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65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65节

  11月更新安排,我努力做到日万,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
  拼一把,肝一个月。
  大明出征,《大明》再出发,谢谢你们。
  第八百零五章 避雷针,匠人的伟大(一更)
  窗被推开,风抚而过。
  年近古稀的陈珪深吸着初晨春风,虽有一些凉意,却已感觉不到寒冷。走出小院,入目是一座座帐篷,鼾声从里面传了出来,很响,声音也很多。
  蒯祥从帐篷后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杯残茶,看到陈珪,便再一次催促:“陈侍郎,那东西到底准备好没有,这主殿最大深坑都已经要挖到五丈了,再这样拖延下去,可是要耽误不少工期啊。能不能给个准日期,这深坑可不敢一直晾着啊。”
  陈珪嘴巴动了动,雪白的胡须被沧桑的手抓直:“谁不着急,营造新都每多一日,朝廷的压力就大一分,谁敢随意拖延。可皇上说了,务必安装铁架,无铁架不合格,你说咋办?”
  蒯祥愁眉苦脸,实在是想不通朱允炆非要在大殿的底部弄一铁架子,看图纸,这个铁架子还要从地下延伸到大殿的顶部,超出顶部好几尺,不仅增加了施工量和难度,还影响大殿的美观,这样不是乱来吗?
  “阿弥陀佛。”
  佛号一来,陈珪与蒯祥就知姚广孝到了。
  姚广孝穿着袈裟,十分显眼,手中佛珠很少离手,一日日盘弄。
  “姚侍郎。”
  陈珪、蒯祥见礼。
  姚广孝嘴角带着和煦的笑意,道:“铁架已经运来了,今日就能安装,我们去看看吧。”
  陈珪、蒯祥欣喜不已,连忙请姚广孝在前。
  营造北平新都的难度与工程量远远超出后世人的想象,不说整个北平城几乎搬空了,几乎所有的百姓、商人、富绅离开了北平城内,移居到城外咱住。城内许多建筑,因为不符合规划都被拆了。当然,这些建筑材料并不会随意丢弃,而是勘验之后投入到新的建设中。
  如元大都皇宫中的许多砖石材料、金银器等物,要么清洗后直接成了大明的基石,要么重新熔炼,制造出新的器物。
  按照图纸,整座城大部分区域都要重新规划,该取直的取直,该挖断的挖断,该填平的填平,该垒高的垒高,工程浩大。
  四十余万民力、匠人吃住都在城中,分三班制不断轮流耕作,日夜不停,即便是猎猎冬日,工地之上还始终有十几万人顶风冒雪劳作。
  不是稳定的王朝,没有雄厚的财政支撑,大明想要营造出气势恢宏北-京城,想都别想。
  姚广孝走入皇宫的施工区域,无数匠人刚换了班,热火朝天地景象趁着春光更是显得让人震撼。眼前是三大殿,即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的施工现场。
  姚广孝等人都清楚,奉天殿是新京师规格最高、最大的一个殿宇,皇上登极在这里,大婚在这里,册立皇后,接受朝贺,举行朝会,赐宴大臣、外使都是在这里进行的,绝不容出半点差池。
  奉天殿设计上,要求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高达八丈,若将台基计算在内,其高度将达十丈五尺。为了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建筑,必须打好地基,深挖地基就成了施工的第一步。
  眼前一处巨大的土方深坑,是数以千计的匠人,一铲子,一铲子,一背篓,一背篓,纯人工,耗时整整四个月才挖出来的,一夜都没耽误,哪怕是风雪来,天寒地冻时,也有不少匠人在作业。
  按照最初的安排,是时候铺筑地基垫层,设置排水通道,然后起台基,进行地面建筑了,可朱允炆的一道旨意打断了这一切,原因就是一旁的铁架子。
  姚广孝、陈珪、蒯祥等人看着眼前的铁架子,多少有些疑惑,这不就两丈高的细长三角铁架,这长度也不够啊,再说了,这点东西,至于打造一个多月吗?
  冶铁匠人陈斌上前,给姚广孝等人施礼。
  姚广孝不由指着问:“只有这点?”
  陈斌笑着说:“不止这些,那里堆积的钢材才是最重要的。”
  姚广孝等人顺着陈斌的手势,看到了一旁堆积如小山的钢材,正有匠人取下毡布。钢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宽有窄,还有一堆筐子,走近了看,筐子里满是如小手指般细小的铁棍,只不过铁棍的底部似乎被压过一般,是个厚厚的圆形帽子。
  “这又是什么?”
  陈珪有些疑惑,拿起来看了看。
  陈斌解释道:“皇上给出的图纸,是一种名为螺丝的东西,即在这些小铁棍上雕出凹纹,然后用螺丝帽扣紧。可匠人如何尝试,都很难做出螺丝与螺丝帽,虽制备成了一些,多不匹配,且速度太慢,只好选择使用这类螺钉代替,到时将这种螺钉穿过钢材,扣紧钢材之后,顶端系上钢丝,然后大力锤打,将露出这端砸平,也可封牢钢材。”
  “哦,那就准备拼接,安装吧,这深坑可不敢一直空置着。”
  姚广孝说道。
  陈斌点头,安排匠人进入基坑,铺设钢材,看着一节节钢材铺在基坑底部,然后有匠人将螺钉放在一旁,有三波匠人入坑盘查,确定之后,留下批准签字,之后报给姚广孝、陈珪,两人拿着图纸再一次勘验,确定无误后,方签名,准许作业。
  这种监理、检验流程,已经在会通河疏浚过程中得到检验,同样被应用到了新都营造中。
  匠人用大铁块当垫子,用大铁锤,朝着螺钉顶端猛砸下去,几十锤后,顶端的螺钉钢铁已被砸成螺帽,与钢材齐平才罢手。
  姚广孝站在基坑外面,看着底下施工的众多匠人,时间一点点过去,底部的钢材逐渐被连接在一起。陈斌指示匠人,续下钢材,钢材开始不断被连接、绑扎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高有两尺的四方底座。
  钢材的施工也不是一日之功,绑扎钢筋缺乏专业的工具,只能依靠人力去拧紧,到一定高度后,就需要匠人设置暗沟,铺入土方,然后再接续钢铁……
  姚广孝一日日来,陈珪一日日看,蒯祥时不时检查,直至土方一层层铺筑,夯实,勘验,距离地面还有两丈时,钢材开始安装三角架。
  看着延展朝上的一根粗大的钢铁,陈珪嘟囔了一句:“皇上管这东西叫针?”
  姚广孝嘴角也有些抽动,虽然不清楚朱允炆从哪里得知这个“避雷针”的东西,可这玩意和寻常的针差别也太大了,根本就不是一根针,而是耗费大量钢铁的庞大东西。
  “这东西真有皇上说的那么神奇,有通天之能,化雷电之厄?”
  蒯祥也有些疑惑。
  姚广孝呵呵笑了笑,道:“皇上说能,那一定能。听说南京皇宫也在施工,准备埋设一些避雷针。若没有作用,皇上是不会如此安排的。”
  陈珪期待地说:“待日后,我倒想看看雷霆是不是真能被化解,若当真可以解决如此问题,可谓是天下之福。要知道历朝历代中,有多少建筑,多少典籍,多少宝物,是毁于雷火之下啊。”
  姚广孝、蒯祥等人连连点头。
  建筑以木为主,平日里使用的烛火主要注意点,轻易不会引起火灾,即便有,一开始也往往不大,最多烧几间房,也能救下来。可雷火这东西可凶猛了,大雨天都能将建筑给烧得一干二净,救都救不下来,哪个王朝的皇宫没遭过雷火的苦,无数名山古刹都是在雷火中一次次毁灭再重建。
  京师,武英殿外。
  朱允炆看着高高耸立的避雷针,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有了这玩意,明代皇宫应该不会再遭遇雷劫了吧?想想朱棣迁都之后,马上就被雷火烧掉了三大殿,可怜的上个朝都没地方,倒霉的大臣免不了扯几句老天反对迁都,这就是给你的颜色。
  为了避免匠人辛辛苦苦造起的大殿毁于雷火,也避免官员一嘴一嘴的嚷嚷,索性弄出来,让他们见识见识雷电闪烁于奉天殿而大殿完好无损的景象。
  双喜走了过来,托着十几份奏折:“皇上,张思恭、陈珪、姚广孝三位侍郎联名奏报到了。”
  朱允炆拿起单独被选出来的奏报,打开仔细看去。
  这是营造新都的月报,每个月都会有一份奏报递送京师,详细说明建造进度,耗费,所需,困难,材料储备,匠人民工状态等,通过这些内容,朱允炆可以清晰了解新都营造的具体状况。
  大明匠人的智慧是值得推崇与敬重的,他们在建筑细节规划与制造设计上,已经开始使用标准化结构,比如廊、柱、斗拱、台基,并不是直接拉到建筑场地,而是提前在外面就打造好预制件,到了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便可。
  榫卯相合,天衣无缝。
  为满足木作需求,在北平城外设置了小木厂、大木厂。小木厂匠人负责皇宫器具,如桌、椅、窗、屏风等等,大木厂匠人负责建筑结构,如柱子、梁木等。
  除了木作匠人外,还有瓦作、石作、土作、油作、搭材作、彩画作、裱糊作,合称“八作”匠人。
  新都就是在这“八作”匠人的分工协作之下,一步步开始营造。
  各司其职,又能同时并举。
  流水作业,又兼彼此协作。
  这是大明管理的智慧,是大明匠人的智慧。
  “匠人辛苦了啊。”
  朱允炆感叹了句。
  双喜在一旁道:“皇上,匠人确实辛苦,臣听工部的主事讲述,从深山中砍伐下荒料大树,运到通州之后,需要先人工大锯去其表皮,打成圆木或方材之后,柱、梁、檩、枋均刻榫卯,等到使用时,怕都过了几个月之久。”
  朱允炆微微点头,北直隶那里的好木头不多啊,只能从江西、湖广、四川、山西等地砍伐,如此漫漫路途,耗费的人力不可估量。
  不止是木料,就连寻常的砖石也是一件极宏大的工程,宫廷里面的尺二方砖、尺四方砖、尺七方砖、金砖等,可不是烧制出来就能用的,需要砍磨加工,规格统一准确、棱角完整挺直、表面平整光洁。
  以奉天殿内烧制的金砖(非黄金)来论,一个匠人一天只能砍磨十块,而整个奉天殿就需要铺四五千块金砖,整个皇宫,铺设的各类砖石数量将超出十万!
  匠人的辛苦,外人很难体会。
  但匠人的伟大,每个人都可以体会,每一个踏入过那里的人,都可以体会得到,哪怕是六百年后。
  第八百零六章 两个逃兵(二更)
  齐川仰着头,看着鲜艳的日月旗迎风飘展,裂开嘴笑了起来。
  这是大明的国旗,自己是第一擎旗手。
  荣耀,无上的荣耀!
  齐川心里很是火热,紧握着旗杆,皇上曾经说过,日月旗插在哪里,哪里就是大明的领土,哪里就由大明军士来守护!
  自己要举着、扛着大明的国旗,插到西域去!听说那里的风很大,吹起旗帜来一定很好看。
  “小川子,把旗摇一摇!”
  一旁的老兵赵铁吆喝着。
  齐川侧头看了看赵铁,回了声:“得嘞。”
  赵铁看着舞动的国旗,啧啧两声:“你说咱们要把国旗插在撒马的马头上,皇上会不会给我们封个伯爵?”
  齐川笑着说:“赵叔,撒马不是人……”
  “我知道,是一匹马。”
  “也不是马,哎呀,是撒马尔罕,是一个地方。”
  “撒马有什么稀罕的,参将不是说他们骑兵很多吗?”
  赵铁瞪眼。
  齐川无语。
  一旁的老兵梁杰哈哈大笑,指着赵铁说:“让你在参将讲的时候打瞌睡了。我说老铁,你还行不行?听说你临行之前,和婆娘八天没下床,该不会虚了吧?”
  “去你的,老子硬得很!”
  赵铁拍打着胸脯,咚咚作响。
  梁杰打量了下赵铁的身板,看得赵铁直发毛,拍了拍后背的大刀,威胁道:“咋滴,要不等下一个宿营地我们过两招?”
  梁杰打了个哆嗦,连忙拒绝:“算了吧,我可不敢欺负你,你婆娘要是知道了,非得跑我家拆家不成。话说,这可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啊,新军之策,杀敌一首,升小旗,奖励二十两,杀敌三首,奖励六十两,直升百户,若能斩了对方大将,说不得军功九转,直升指挥史。”
  赵铁瞪了一眼梁杰:“你直接把帖木儿砍了,说不得升你为都司,给你个侯爷当当。”
  梁杰握了握手中的长枪,嘿嘿一声:“运气这东西谁说得准,我找算命的算过了,说我有封侯的面相。保不准帖木儿就把脑袋凑过来,我一枪结果了他,以后你想登门,没三斤猪头肉都别想进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