,出现拥挤踩踏。”
  百姓们一听,当即兴奋起来,不走了,跟着指引换了地方,然后踮起脚尖继续看热闹。
  周顗混在里面,怀疑赵家军是趁着给大家换地方观察他们身上是否有武器,以及趁机熟悉地形。
  果然,等船第二次靠岸,带来更多的士兵之后,一个年轻的将军已经带人接管了这一片区域,琅琊王手下参将周冲跟在他身侧
  周顗忍不住去看那年轻俊朗的将军,问在旁边维持秩序的士兵,“那位将军是谁?”
  士兵看了一眼后骄傲的道:“是我们的赵实将军。”
  周顗若有所思,赵氏子弟吗?
  听说他在祖逖手下很得用。
  赵含章这是在各个军中都安插了自己的势力吗?
  “年少有为啊,不知可有娶妻?”
  士兵:“没有。”
  他上下打量周顗,觉得他太邋遢,于是道:“你不必想了,我们将军眼光高着呢,一般人看不上。”
  周顗:……他是很一般,可他侄女好看啊,还贤慧淑良。
  祖逖坐第三趟船上岸,他一到,王导和刘隗都迎上前去,周顗只远远的看了他们一眼便和围着他们的士兵说了一声要回城,士兵打量过他后就让开放行了。
  从岸边往建康城去五里,每十步便有一个赵家军士兵把守,来往的人只能走官道,而不能踏野而过,否则视为挑衅。
  周顗坐上牛车,又回头看了一眼井然有序的岸边,和随从道:“去把仲智叫回来,我给敏娘找了个好夫婿。”
  虽有百艘船来回运输士兵和武器,依旧到傍晚才完成渡江,很多士族和百姓也跟着站在江边看了半天。
  等所有人渡过长江,岸边都站满了士兵。
  琅琊王听说后立即从病榻上坐起来,连忙招来刘隗问,“一共有多少人?是谁领兵?”
  刘隗道:“共有二十万人,祖逖领兵,听闻赵含章封他为征南大元帅,赵申、赵驹、米策等人为将,除渡江的这二十万大军外,江对岸还有二十万大军候命,另有十万大军在弋阳郡待命,再加上荆州的十万大军,以及各后勤人员,估摸得有七十万大军。”
  琅琊王后背都湿透了,后怕不已,“七十万大军已都逼近江南,而我们一点消息都没收到,若是我不归附,岂不是……”
  刘隗低声道:“腹背受敌……”
  只怕王敦还没死,他们这些人就先死了。
  琅琊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恐惧,问道:“祖元帅现住在何处?”
  “他不愿进城来,而是和大军一起驻扎在城外,言说明日进城拜见大王,”刘隗顿了顿后道:“他要带大军入城,王刺史没有反对。”
  琅琊王苦笑,他都带了二十万大军过来,不答应还能怎么办呢?
  “让他进来吧,你招待好他,他应该在此处停留不久,王敦已经逼近建康,”琅琊王说到这里一顿,心里莫名的畅快起来,“他自以为自己快人一步,却不知道赵含章比他还快,有千里传音那样的利器在,谁能斗得过她?王敦此时肯定还不知道赵家军渡江的事。”
  他真想亲眼看看王敦收到消息后的表情啊。
  这就是典型的,只要敌人不好过,自己就开心。
  刘隗默默地看着琅琊王没说话,忍不住腹诽,难怪专门找他进来说话,而不找已经摒弃前嫌的王导,原来是不好当着人家堂弟的面幸灾乐祸啊。
  王敦留在建康城中的细作脑子都懵掉了,他们跑到江边看了一会儿,见江北过来的将军们和王导刘隗相谈甚欢,这才反应过来,琅琊王归附赵含章了,他献出了江南。
  细作们心神震动,急忙退走,然后找到马便快马朝合肥去,他们得赶紧把这个不消息传递给将军知道。
  他们没发现,登岸的将士悄无声息的减少了两千人,赵实在派人快速接管河岸之后,祖逖一登岸,他就悄悄退开,走到正在搭建的营地里。
  副将吴孝已经准备好,跑过来道:“两千人已经点齐,还有两千马。”
  别小看了这两千马,赵实带走这两千马,就要走了大军三分之一的战马。
  赵实道:“每人只带三天口粮,即刻启程。”
  “是!”
  赵实没有再去见祖逖,拎上自己的包袱,揣上刘琨带来的那封手令就带领两千兵马悄无声息的离开。
  兵贵神速,祖逖大张旗鼓的渡江,琅琊王归附的事已经瞒不住,他自然不会让大军失去这个先机,所以渡江之前就已经做好安排,让赵实一过江就立即点齐兵马,带一支队伍前往庐江方向,一路上只攻打王敦的军队,不必镇守管理地方,一切有他兜底,目的就是要让王敦摸不准他们的行军路线。
  而祖逖则是一城一城的从琅琊王手中接过江南的驻军权,赵含章一再叮嘱,县令一级的官员且不管,各城守军及将军一定要换成他们的人。
  只有兵权在手,不怕再有人造反。
  除此外,赵含章要邀请琅琊王一家、王导、刘隗及江南各门阀士族的家主进宫贺岁,离过年没多长时间了,此离京城不近,得尽早启程。
  骑兵移动速度快,赵实又有琅琊王亲笔的手令在,所以凡经过的城池都没有为难他们,直接放行。
  如此,两天之后,赵实他们就到了钟离县,王敦这两天也并没有闲着,打下合肥之后又连续打下三个县,正一路高歌猛进。
  今天正想去打钟离县,打下钟离,他们距离丹阳郡就更进一步了,过了丹阳就是建康,胜利在望。
  在如此高兴的时刻,他们迎头就撞见了一支骑兵,他们还以为是钟离的伏兵,想也不想,举起刀剑就跟着参将往前冲。
  然后就被杀得片甲不留,这支本来要去攻打钟离的王家军就这么被打散了,逃走的时候才发现他们肩膀上扛的是“趙”字旗,而不是建康王旗。
  第1205章 权衡利弊
  赵实并不恋战,打散了这支军队后转身就朝另一个方向去。
  此时,坐镇合肥的王敦才见到细作,收到建康的情报。
  王敦发出忿怒的吼叫,气急败坏的把屋里的东西全砸了,“司马睿,无耻无能之徒!”
  为什么,为什么宁愿把江南给赵含章,也不愿意对他退后一步,把搬弄是非的刘隗杀了平息他的怒火?
  王敦觉得琅琊王愚蠢至极,又忍不住怨恨王导,他在建康明明就有能力帮他,让整个王氏更进一步,偏他性如绵羊,宁愿帮猜忌他的琅琊王也不愿帮他。
  王敦气过之后快速冷静下来,问细作,“渡江的赵家军有多少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