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11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11节

  “成功的概率和买彩票类似。”
  “总之,非常难。”
  “即便侥幸成功,甚至制造出了七倍率以上的强湮灭力场,但因为是高压混合材料的底层构架,技术应用就会严重受限。”
  “比如,不能用于特殊环境的一阶铁制造,更不用于湮灭粒子实验,也只能围绕场力做基础研究而已。”
  他继续道,“每个人都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金属超导材料的研究。”
  “这个方向是走不通的。”
  “金属超导支持的直流湮灭力场技术有两大难点,都和材料有关,一个是β元素材料,他们无法获得一阶银、一阶金外的β元素。”
  “另外,就是颗粒性材料技术。”
  “这项技术只用于我们的实验,不可能泄露出去。”
  徐老师听罢顿时安心了。
  他一直担心其他机构研究出直流湮灭力场技术,那么就可以顺着他们的方向一直不断进步。
  当技术研究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早晚都会追上前行者,因为任何技术都是有瓶颈的,不可能一直快速进步。
  到时候,技术优势就没有了。
  王浩根本就没有担心过,他对徐老师说的话还是保守了,正常情况下,五年、十年的研究根本不可能有成果。
  比如,相对容易的高压混合材料方向,底层材料构架有无数种组合,同时又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持,‘碰巧’制造出场力的可能性太低了,而每一次实验都会花掉大笔的经费。
  这个方向投入万亿美元,没有任何成果也是很正常的。
  即便有一次碰巧制造出来,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持,后续也很难再有所提升。
  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之所以能快速取得成功,是因为有‘正确方向’的指引,在做底层构架的基础论证过程中,他能清楚的知道某一项构架设计是否对‘制造场力’有益。
  这才是研究的关键。
  王浩和徐老师说完以后,就转到了光速测定实验上。
  实验,已经在进行了。
  光速测定实验并不是进行一次实验,而是进行多次不同的实验来增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这个时间进行了十几天。
  在一系列测定实验结束以后,光学组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之后才确定了最终数据。
  会议室。
  徐华正做着总结报告,“现在我们已经能确定,五倍率湮灭力场环境下,光速为标准光速的3.62倍。”
  “3.7倍力场环境下,则为标准光速的2.73倍。”
  这就是最重要的结果。
  光学组围绕着实验设备,工作了一个多月时间,目的就是为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数据。
  之所以有两个数据,是因为设备中的强湮灭力场,可以调整为3.7倍力场和5倍力场两个强度。
  这个数据让光学组非常兴奋。
  他们在光速测定实验的最初,还认为只能测定比标准光速高一点的数据,没想到最低的都超过两倍。
  实验公开出去,肯定会震动国际物理界。
  王浩的研究组反应则平淡的多,有些人还稍稍有点失落,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保罗菲尔-琼斯。
  “不是正比啊!”
  “真可惜——”
  他说着还不断摇头叹气。
  对比光压发动机的需求,光速测定结果并不理想。“按照这个结果,想让光压环境需求降低到一万摄氏度以下,最少要制造出八倍以上的力场。”
  “一万摄氏度还是太高了,所以要制造十五倍率,甚至二十倍率的力场……”
  他说着看向王浩,“可行吗?”
  “技术上没有问题。”
  王浩道,“问题在于,强度高的力场达到承载极限所需的能量也会很高,是否可行还是要看实验结果了。”
  保罗菲尔-琼斯长叹了口气。
  按照他的想法,最好就像是核聚变装置一样,用时一、两年快速制造出空天母舰。
  若是研究一直碰到问题,需要的时间就会无限拉长。
  总不能等到七老八十才制造好空天母舰,到时候,提起保罗菲尔-琼斯副舰长,就是一个满脸沧桑、坐着轮椅的老头。
  那就有点太惨了……
  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们的光压发动机有希望了!
  湮灭力场强度和光速上限不成正比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从光子的结构角度上来分析,提供速度的是二点五维拓扑的‘光尾’,‘心核’的作用是稳定光子的结构。
  湮灭力场强度增加会让‘光尾’速度增加,但整体速度上限,并不会和力场强度呈现正比关系。
  从实验数据的角度上来讲,反重力场强度无限趋近于0时,光速并不是趋近于零,而是趋近于光速的一半。
  湮灭力场强度增加,自然也不可能让光速上限翻倍。
  王浩对此是有意料的。
  问题就在于,要制造足够强的光压来推动空天母舰快速航行,就需要制造五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现在不可能有材料能承受五万摄氏度的高温,不要说五万摄氏度,即便是一万摄氏度都不可能,那么就需要其他方面来补足。
  比如,让光速上限大幅度提升。
  同时,湮灭力场强度还不能大幅度增加,强度增加也就意味着达到‘能量承载极限’的需求会变高。
  比如,需要持续爆发一万摄氏度的剧烈反应,才能让湮灭力场承载能量达到上限。
  这就是矛盾之处。
  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讨论许久,随后说道,“常规环境下,温度低于五万摄氏度,从理论上来说,也可以制造出光压,只不过提供的推力会呈现幂数级的下跌。”
  “其实,我们制造空天母舰的需求没有那么高。”
  他继续道,“现在我们讨论制造空天母舰,讨论空天母舰的动力问题,都是希望它能实现超高速的星际旅行……”
  “星际旅行的最低标准是,让舰艇的速度可以无限接近于光速。”
  “但实际上,我们短时间内并没有这个需求,制造的空天母舰能实现太阳系内的旅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所以动力问题上,我们也可以补充霍尔推进器,或是其他推进方式。”
  王浩在安慰保罗菲尔-琼斯。
  他说的也是事实。
  如果能制造出能源自给自足的空天母舰,确实没有必要让舰艇实现达到星际旅行的程度,能在太阳系内旅行就很厉害了。
  即便是无法制造出理想中的光压发动机,再补充霍尔推进器或是其他推进方式也可以。
  保罗菲尔-琼斯还是有些低落,他摇头道,“光压推进才是最适合的,什么霍尔推进……简直弱爆了!”
  “那一点都不酷~~~”
  丁志强也跟着点头,他很认可保罗菲尔-琼斯的话。
  那可是拥有无限能源的空天母舰,用慢如牛的霍尔推进方式,和科技感爆棚的高铁列车,用蒸汽机推动有什么区别?
  ……
  光速测定结果不理想,也只是相对‘光压发动机’研究而已。
  光学组的人还是很兴奋的,他们准确测定了强湮灭力场内的光速,还期待测定其他场力强度的光速,以便能够做出‘光速曲线’,来描述湮灭力场强度和光速的关系。
  这个研究确实很重要。
  王浩和徐华讨论了一下,同意他们派出一个三人小组,去湮灭力场实验组工作。
  他们到那里可以做很多实验。
  于此同时,湮灭粒子实验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他们连续不断的进行实验,可以说中途没有任何的停歇。
  每个参与研究的人都是动力十足,也让实验组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工作效率。
  其他的实验组,一个小型的研究都可以进行几年时间,持续很久准备一项实验,能有一点点的小发现,都已经算得上成功了。
  湮灭粒子实验则是一周进行两次实验,每一次实验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后续还快速完成了分析,期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发现。
  王浩的项目向来如此。
  他个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带队做研究花费的时间很少,先期的研究都没有多长时间,参与的人员也都很有压力,他们后续只是做重复性的实验,中途变化一下数值,实验后做数据记录。
  这样的研究再拖后就没有办法交代了。
  压力,就是动力。
  工作效率高带来的好处就是,实验数据不断的快速积累,让湮灭粒子现象有了更多的数据支持,为后续的技术研究、应用,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基础。
  在返回西海的路上,王浩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磁化发电技术项目研究有了突破。
  然后他决定改变行程,“先不回去了,去湮灭力场实验组。”
  “去实验组?”
  “为什么?”
  研究组几个人都有些疑惑。
  王浩简单解释了一下。
  保罗菲尔-琼斯顿时表示不感兴趣,“只是一个发电技术,即便和湮灭力场有关,类似的发现太多了。”
  他补充一句,“我只关心光压发动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