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我的姐夫是太子>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04节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04节

  张安世随即不再理会这周举人,而是看向朱棣道:“陛下,所以……若是这些人还不上借款,那么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钱庄借贷出去的近千万两纹银,所没收到的抵押物,必定要价值在两千万两纹银以上,甚至……还要更多!”
  “唯一的麻烦就是,如何处置这些财产的问题了。好在……他们抵押的许多实物,都在市面上的硬通货,即便一时积压在一起,难以处置,可只需花费几年时间消化,却不愁不能售出。”
  朱棣道:“好……好……”
  朱棣感到通身舒爽!
  他连说了两个好,本还要继续说一个好字时,却意识到好像这个时候说这些不妥。
  于是他立即板起脸来,面带怒色,厉声道:“若为囤货居奇而借贷,就为了欺压百姓,陷百姓于水火之中,弃而不顾,那么……这些人非但其心可诛,更是丧心病狂,十恶不赦!”
  周举人听到此,已开始瑟瑟发抖了。
  张安世道:“陛下息怒,这第三个收益……其实也不小……”
  朱棣一愣,人都麻了。
  一个个收益,说的明明白白,百姓赈济了,不但得到了赈济,而且还获得了极好的待遇,照着张安世这样的赈济之法,朝廷可谓是收获了一次巨大的人心。
  可事办妥当不说,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收益,无论是税收,还是钱庄的利息,甚至是抵押物的没收,可以说,朱棣和张安世都是最直接的受益人。
  别人赈济花银子,他朱棣赈济了百姓,使百姓感激涕零,居然还能挣银子。
  世间竟有这样的奇事。
  不过朱棣龙颜大悦的同时,却不由得开始有些觉得张安世这家伙嘴巴有点大了。
  挣了就挣了嘛,私下里说得了,现在当着大家的面,一二三四五的说出来,这……反而有些不稳重。
  可想归这样想,朱棣却不由道:“这其三是什么?”
  张安世道:“太平府赈济,除了提供足够的食物,同时还分发衣物,工具等等,教百姓能够吃饱喝足,能够御寒取暖,与此同时,却也借此机会,征发百姓们做工,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如此。”
  “因而,四省之地,各处的府县,臣都命人,将这受灾的百姓们组织起来,对年弱的孩童和少年,教授他们读书写字。对于年老之人,进行赡养,对于妇人,则令它们负责炊事和缝补,而对于壮丁,则教他们修桥铺路,让他们修水库,开挖运河,甚至……铺垫路基。陛下富有四海,这是因为……天下的百姓,都是陛下的臣民,天下的土地,都是陛下的疆域。这些收益,并非是真金白银,可是陛下……这些土地的开发,对陛下而言,却是最宝贵的财富。”
  朱棣听罢,不禁为之振奋,这总算没有直接谈金银那等粗俗之物了。
  朱棣满意地点着头道:“此言有理。”
  张安世接着道:“不说其他,单说路基,从关中至河南,就修筑了数百里之长,至于其他的工程,更是不可计数。而这些路基……乃铁路司在此之前,就进行过规划和测算……”
  朱棣猛地,感觉到他这话里有话,神色间又认真了几分。
  张安世继续道:“而路基所用的土地,大多土地要嘛无主,要么就被人抵押,还有少数,臣也花了一些银子购置下来了。如有必要,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就可随时铺设枕木和铁轨。”
  “如此一来,这铁路很快即可贯通,铁路沿途的土地,大抵都在朝廷和太平府之手,也可进行运营,而且,一旦铁路开建,就意味着,关中和河南等地,需征发大量的人力,这几年大灾,雇佣大量的人力,修建铁路,不但可使关中与河南互通有无,可大大的为商贾和百姓以及货物的运输提供巨大的便利,也可让许多的壮丁,能够靠自己的劳力,养家糊口,可谓是一举多得。”
  朱棣:“……”
  算账这一块,张安世算是给玩明白了。
  铁路在直隶,收益是极大的。
  毕竟这玩意运力实在太大了,再加上古代的运输损耗实在太大,运输本就高昂,而铁路的出现,不但大大降低了损耗,同时合理的运费,也让铁路司在直隶挣了个盆满钵满。
  只是这铁路司一直只局限于直隶,当初本想扩张至江西布政使司,却因为一场巨大的窝案,功败垂成。
  这才让朱棣意识到,直隶能办成的事,并不代表其他各省可以办成,一方面,是土地在天下的士绅之手,要征用大量的土地,本就需要极大的代价。
  另一方面,则是铁路的修建,本就是天价,如此巨大的代价,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现在……土地到手了。
  最神奇的是,连路基也到手了。
  要知道,修建铁路,可不只是铺设铁轨这样简单,这其中最大的花费就是征发大量的劳力,修建路基,同时还有修建桥梁。
  这些可都是前期巨大的花费,以现在的生产力而言,这样的工作,一条千里的铁路,至少需要征发数十上百万的壮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可完成。
  可现在……前期的工作……居然奇迹一般的完成了。
  完成了倒也罢了,而且还是劣绅们买单。
  接下来,就只需铁路司再投资一大笔银子,开始铺设铁轨和枕木即可。
  朱棣骤然之间,竟是激动起来。
  铁路这样的好东西,能盈利,能增强朝廷的统治,能便利商贾,甚至能给百姓带来财富,此等一本万利的买卖,却不能扩张出直隶,本就是朱棣的一桩心事。
  可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朱棣的声音都忍不住带了几分抖意:“都……都已修筑完成……”
  张安世确定地道:“主干线的路基,都已夯实,甚至铁路沿线的某些车站位置土地平整工作,也已完毕。干线都进行了垫高,两侧修建了排水渠,还有大量的碎石,也都铺就,缺的只是枕木和铁轨的铺设。”
  “好!”朱棣龙颜大悦,顿时亢奋起来,脸上带着大大的笑容,激昂地道:“好的很,如此,则利在千秋啊,这样一来,大明的江山……便坚如磐石了。”
  其实张安世还是觉得有点可惜,一方面可惜的乃是湖广一带,路基还未修成,毕竟那里山林实在太多,现在的工期,也只勉强进行了一段而已。而且那里水网密布,修桥的工作,也是巨大的工程。
  另一方面,则是江河确实对铁路进行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毕竟在长江和黄河上修建铁路桥,至少在现在,是不可能完成的。
  于是,张安世选择的办法便是,在这阻断的铁路线两端,设立渡口,铁路行至渡口,而后卸货,装载上船,之后再送至对岸的渡口,重新在对岸的铁路线上装载。
  当然,即便是如此,在这个时代而言,这样的解决办法,也已是巨大的进步了,至少让当前的运力增加了十倍,损耗降低了更不知多少倍。
  可毕竟做不到后世那般,可以直接连接南北,还是难免有所遗憾。
  朱棣却已是足够狂喜,笑容满面地道:“一场赈济,竟成千秋之功,张卿实有管仲、乐毅之才。”
  第472章 杀无赦
  朱棣的夸赞,绝非是夸张,却实是发自肺腑。
  这样大的灾情,结果非但轻易的解决,而且赈济的力度之大,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力。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皇帝还是朝廷,又或者是太平府,乃至于张安世个人而言,居然都有不菲的获利。
  历朝历代,在大灾之中获利的情况,必定是要闹出天怒人怨的事的。
  可偏偏张安世非但让大家都获利,却还使朝廷得到了人心。
  这等手段,听起来便教人觉得骇然,只怕整个大明,也绝无一人能想到。
  即便是想到,也无法执行。
  此时,张安世笑了笑,挺直了身板,谦虚地道:“陛下,说来惭愧,臣这点本领,实在登不上大雅之堂,臣惭愧的很,不敢当陛下如此夸奖。若说此番有一些功劳,那也是太子殿下和太平府上下同心戮力的结果。”
  张安世的话的确很谦虚,甚至脸上看不出一丝骄傲的神色。
  这些年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反正谦虚就对了。
  至于他当面到朱棣面前邀功,将各种挣钱的路数,当着君臣们的面讲出来,倒也不是张安世心理不成熟,希望当着所有人表现自己。
  实在是新政的路数太野,这些东西,本就需要手把手地教学,若是自己闷声发大财,别人哪里晓得新政的厉害?
  只有将这里头的好处,还有各种关系一一兜售,这君臣们……哪怕有一人两人开窍,对新政也有巨大的好处。
  朱棣听罢,想也没想,便不由道:“太子……算不得什么功劳,他不过是去出出力而已。”
  可说完,似乎又觉得这话,有些贬低了太子,他毕竟是储君嘛,也该给他树立一些威望。
  于是话一转,便又道:“自然,他乃朕的儿子,更是国家的储君,却肯亲力亲为,赈济百姓,这般太子历朝所未有。朕有此子,心甚慰之。只是此番功劳,诚如张卿所言,乃太平府上下竭尽全力的结果,而今,百姓得以吃饱穿暖,这便是最大的功德,朕心中……也甚为欣喜。”
  百官心头依旧还在震撼,他们正慢慢地消化着张安世的各种路数,心里除了震惊,只怕还有几分自惭形秽。
  都说张安世这小子乃是外戚,而百官多是饱读诗书的进士出身,乃天之骄子。
  可细细论来,这张安世路子虽然野,可单凭这赈济之功,却是谁也不得不服气了。
  实在是,事实碾压一切呀!
  倒是朱棣突然想起了什么,立马目光灼灼地看着张安世,又道:“此番皇孙可去了赈济吗?”
  张安世自然知道朱棣对朱瞻基的在乎,于是耐心地道:“陛下,皇孙殿下如今已入主铁路司,为铁路司同知,负责协助铁路的修建。臣是希望,皇孙能够将这太平府和海政部的事,都尝试一遍。”
  “此番赈济,铁路司也派了不少人员,一方面,也协助赈济,另一方面,便是进行测量和规划之后,发动壮丁,修筑路基。当然,臣为了防患未然,在皇孙身边,也安插了模范营的一支人马,既是保护皇孙,也是保护铁路司的人员。”
  朱棣显然很满意,颔首道:“嗯……如此……甚好,朕最担心的便是子孙们久在宫中,不分五谷。太祖高皇帝乃淮右布衣,能得天下,便是因为能体民情之苦,知世间险恶之深,我等子孙,亦当如是。”
  “如若不然,便如那蒙元后裔一般,当初铁木真之辈,弓马娴熟,何等骁勇,以区区十数万铁骑,鞭笞天下,无人敢当。可不过区区百年,其子孙却个个萎靡,闻敌则惧,见敌则如惶惶如丧家之犬。”
  朱棣顿了顿,叹息了一声,才又道:“只可惜,理是这么个理,可历来太子与皇孙身边,那些为臣为奴的,哪一个不是只晓得哄着太子和皇孙,哪一个敢真心实意的教太子和皇孙去历练?人人都甘愿代其苦劳,显得自己赤胆忠心,可实际上,却是害了他们。唯有张卿,才敢如此。”
  这话说的,百官里有不少人都忍不住暗地里开始翻白眼。
  道理谁不知道?可一般人,谁敢让太子和皇孙去干那个?
  可张安世的身份就不一样了。
  这张安世干这事,乃是陛下的家事,再怎么样,太子和皇孙也不会见怪。
  你若让旁人去试一试?只怕还没干,就被人误认为这是居心叵测,砍掉脑袋了。
  所谓智子疑邻这样的道理,谁不知道?
  朱棣而后踱了几步,他内心正振奋着,继而又想起什么,看向周举人人等,虎目一侧,狠狠地盯着周举人道:“尔等在灾年囤货居奇便罢,既是贪婪至此,如今却被张卿所谋算,若是愿赌服输,朕倒还敬尔几分。现在偷鸡不成,竟敢聚众来京鸣冤诉苦,栽赃构陷,可知罪吗?”
  周举人人等,已是如晴天霹雳一般,一个个心中恐惧不已。
  实际上,他们已经明白,到了这个份上,自己算是彻底完蛋了。
  之所以完蛋,不是因为他们的道理站不住脚。
  周举人这样的人都是人精,而且论起讲理,他们读了一辈子书,却有的是道理给自己辩驳。
  说难听一些,真要论罪,周举人人等,还真不怕一个张安世。
  可他们却明白,现在所谓的道理,所谓的口舌之辩,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这张安世赈济了百姓,让宫中大赚了银子,又教朝廷得了人心,更不必说以后还有源源不断的收益,甚至可能……还得了他们的土地以及灾民的人力,修筑起了铁路的路基。
  这是基本上,就只有周举人这些人受伤,而天下所有人都有巨大受益的结果。
  说难听一些,莫说张安世有理,即便是张安世当真罪证确凿,干了挖人祖坟这样的缺德事。到了皇帝的面前,也一定是要维护张安世的。
  因为这些巨大的好处,都是建立于张安世打击了周举人人等的基础上。
  若是此时维护周举人这些人,那么……铁路的事怎么算?税收的收益怎么算?
  似乎还有人试图想要辩驳一二,想要给自己脱罪。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