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亮剑之军工系统>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933节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933节

  有些人认为它应该装在“拉5”上,代表人物是苏教授:
  “‘拉5’是战斗机,我们要的也是夜间战斗机,战斗机怎么能用轰炸机去改呢?”
  “对啊!何况‘蚊式’的速度也不比‘拉5’快,两者都是630公里左右的时速!”
  “再一个,我们的飞行员飞惯了‘拉5’,如果改成‘蚊式’是不是要重新训练过?”
  以和志民为代表的则支持用“蚊式”改:
  “这款雷达全重一千多公斤,这已经达到了‘拉5’的最大起飞载重量!”
  “就算咱们用晶体管集成电路为它减重,‘拉5’也带不了多少武器和油料了!”
  “用‘拉5’改很可能会出现很多未知的问题!”
  两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无法说服对方,最后没办法只能把王学新请来做裁判。
  王学新在会议室里听完双方的报告后大概明白了:
  苏教授是从快速形成战斗力方面考虑,如果用蚊式改,飞行员就要重新训练过,且蚊式虽说飞得快但体积大机动性不强不太适合用于作战时的追逐。
  和志民则是从战场实用性考虑,蚊式载重量大,装一千多公斤的雷达完全不是问题,后续还有很多拓展的空间。
  王学新是支持和志民的,因为这是一款夜间战斗机,八路军用于战斗的又是空空飞弹,不需要对目标进行咬尾追逐,所以对机动性要求不高。
  但后续拓展却很重要,比如还可以改成夜间轰炸机。
  不过王学新没有直说,他换了一个角度讨论这个问题:“同志们,咱们这个雷达,要把它装上飞机也不容易吧?”
  “技术上没问题,但的确有些麻烦!”苏欣点头道:“因为它要把天线装在机翼上,还要安装在吊舱上加装雷达部件,这些都还好说,机舱里还要加装一个雷达显示屏!”
  “就是啊!”王学新又问:“咱们‘拉5’的寿命是多长?”
  “30到50小时……”苏欣还没说完就明白了。
  “拉5”的寿命只有30到50小时,这对高烈度作战的战斗机或许不算什么,因为他们在空战中本身就很难得生存这么长时间,就算生存了50小时,机身就会到处都是弹洞或修修补补了,换一架也不心疼。
  但如果作为夜间战斗机,有这样的作战烈度吗?
  王学新总结道:“我们的作战对像是鬼子的‘月光’夜间战斗机,这款战斗机基本是依靠后座机枪击落敌机,也就是主要依靠目视,而我军则是用雷达用空空飞弹,我们可以在几公里外将目标摧毁,那时敌人甚至还没发现我们!这烈度,预想应该不大吧?”
  苏教授等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是错的:如果夜间作战烈度不大,就意味着这款夜间战斗机的生存率很高,又因为鬼子到处都实施毒气封锁,所以这款夜间战斗机的出勤率也会很快!
  生存率高、出勤率也高,如果用“拉5”,没几天寿命就到了就没法用了,到时是不是又要把装上去的雷达换到另一架“拉5”上?
  但“蚊式”发动机用的却是有名的梅林发动机……二战时期日不落在航发技术上是数一数二的,就连鹰酱也要从日不落进口航发。
  这使“蚊式”的寿命是“拉5”的三倍起步,这显然更适合夜间战斗机的烈度和需求。
  考虑了一会儿,苏教授就点头同意道:“我没有问题,应该用‘蚊式’改,只不过飞行员那……”
  “现在就开始训练!”王学新回答。
  这是他之前没想到的,他总以为有飞机有飞行员,夜间战斗机的作战就没有问题。
  谁又会想到飞行员是执行轰炸任务的,他们不会对空作战尤其还是使用八路军的空空飞弹作战。
  “另外!”王学新突然又想到了一点,他说:“我们应该将发光二级管的技术应用在夜间战斗机上!”
  王学新这说法马上就获得了研究员们的一致赞同。
  飞行员在夜间从仪表上读取数据十分困难,它能依靠的只有仪表上微弱的灯光看指针知道高度、速度、方向等。
  但如果直接用发光二级管将这些数据显示出来,当然会带来很大的便利!
  第1721章 统一指挥
  之后到的是鹰酱的红外探测装置。
  看到东西时把王学新和研究员们都吓了一跳,老大的一架看起来像个天文望远镜,汽车车头的长宽比人还高出几分。
  所有人包括王学新都在想:这样的体积即便把电子管换成集成电路怕是也没法缩小到一个瞄准镜大小装在枪上吧!
  不过王学新一想又觉得不对:汉斯怎么就能研发出来的?
  拆进去才知道这种红外线探测仪要求能探测到几十公里外从其它天体传来的微弱的红外线。
  简单的说也就是精度问题,它要求的精度高而且用的还是电子管,于是就有这样的体积。
  而装在枪上的这种红外线夜视仪,其精度顶多就要几百米……远了也没用,连发步枪的中间威力弹其射程不过三百米。
  坦克和半履带汽车上用的夜视仪其要求可以适当高一些,不过一公里也就差不多了。
  白天一公里是肯定不够的,这在鬼子92步兵炮射程范围内。
  夜里一公里而且还是移动目标,鬼子想要命中就难了……鬼子可以通过打照明弹的方式发现半履带汽车,但半履带汽车如果在移动状态而照明弹又是忽明忽暗的,同时在八路军炮侦雷达的压力下92步兵炮只能打一发换一个地方,想要命中目标就全看运气了。
  孙尔威对王学新进口红外线探测仪有些不解,他在电话里问王学新:“王,你们要红外线设备做什么?不会是,又在研发什么有趣的新装备吧?”
  孙尔威这家伙虽然是个情报人员,但他在“刺探军情”上却过于直白了,他完全可以说:“王,需要给你们提供一些售后服务吗?我派几个技术人员帮助你们一下,你们需要哪方面的?比如……我们应该派天文科学家还是机械或者红外专家?”
  王学新只要一回应说自己需要哪方面的专家,鹰酱那边马上就能猜到王学新要这红外设备是朝哪方面发展了。
  这才叫“润物细无声”式的刺探,它会让人防不胜防。
  在这方面如果有打分的话,孙尔威这家伙铁定不合格。
  不过这似乎也不奇怪,鹰酱二战时期在情报战方面还很拉垮,不像现代又是斯诺登又是15万美元。
  王学新当时就笑了起来:“开什么玩笑,孙尔威,你觉得这有可能杀死敌人吗?”
  孙尔威也觉得不可能,所以笑了笑之后就不再问什么了。
  将来有一天,当红外夜视仪的事情传到鹰酱那的时候,如果孙尔威来问:“王,你没有实话!”
  “我怎么没说实话了?”
  “你说红外线设备不是用于研发装备!”
  “我可没这么说,你想想我当初说的是什么?”
  “你说你们不可能用它杀死敌人!”
  “是的!我们只是用它来看见敌人!”
  孙尔威:……
  王学新之所以要瞒着孙尔威,是因为红外夜视仪这东西并不复杂,它甚至还可以说很简单,尤其是对鹰酱这种工业能力的国家而言。
  鹰酱之所以没有发明出这玩意仅仅是因为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红外线还有这用处。
  一旦他们知道了,整出这玩意也就是分分钟的事……二战结束不久鹰酱就有了红外夜视仪并把它装在卡宾枪上用于志愿军战场上。
  当然,将来有一天鹰酱也会知道。
  不过那时华夏的夜视仪已经发展成熟了,摆在鹰酱面前的又会是“造不如买”:直接从华夏购买便宜得多,还要花钱去研发吗?
  而对于王学新而言,能赚一笔为什么不赚?
  之后送到的就是“地毯”型干扰机,几天后日不落的“鹤嘴锄”才跚跚来迟,而且还是用鹰酱的运输机送来的……此时鹰酱和日不落正在紧张的筹备诺曼底登陆,大批的鹰酱运输机把兵力、装备和物资运到日不落再空机回来。
  照想,这十套“鹤嘴锄”干扰机就是鹰酱运输机在空机返回时顺便带出来的。
  这些干扰机就不用说了,肯定是装在载重量大寿命更长的“蚊式”轰炸机上:它们实施的任务只是干扰敌军电台信号而不是作战,生存率会比战机大得多同时出勤率也很高,当然是寿命越长越好。
  不过王学新在意的却不是这个。
  他在接收这两种干扰机后,就对赶来验收的苏礼国说道:“看看有没有办法仿制。我们拥有性能好得多的晶体管甚至还有集成电路,但在这些方面却与鹰酱、日不落等国差很多,现在还完全依赖进口!”
  “是!”苏礼国有些惭愧的点了点头:“我们已经在培养相关人才了,但是……”
  王学新知道困难是什么,工业基础过于薄弱相关人才太少,与列强至少有上百年的差距,想短时间追上并不现实。
  不过好在现在已经在某些方面走在前头了,以后可以充分利用集成电路的优势稳中求进小步快跑,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水到渠成。
  所有这些都到位后,王学新就把这一块交给陈松勇跟进。
  其实不只是跟进,而且交给陈松勇指挥。
  这支部队可不是表面看起来一个机械化独立营那么简单,它是有几个不同兵种的协同而且还是在夜间协同。
  比如信息封锁,需要敌后情报人员、游击队的配合剪电话线;需要侦察大队依靠直升机深入敌后占领要点封锁公路铁路占领交通枢纽,甚至还要与情报人员配合封锁小路,以保证鬼子通讯兵无法通过;还需要空中干扰机对鬼子电台信号实施封锁。
  而且这三者甚至还需要同步进行:
  鬼子一发现电话或是电台被干扰无法联系,马上就会派出通讯兵,三者任何一个早了就会暴露战略目标,任何一个迟了就会功亏一篑。
  要同步进行,就必须统一指挥,否则无法避免陷入混乱。
  陈松勇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他也全程参与所有会议了解作战思想,同时引进的装备也都经过他手,由他指挥再合适不过。
  第1722章 小型化
  一周后研究所那就传来了好消息:夜视仪的原型已经生产出来了,而且还顺利经过了测试。
  王学新赶到实验室看到原型时瞬间就明白了速度为什么会这么快:体积大。
  即便用上了集成电路,这夜视仪的发射部份依旧像个小风扇,而接收和转换装置则有老式显像管电视大小,电源则是一台在旁边“隆隆”作响的发电机。
  这体积,就别说没法给单兵装备了,就算是坦克和半履带汽车装上都有困难!
  “团长!”苏礼国兴奋的解释道:“我们只是简单的把需要的零件先拆过来,组装之后试试是否能成功,这一试发现果然能行!”
  听苏礼国这么说王学新就明白了,他们其实之前一直都不太相信会有“夜视仪”这东西,尽管王学新已经告诉他们原理,他们也知道这原理没什么问题,但直觉却让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人的直觉有时很有欺骗性,比如从小到大活了几十年,尤其是那些见多识广的留学生,他们在夜视仪方面一片空白也从未见过,于是潜意识里就以为这东西不应该存在,更不相信自己能把它研发出来。
  然而,事实摆在他们眼前时他们才不得不信……接收装置的显示屏上分明就显示了一圈红色的人形,当人在黑暗中走动做各种动作时,红色人形也随之变化。
  在黑暗中做动作的就是苏教授,他就像捉迷藏似的一边跑一边笑呵呵的冲这边喊:“看到了吗?真的看得到?”
  “没想到这世上还真有这东西!”苏欣望了王学新一眼,惊叹道:“团长,你是怎么知道可以这么做的?”
  “那不是……为了打夜战吗?”王学新回答:“所以就觉得可以试试这方法,没想到还真成功了!”
  苏欣眼里闪过一丝疑惑:
  小王同学看到夜视仪成功的时候,他不仅没有惊喜反而还有些失望,这可不像是“没想到还真成功”的样子。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