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北宋大法官> 北宋大法官 第1134节

北宋大法官 第1134节

  我们有拒绝的权力吗?
  靠!
  张斐又问道:“关于契约法中的等价制度?”
  薛向道:“每一张税币上面,都有明确的面值,一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一贯,在交税的过程中,等价于相等数额的铜币。”
  在场所有人都是频频点头,好像很懂的样子,原因在于之前的那场全民议法的运动,他们多多少少都知道契约法,如今出现案例,他们瞬间就明白过来,这里面法律的关系。
  张斐道:“朝廷在去年发行税币,源于一场灾情,事发突然,选择采取非常手段,大家也能够理解,这也是去年没有对此召开听证会的原因。但今年风调雨顺,为什么朝廷还要决定继续发行税币,据我所知,这是三司使你最先提出来的。”
  “不错,关于这项政策,正是在下最先提出来的。”
  薛向赶紧点头承认,又解释道:“而整件事的起因,乃是因为目前整个京畿地出现非常严重的钱荒问题,而朝廷并没有足够的铜钱,可以立刻铸币减缓这场危机。
  而我们三司在仔细研究过后,发现导致这场危机有三个原因。其一,就是去年的仓库税。由于仓库税,导致去年许多富户放出仓库里面的存粮,而当时由于灾情,百姓都缺粮食,大量的钱币都被富户收走,但富户又无法快速将钱币花出来。”
  在场不少大地主,是泪眼汪汪,就是这么回事,我也不想的,我们不是故意囤积居奇,而是没有花钱的理由。
  又薛向继续言道:“其二,就是因为朝廷在去年的赈灾,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张斐问道:“你是说赈灾成功,导致钱荒?”
  其余人也都好奇地看着薛向。
  “是的。”
  薛向点点头道:“由于去年朝廷以工代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根据去年的商税来看,是远高于前年的,从古至今,这是从未发生过的,无论是尧舜二帝,还是隋文帝,唐太宗,可都未曾做到过,在灾荒年间,绝大多数百姓不但没有流离失所,饿死在路边,同时商业还能够得到发展,变得更加繁荣。”
  此话一出,顿时迎来不少鄙视的目光。
  你这摆明就是在拍皇帝的马屁。
  薛向为什么在朝中不得人心,就是他的为人处世,是比较圆滑,喜欢溜须拍马,又喜欢送礼送钱。
  司马光他们就最看不惯这种行为。
  坐在内堂的赵顼,都有些脸红。
  这马屁拍得好像有些过火。
  但薛向并不觉得有何不妥,还在认真的作答,“有一件事是能够很好证明,就是商人都在向朝廷提起诉求,希望扩建城池,让他们建造更多的作坊。
  但是商业繁荣,交易增多,那么对于钱币的需求就会变大,这也是导致钱荒的一个原因。
  其三,就是随着钱币价值的不断上涨,导致大家都捂着钱币不用,又进一步加剧钱荒。”
  张斐问道:“所以,朝廷决定发行税币,乃是为了应对这场钱荒危机?”
  薛向道:“这是起因,当然也是这一次发行税币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三司希望能够让税币变得长久化,原因就在于最近税法改革。”
  张斐问道:“这与税法改革有何关系?”
  薛向点点头道:“以往交税,普通农夫多用粮食、绢布,用钱币的很少,而一些商人,则是所生产货物来交税,比如说蜡烛、皮革、茶叶,等等。朝廷将这些货物收上来,然后部分用于官府所需,部分则是发给官员当做俸禄。
  但由于税法改革,如今全都是根据总收入来计算的,没有规定茶农用茶交税,丝商用丝交税。
  这就导致去年的情况变得极为特殊,去年无论是百姓,还是商人,全都是用税币交税,而并没有用货物交税。
  同时去年朝廷将一些税币发给官员、士兵当做俸禄。
  这使得从百姓将货物交给朝廷,朝廷在发给官员,变成百姓交税币给朝廷,朝廷将税币发给官员,官员再拿着税币去从百姓手中购买所需货物。”
  张斐问道:“所以三司使认为后者更好?”
  “相比较前者,后者要好很多很多,这也是让我们三司决定做出尝试的原因。”薛向解释道:“虽然看似只是中间多了一个步骤,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张斐故作好奇道:“有何天壤之别?”
  薛向回答道:“当百姓用货物交税时,是要面临折算,如果货物多的话,还是雇驴车去运送,亦或者自己背着货物去,这都属于税入以外的损耗。
  同理,对于税务司而言,计数也是相当繁琐。如果是用税币的话,就会非常方便,中间的损耗几乎为零。
  如今河中府多半都是用盐钞交税,其余州县需要三到四月才能够统计完,但是河中府就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够统计完,这能够为朝廷节省许多人力物力。
  而对于官员而言,其实每个官员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家中人口也不一样,有些官员需要更多的粮食,但有些官员希望得到更多的蜡烛,可以前朝廷只是根据官阶来发,不会根据你的需求来发,导致许多官员需要拿着货物去市集兑换,且不说如此交易,非常繁琐,最主要是这货物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能够换得更多,但有些时候所得甚少。
  官员们也经常针对这些问题抱怨,如果是发税币的话,那么官员就能够拿去购买自己所需。
  而这一切,就是商业为何在去年变得更加繁荣的原因,也是许多百姓度过难关的关键原因,官员和士兵以前不需要购买,现在需要购买,商人就必须扩大生产,那就需要招纳更多的人,给百姓提供更多的生计。
  同样,也能够消除富户对于仓库税的担忧,因为买粮食的人会变多,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是不愁卖不出去。
  而朝廷也将因此受益,这可以减免许多损耗,同时还能有效防止贪污腐败,一万石粮食,多一斗,少一斗,是很难知晓的,但若是十万贯税币,少一文就将会被发现。
  归根结底,税币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第七百七十三章 时势造英雄
  薛向的一番回答下来,顿时令全场是变得是鸦雀无声。
  那些围观的百姓,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突然间学到了许多知识,虽然这听证会已经开过不少,但他们还是头回接触到国家财政的运转机制。
  这在封建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那些精明的商人,也是头回接触到这种宏观的经济调控,一时间也被震惊到了。
  关键薛向是用一种非常深入浅出的话术来阐述这个问题,哪怕是大字不识的百姓,也能够明白一个七七八八。
  而在场的官员,哪怕是司马光、范纯仁、苏轼他们这些非常反对薛向的官员,在这一刻,也不得不承认,薛向是有本事的,不全是靠着溜须拍马,投机取巧上位的。
  只能说时势造英雄,在历史上,薛向虽有不错的政绩,但受限于环境,最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如今时代变了,他的才能与当下的环境,是非常匹配,他自然就能够发光发亮。
  这短短几句话,就将这其中的复杂利息关系,解释的非常清楚,且条条在理,让苏轼他们不禁也是皱眉沉思起来。
  难道真的有这么多好处?
  还是说这是障眼法。
  饶是坐在内堂的赵顼,也是若有所思,虽然他之前跟薛向谈过,但是这个过程中,缺少张斐,方才的问答,还是能够给他一些新得启发。
  而作为主持人的张斐,当然不会让薛向这么蒙混过关,他突然拿起一张报纸来,“这是前几天齐州苏检察长在名士报上,发表的一篇有关税币的文章,不知三司使可有看过?”
  薛向点点头道:“看过。”
  那苏轼也立刻打起精神来,他也想知道,薛向会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在他看来,这些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因为这都是人性所知,发纸币敛财,就是不劳而获,谁能够抗拒这种诱惑。
  “在这篇文章里面,苏检察长提到很多关于税币的弊端。”
  说到这里,张斐还是低头看了眼,然后才道:“首先,苏检察长是拿着税币与交子对比,在天圣元年,朝廷在益州设立交子务,以本钱36万贯,首次发行‘官交子’126万贯,虽然本钱与发行交子的数目相比,不到三成,大概百分之二十八。但是至少朝廷还有本钱在,而关于税币,三司在公布的时候,并未有提及到本钱。”
  薛向回答道:“方才在下就说过,税币只是一种可以代为向国家交税的凭证,且只是在交税的过程,税币的面值与铜钱相等,三司可从未说过这税币就是交子,是可以随时兑换铜钱的,故此是不需要本钱的。”
  张斐道:“三司使的意思是,税币与铜钱不能进行兑换。”
  薛向稍稍组织了下语言,才谨慎回答道:“朝廷没有保证,手持税币的百姓,就一定能够从朝廷或者任何人手中兑换到铜币,当然,朝廷是有可能会在以后的某个时段,拿出铜币去收购民间的税币,另外,民间百姓进行相互兑换,朝廷也并不反对。”
  我不承认税币等同于货币,但你们要拿着当货币用,这我们也不反对。
  此话一出,大家又是面面相觑,眉目间透着担忧。
  原来税币不能随便兑换铜币的。
  这。
  苏轼也是眉头紧锁。
  他一直都是将税币与交子视为相等,只是叫法不一样,但根据薛向的解释,是完全不一样啊!
  是另一种东西啊!
  那他的质疑就显得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税币跟铜钱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在交税的这个过程,税币的面值等于相同数额的铜币。
  张斐也是表示疑惑道:“众所周知,许多的地方交子务发展的其实并不好,且这还是在有本钱的情况下,如今税币都没有本钱,那么百姓凭什么相信这一张税币,并且愿意使用它。”
  大家是齐齐点头,这也太坑了一点吧,听着就还不如交子啊!
  薛向道:“其实我们之所以发行税币,且不准备本钱,就是吸取交子务的教训,我们相信,百姓更愿意使用税币,而不是交子。”
  百姓听罢,顿时有一种被相信的感觉。
  你凭什么相信?
  “是吗?”张斐也是好奇道:“三司使能否仔细说说。”
  薛向点点头,道:“交子的出现,是因为商人、富户将钱存入钱铺,得到一张凭证,后来大家渐渐发现,既然这张凭证能够随时领到钱,不如直接用凭证交易,从而就诞生交子。
  而之后就遇到危机,一些交子铺的商人因为种种原因,将大家存着的钱,花光赔尽,导致交子取不到钱,亦或者偷偷带着钱跑了。
  显然,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在于,谁也无法确保,是能够随时取到钱,虽然现在的公检法可以进行监督,但如果交子铺的东主跑了,亦或者死了,百姓只能认赔,如果那是商人开的交子铺,国家也不可能代为赔付。
  但税币不同于交子,因为每个百姓每年都必须得交税,而税币又是朝廷发给他们交税的凭证,双方都握有对方的把柄,如果朝廷滥发,超发,朝廷也将会面临重大的损失,这将迫使朝廷必须慎重对待。
  其次,既然都有凭证,那么法律是能够更好地给予双方保障,双方的权益也是要更加平等的。”
  他这么一说,百姓觉得好像又有道理,税币比交子靠谱一些。
  张斐点点头:“的确,有些开交子铺的奸商,不怀好意,卷钱逃跑,倘若没有抓住人,那么司法也很难给予百姓赔偿,税币确实能够做得更好,因为税币出问题,朝廷的税入也是避免不了剧烈的动荡,而税入又将会影响到朝廷的运转,同时法律也能够更好的为百姓提供保障。”
  “正是如此。”
  薛向点点头,又道:“苏检察长还在文章里面提到交子务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当所有人都来取钱,如果本钱不足,就会导致丧失信誉,从而使得交子铺关门。
  税币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去年我们就收上来八成的税币,但是没有引发任何问题,如果是交子铺,那就肯定完了。”
  苏轼眉头紧锁,摇摇头,自言自语道:“但如果在短时内发行的足够多,是每年税入十余倍,百姓还是遭受损失的,而朝廷将能够收刮民间所有的财富。”
  范纯仁道:“可否立法禁止发行太多税币?”
  苏轼瞧了眼范纯仁,没有做声。
  张斐笑道:“我知道三司使是看过苏检察长的文章,但最好还是等我询问之后,再进行作答。”
  薛向愣了下,旋即讪讪道:“抱歉。”
  这臭小子。赵抃瞄了眼张斐,险些笑出声来。
  张斐咳得一声,继续问道:“苏检察长还在文章里面提到关于税币的发行。虽然交子务发行交子,往往是本钱的三倍到四倍,但到底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以本钱为基础来计算,而三司使方才确定税币是没有本钱的,那么三司是如何计算该发行多少税币,以及如何让大家相信,就不会出现滥发税币的现象,以至于给百姓带来严重的损失。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