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09节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09节

  当睢阳易手的消息传开,自然是各方震动。
  陈以勤上书请罪,但是这一次李成梁不仅仅没有继续追着他穷追猛打,反而大方的向河南援助了火药和粮食。
  而陈以勤的亲家,陕西总督郭朴更是派出一镇新军,进入河南援助陈以勤。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河南不能再丢了!
  对于明廷来说,河南是中原咽喉,丢了河南之后,山东就被两边包围,京畿也随时可能被东南大军攻击。
  陕西也会被包围,东南新军随时可能从汉中和关中两个方向围攻陕西。
  到那个时候,明廷就真的处处受敌,到处都是两面包夹之势了。
  第585章 物价再涨
  陈以勤在睢阳惨败的消息,进一步的刺激了京师的物价。
  疯狂上涨的物价,已经让这座开始城市化的城市,迅速开始人口逃离。
  原因也很简单,进入近代社会的城市化后,城市人口在城市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经济体系的供应。
  农业社会的时代,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地区,他们依靠土地可以获得粮食。
  在工业化时代,人口聚集在城市中,他们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报酬,然后用货币换取生存物资。
  而当货币体系彻底崩溃之后,依靠出卖劳动力的雇工无法得到相应的收入之后,整个体系就立刻崩溃了。
  而这种崩溃甚至进一步的蔓延到了原本在城市中等阶层的群体中。
  比如顺天府的吏员,在张居正的改革中,也学着东南将吏员纳入到了俸禄体系中,给他们发放一部分薪水降低腐败。
  但是等到李春芳时代,由于明廷的收入进一步下降,吏员的薪水也随之减少。
  如今物价飞涨,顺天府吏员的收入没有增加,而这点薪水已经无法维持在京师的生活了。
  甚至不仅仅是吏员,就连部分衙门的低品官员,都很难依靠俸禄为生了。
  李成梁重新恢复了官员发放禄米的制度,算是缓解了低品官员的生活窘境,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仅仅足够维生而已。
  而作为更基层的吏员,自然是无法享受到发放禄米的待遇的,他们的薪水依然是越来越不值钱的银元。
  不过活人也不可能被尿憋死,普通百姓面对通货膨胀只能逃离京师,又或者变卖家产存活下去。
  但是象征着官府权力的吏员们,就不可能甘心活活饿死。
  一时之间,这些顺天府的吏员们如同疯狗一样冲上街头,开始疯狂的勒索和抢劫。
  那些苦苦支撑的店铺瞬间被盘剥到关门破产,有的店铺甚至一开门就被这些凶猛的吏员给搬空了。
  不仅仅是商铺,这些吏员也冲进工坊,勒索盘剥这些工坊主,将还没制作成产品的原料都从仓库抢走了。
  这又造成了更多商铺的倒闭破产,连锁的反应甚至蔓延到了军工厂中。
  重新建造的王恭厂一直都产量不足,甚至没有达到王恭厂爆炸前的一半水平。
  而这些日子的经济动荡,让王恭厂进一步的减产,很多原料都无法运送到京师。
  李成梁巡视完王恭厂后,立刻接到了河南战败的详细消息。
  看到消息之后,李成梁再次召集了手下参谋和将领开会,商讨河南的战事。
  山蒿先这段时间低调了很多,但是也变得憔悴了很多。
  邀请张居正父子出山的计划失败,明廷的经济政策就这样修修补补,通货膨胀还在继续扩大,但是整个明廷却没人能提出一个有效的救市政策。
  户部甚至坦言,如果立刻停止制造成色不足的银元,那么明廷的经济体系就会立刻崩溃。
  官吏拿不到银元作为工资,士兵拿不到银元作为军饷,军工厂拿不到银元去采购原材料,整个大明的秩序就会崩溃。
  但是就连完全不懂经济的李成梁也知道,明廷银元的滥发已经让其信用进一步破产,如果继续这么烂印下去,银元会更加不值钱。
  这段时间,明廷也进行过两次救市的尝试。
  第一次是尝试禁止使用东南的银元,并且强行要求所持有东南的银元按照市场比率兑换成明廷的银元。
  这项政策刚刚推出的时候,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快,腐败的明廷基层官吏,立刻将这个当做了发财的机会,官吏们直接将这个条令当做勒索百姓的工具。
  他们直接冲进了藏有东南银元的普通百姓家里,抢走他们的东南银元。
  这条政策在短暂的生效之后,很快就彻底失控,法令变成了当权者掠夺普通人财富的催命符,更导致了普通人对于使用大明银元的厌恶。
  谁到知道这些官吏搜刮了百姓手里的东南银元,都自己拿去花了,却给自己越来越不值钱的大明银元?
  而且根本按照法令上的按照市场比率兑换,而是直接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强行兑换,甚至还有官吏直接没收百姓手上的东南银元的。
  结果是在短暂的维持了平稳之后,物价进一步的崩盘。
  百姓争相将自己手里的大明银元换成商品,无论是能不能用的商品都囤积在家里,就算是换成擦屁股的纸,也要比大明银元保值。
  结果是物价再一次暴涨,粮食价格更是翻倍,通胀更严重了。
  李成梁眼看着物价涨到这个地步,第一次救市的努力失败了。
  既然百姓这边稳不住,李成梁只能想办法稳定市场价格。
  于是李成梁发布法令,要求商家必须按照市场价格销售商品,不允许涨价。
  这条法令发布出去,同样是没有任何的效果。
  此前正常没背景的小商户,早就已经被折腾破产倒闭了。
  如今还能京师开门营业的,要么是有官方背景,挂靠在六部下的商铺。
  要么是挂靠在清远伯李家这种权贵名下的商铺,这些商人基本上都是权贵捞钱的白手套,普通的官吏根本管不了这些商人。
  结果是,这条政令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市场上的店铺应该涨价的还是涨价,粮食价格还是疯狂的上涨,物价还是一点没有压下来的迹象。
  两次折腾之后,李成梁就接到了河南战败的消息,现在他已经完全顾不上物价这点“小问题”了。
  面对如今的局势,众将领也只是众说纷纭,给不出有用的建议。
  明廷算是积重难返,河南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问题,更是整个大明的问题。
  李成梁的目光放在了山蒿先身上,他对于明廷的文臣不信任,山蒿先是唯一能让他信任的谋士。
  山蒿先苦笑一声说道:“河南救不了了。”
  众人都沉默,山蒿先说道:
  “睢阳是河南通往淮北的唯一关隘,睢阳一下,河南根本就是无险可守。”
  “那为之奈何?”
  山蒿先说道:“毕其功于一役,打徐州!”
  抱歉抱歉,发晚了,定时定错了
  第586章 低道德优势
  山蒿先也很苦涩。
  所有人都知道打仗要稳扎稳打,但是那是对于优势一方来说。
  秦并六国,自然可以稳扎稳打,但是六国如果稳扎稳打,那就是眼看着被吞并的下场了。
  山蒿先说道:
  “大将军,睢阳丢了,河南眼看着就要丢了,等丢了河南,大将军要如何?”
  “河南一丢,关中也陷入到两面重围之中,大将军现在不出手,是要等到陕西也丢了再出手?”
  “又或者是山西也丢了再出手?”
  山蒿先悲观的说道:“若是这么下去,我们大明想要决战都没有机会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大家何尝不知道山蒿先说的是对的。
  现在的情况是,东南那边始终没有大规模扩军,将军队维持在一个少但是精的状态。
  所以每一次东南打仗的时候,都是吞下一省之后就会休养一阵子。
  这样的好处是每次占下的地盘都能好好的消化,维持这样的军队对于东南的负担也不重,还可以开始其他基础建设。
  所以东南打仗是越打越富,李成梁这边听说东南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整修水利工程,胡宗宪带着潘季驯,从淮北修到了湖广,如今又准备入川修建水利工程了。
  反观明廷这边,经济比张居正执政的时期还要萎缩了一些,如果真的和山蒿先所说的那样,等到河南和陕西也丢了,那就真的没有一战之力了。
  李成梁明白这个道理,所有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却没有人站出来支持山蒿先的说法。
  原因也很简单,河南并不是李成梁的嫡系地盘,说服山东的明廷新军离开山东,为了解除河南的围,这样的说法无法动员山东的军队。
  山蒿先看着诸人,心中也清楚是为什么,只能重新坐了回去。
  接下来众人提了一些保守的方案,比如加固山西和山东的防御,防止敌人从河南突入京畿地区,将九边的明军调入河南边缘防御。
  等到众人散去,山蒿先这才单独求见李成梁。
  见到李成梁后,山蒿先说道:
  “主公,还记得属下在山东曾经说过的,东南为什么军事强盛,明廷为什么军事衰颓?”
  李成梁已经非常疲惫了,但是面对这个亲信谋士,他打起精神说道:
  “当年先生说是因为明廷政出多门,东南唯苏泽军令是从,所以入京之后,我就按照先生的谋划,解散了都察院和六科,遣散了国子监。”
  山蒿先摇头说道:“大将军,政治上当然要集中全力,但是军事上也要如此啊。”
  “大将军,如今各镇统领都将军队视作自己的地位保证的私人财产,谁也不肯拿着自己的军队出去拼命,都想要消耗别人的军队爬上更高的位置。”
  “如此一来,军队还怎么保障战斗力,谁还会为朝廷拼命呢?”
  李成梁的脸色有些难看,当年他在山东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保存实力,积累威望,养兵自重’。这十二个字不是当年先生为我提的方略吗?”
  山蒿先连忙说道:“属下不是说的大将军,当年大将军在山东,朝廷昏聩无道,所以必须在山东积蓄实力,但是现在局势不同了,大将军英明神武,但是这些将领却还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您,那还如何和东南打仗?”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